“洁洁良”事件:吸收什么样的人入党是根本问题
以
下
正
文
这两天,宁静美丽的厦门大学,被本校一个微博名为“洁洁良”的学生弄得灰头土脸。
事情到底是怎样的?
原来在某活动现场,观众被批在离开后留下大量垃圾,@洁洁良在微博发表评论:恶臭你支!
当网友指出@洁洁良的错误,并好心私信提醒@洁洁良,“支那”是侮辱中国的意思。@洁洁良却表示:废话,不侮辱,我说它干嘛!
事情还没完。通过这个账号,网友们发现,@洁洁良不仅是一名尖子生(先后获得“市三好学生、院学生会副主席、学习学术标兵、优秀党员”荣誉并保送硕士),而且是一名高材生(被厦大委以2015级硕士生第三党支部书记重任并保送博士)。
强烈的“反转”让网友出离地愤怒,也最终让“洁洁良”事件上了热搜被大众所知。
如今,厦门大学已经发布了处理通报:给予田佳良留党察看、留校察看处分。通报还表示,该生的其他问题,待进一步调查核实后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对比“洁洁良”的成长历程和辱华言语,让人感觉节节凉。一路的给予光环,一路的重点培养,却结出了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两面人。当年卖大厦建厦大报祖国的陈嘉庚老先生如若地下有知,恐怕也要失眠了。
感慨之余,此事件也再一次提醒我们思考:如何及早过滤掉这种双面人,规避潜在的重大风险。
重大风险何在?
有网友就指出,从“洁洁良”很容易联想到曾在《永远在路上》出过镜的袁卫华。
在落马前,袁卫华同样是被重点培养的对象。他曾是家乡的高考状元,北京大学法学院高材生,大学毕业后直接考入中央纪委机关工作,曾经参与查办过慕绥新、马向东、武长顺等大案要案,也立过功、受过奖。37岁就已是中央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副处长。
当然,更为相似的是他们的思想状态。《永远在路上》里有两个细节对这种精神状态进行了剖析:
袁卫华在北大求学(或者更早)时,给自己的目标就是要入仕途,而且对仕途发展还有一种比较快速的规划,“尽快地进入处级这个岗位”,然后还要“生活更好”。袁卫华本人比较谦虚,说,“如果顺便能生活更好,那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专题片的解说毫不客气,直指本质,称袁卫华“一方面把当大官当作人生追求,一方面又想着发大财”。我们不知道袁卫华大学时是如何表现的,但一切如他规划——入党、考入中央纪委机关,三十多岁成为处级干部。
2004年,袁卫华25岁,正是他风华正茂建功立业之时!然而,作为一名科级干部,袁卫华主动向某副部级干部泄露举报内容,心里的算盘是,“我想和他处好关系,然后通过交往,找他要点工程”。
专题片讲到这里,大家不难看出,袁卫华的理想信念与真正的共产党人不一样。入党入仕对他而言就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他想“做大官、挣大钱”,于是就成为了北大钱理群教授批判的那一类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钱教授是这样说的:“我们的一些大学里,正在出现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与“洁洁良”和袁卫华是不是很像?
而这种人一旦进入体制,危害就极为巨大。以袁卫华为例,他通过泄露问题线索,向官员交换工程,交给自己的父亲承揽。后期统计时发现,承揽工程的总金额已超过10亿元。更为恶劣的是,他身为纪检干部却故意泄露案情,不止一次将工作秘密拿来做交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量案件表明,党内有一些人在这方面问题很突出。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很会伪装,喜欢表演作秀,表里不一、欺上瞒下,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手腕高得很。”
防止两面人混入党员队伍,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或者更进一步来说,“把好政治关,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吸收真正思想、行为过关的人入党。
这,是根本问题。
END
来源 | 综合 新华网 人民网等
由湖北党员生活杂志社联合网龙华渔教育推出的免费的互联网党员学习微课堂——“湖北手机党课”已上线。特点显著——
解决党员学习开展难、组织难、展示难的核心问题;
权威平台展示您单位名称的定制学习班;
创新党员学习教育,数据化展示党员学习培训成果;
……
PS:各地各单位如想定制专题学习班,欢迎与我们联系!(咨询电话:027-8723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