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支部书记谈党建(第8期) | 让党员扎根到产业链上!“深度贫困村”走上产业致富路

党员生活
2024-10-26


人物简介

夏乾坤,男,1989年10月出生,201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8年10月至今担任随州市随县淮河镇高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获“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称号。


作为随县最年轻的村党组织带头人,他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在全村采取“村集体+企业+党员+种植户”的“1+3”新模式,大力发展香菇种植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香菇种植村”。



人勤春来早,乡村菇飘香。在随州市随县淮河镇高庄村香菇种植基地内,一排排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菌棒上长满了半个手掌大小的香菇。菇农们熟练地采摘新鲜香菇,忙得不亦乐乎。


香菇种植大棚外,新建的烘干房正发出隆隆的机器声,香菇丰收的季节,为了方便保存,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鲜香菇在这里变成干香菇。



4年前,这里还是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深度贫困村,如今已经蝶变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全县有名的“香菇种植村”。


短短几年时间,在党建引领下,夏乾坤带领乡亲们向食用菌种植领域开拓,发展产业,走上致富路。



带好队伍,

多为群众办实事


2018年,夏乾坤当选高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高庄村当过4年财经委员的他,深知贫困是长期困扰村民们的最大难题。他决定发挥年轻干部敢打敢拼的冲劲,带动全村党员群众攻坚克难,摘掉深度贫困村的帽子。


为了迅速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夏乾坤创新工作方式,将办公地点搬到了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屋场会、知情会、板凳会……他带领村干部深入群众,了解村民们的生活状况和想法。



要想获得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就必须为群众多干实事。高庄村地处桐柏山脉深处,进村的盘山公路坑坑洼洼,“产品出不去,投资进不来”,村里农田水利设施因年久失修变得千疮百孔,许多耕地无人耕种,村民们纷纷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要想富,先修路。夏乾坤多方奔走,千方百计争取各类项目支持。渐渐地,湾与湾之间、村与村之间、村与镇之间,近30公里的道路完成了硬化升级。他还带着村干部们整修堰塘、河坝、水渠,让村里农业管网恢复通畅,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根本改善。


根据国家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高庄村有29户共82人要搬迁到村里的集中安置点,村“两委”还要帮助他们发展一份养家糊口的产业。夏乾坤第一时间想到了种香菇。



随县是香菇种植大县,种植用的菌种和大棚可以在县内采购。很快,夏乾坤带着村“两委”的干部在安置点附近搭建起100个香菇种植棚,安置点的贫困户每户可免费承包两个棚,也可以自愿出钱多租多用。


由于文化水平低,贫困户张勇在广东务工收入仅够维持生活。这次趁着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他试种4500袋香菇,赚了2.5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一口气承包了12个香菇种植棚,扩种到1.5万袋,目前一年收益10万元左右。



1+3模式,

党员带头干产业


有了贫困户种香菇的成功案例,夏乾坤意识到这是一条能带动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产业振兴路。怎样鼓励更多人参与其中?夏乾坤将村里的党员召集起来,号召大家带头种植香菇,为村民们树信心、树榜样。


一时间,党员领种,群众跟种,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种植香菇的行列中,香菇的产能也逐渐扩大。但问题也接踵而至:菌种优劣导致香菇质量良莠不齐,产量有多有少;来村里收香菇的人恶意压价;鲜香菇不易保存……夏乾坤看到乡亲们铆足了劲儿种香菇却没赚到钱,心里比他们还着急。



为了让乡亲们真正靠种香菇脱贫致富,村集体成立了双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夏乾坤带着村干部们跑市场、做调研,通过货比三家,最终决定从临近的草店镇采购优质菌种。随后,整合各类扶持资金160万元,建成集香菇制棒和种植大棚于一体的生产基地,年制棒能力达100万棒,除了满足本村自种需求外,其余还可卖给周边村创收。


不仅如此,夏乾坤还号召所有在村党员带头使用合作社的菌棒,成为合作社菌棒的“宣传员”,每名党员还要包户给农户传授香菇种植技术和经验,帮助农户提高种植产量。


去年,夏乾坤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引进香菇种植公司,成立大河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搭建起冻库、烘干房各一座,解决了高温环境下袋料成活率低、鲜菇难储存等问题。



在这种“村集体+企业+党员+种植户”的“1+3”新模式下,乡亲们纷纷走上致富路。种植大户陈国忠对“1+3”模式赞赏不已:“我原来最多只敢种1万袋,现在冻库和烘干机都有了,合作社还提供技术指导并且统一收购,我的信心足了,春天已经种了2万袋,后期还会扩大规模。”


在香菇种植产业的基础上,夏乾坤还注重发挥党员的能人效应,扶持成立了3个村级专业合作社,发展蓝莓、猕猴桃、软籽石榴种植等特色产业,让党员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进一步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后劲。



钦明忠是村里的老党员,也是高庄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在村“两委”的扶持下,他在村里流转了100余亩土地种植蓝莓,为本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0个,带动村集体及周边农户年增收13万元。


展望全年,夏乾坤信心满满:“今年全村总收入有望超过200万元。村集体通过租金+分红,可实现年稳定收入30万元以上。”


资料视频,来源:随州电视台


【书记工作心得】

我们产业链上有党员!

在“村集体+企业+党员+种植户”的“1+3”新模式中,党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作社的菌棒更好但也更贵,我们靠的是党员带头用,党员做宣传;村里引进香菇种植企业,所有在村党员要到场观摩,提出意见和建议;企业与合作社提供的技术指导,我们也是党员先学,再去手把手教农户。



我们一个村近300户村民,如果只靠村“两委”几个村干部去帮去扶,是难以完成脱贫致富重任的,必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他们扎根到产业链上带头搞产业、搞发展,让他们成为种菇大户,成为致富带头人,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END


策划:张小燕、胡彬、李新龙

统筹:张昭、王颖、黄洁

采写: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葛雷

通讯员 程科

编辑:肖晗、刘志勇

设计:冯然


长按封面阅读本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党员生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