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师论坛】浙江省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空间格局与规划探讨
【作者简介】
丁亮,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徐志乾,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章俊屾,通讯作者,工程师,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新与信息技术研究分院副院长
陈亚辉,工程师,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
斯忭忭,经济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现任职于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数字经济是继工业化和信息化之后人类社会发展到新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建设数字中国、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文章基于场所空间和流动空间理论,结合企业注册资本和投资数据,从资本集聚和投资网络两个视角分析浙江省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空间格局的现实基础,由此提出了制定分阶段实施目标、关注投资网络、建立传导机制的规划建议,以期为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一个更加均衡的网络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数字经济;城市群;产业空间;空间格局;城市网络;浙江省
[文章编号]1006-0022(2021)13-0018-06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丁亮,徐志乾,章俊屾,等.浙江省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空间格局与规划探讨[J].规划师,2021(13):18-23.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是继工业化和信息化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为后发国家和地区实现后来居上的超越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数字经济现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建设数字中国、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浙江省的数字经济发展居于全国前列,形成了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和数字安防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优势行业,以阿里巴巴、网易和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企业在各行各业跨界渗透,有力推动了区域与城市的分工合作。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近期出台的《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专门提出了针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一湾四廊”城市群产业空间格局,即环杭州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G60 科创大走廊( 浙江段)和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同时,提出了打造“杭州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创建“宁波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应用城市”、辐射带动其他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目标(图1)。而在城市群空间规划方面,无论是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的《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还是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出台的《浙江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征求意见稿),都强调杭州、宁波双核引领,构建环杭州湾区域一体化格局,打造杭州、宁波、温州和金义四大都市区。上述空间格局的现实基础是关系到规划实施的重要因素。但当前有关数字经济的城市群产业空间格局研究还只是基于定性探讨或指标计算。在企业关联的城市网络已成为城市群空间格局研究主流的背景下,仅考虑相关设施、产业、服务等的规模和比重尚不足以全面反映产业空间格局。因此,本文从资本集聚和投资网络两个视角分析浙江省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空间格局的现实基础并提出相应规划建议,以期对数字经济产业空间规划实施及相关学术研究有所裨益。
图1 浙江省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规划空间格局图
资料来源:依据《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浙江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 绘制。
1 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1.1 城市群空间格局理论
当前,城市群空间格局研究已从早期关注规模的研究演进到关注功能的研究,并基于流动空间理论形成了城市网络的研究范式。诸多学者分别从人流、交通流、商务流和知识关联等方面对城市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尤其是由GaWC 发起的基于企业关联的城市网络研究已成为主流。Taylor认为城市群不仅应在地理上相邻,更重要的是应在经济上相关联。城市作为资本的支点是企业的集聚地,而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正是城市网络的作用者,因此可以通过汇总城市之间的企业联系,识别和解析城市网络,反映城市群空间格局。在流动空间理论被广为接受的同时,Castells等学者认为具备属性的场所空间并未消失,其与流动空间是相互依存的空间形式,而单一视角的研究都具有局限性,因此应采用流动空间理论与场所空间理论来共同解读城市群空间格局。
根据上述理论,本文采取属性和网络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城市群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在属性方面,从资本集聚视角依据数字经济企业注册资本规模开展研究,探讨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空间布局的现实基础;在网络方面,从投资网络视角依据数字经济企业投资额和投资联系开展研究,探讨网络结构的现实基础(图2)。
图2 研究理论框架图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主要城市关联网络研究》并结合本文研究对象绘制。
1.2 数字经济产业界定
当前,学者们对数字经济产业的概念、分类尚未达成共识。为全面反映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便于相关产业进行定期统计监测,2018年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省统计局联合出台了《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确定了3类数字经济制造业和4类数字经济服务业。其中,数字经济制造业是指为数字经济产业提供相关设备、材料和机械等的制造、加工行业,不包括使用数字技术进行与数字经济关系不大的产品制造;数字经济服务业是指信息技术研发、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媒体制作等行业,不包括使用数字技术销售与数字经济关系不大的产品和服务。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17 个大类、58个中类和128个小类行业。其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5 个大类行业全部被纳入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货币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12 个大类行业部分被纳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表1)。
表1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对应关系一览
资料来源: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整理。
本文直接依据浙江省的数字经济产业类型界定数字经济企业并统计其数量:至2021 年4 月,浙江省有377.2 万家工商注册且存续的企业,有28.9万家属于数字经济企业(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有3.7万家、数字经济服务业企业有25.2万家),其中9386家省内数字经济企业有对外投资记录,被投资的企业中有12844家是省内数字经济企业。
2 资本集聚视角下的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空间格局
2.1 数字经济产业资本集聚概况
浙江省的数字经济产业整体呈现集聚分布特征,主要沿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南太湖一带分布,在杭州、宁波、温州和嘉兴4个城市显著集聚。其中,杭州的数字经济企业注册资本规模高达13720亿元,占全省的50%;单位面积企业注册资本规模位列第一等级( 大于2.7亿元/平方千米) 的地域范围连绵730km²,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第二位宁波的数字经济企业注册资本只有2979 亿元),首位度高达4.6。无论是从理论上(以2.0 为标准区分结构是否合理)看还是与传统非数字经济企业注册资本规模首位度(1.6)相比,浙江省的数字经济产业资本集聚已呈现出显著的结构失衡现象( 图3)。
浙江省数字经济产业以服务业为主,数字经济服务业企业注册资本规模是数字经济制造业的4.5 倍。杭州在这方面的差异尤为突出,数字经济服务业与数字经济制造业的企业注册资本规模比值高达10.7,数字经济服务业企业注册资本占全省数字经济企业注册资本的55.9%,首位度达到5.6。而温州是全省唯一一个数字经济服务业与数字经济制造业的企业注册资本比值(1.1) 基本平衡的城市,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注册资本规模甚至略高于杭州,位列全省首位(图4)。各城市的数字经济服务业与数字经济制造业的企业注册资本差异也体现在省域空间中,其中数字经济服务业企业注册资本的分布基本与浙江省数字经济企业注册资本的分布一致,而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度略有下降,除宁波的象山、宁海和台州的三门、临海外,全省已形成一条从湖州长兴县沿南太湖、杭州湾直至温台沿海龙港市的连绵集聚地带(图5)。
图4 浙江省数字经济服务业和数字经济制造业的企业注册资本规模示意图
图5 浙江省数字经济服务业和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注册资本规模等级分布图
注:按5km 搜索半径、1km栅格对企业注册资本做核密度分析,单位面积企业注册资本规模按分位数分为5个等级。
2.2 数字经济产业空间布局的现实基础
从资本集聚角度来看,《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提出的“一湾四廊”数字经济产业规划空间格局虽然已有一定基础,但是仍有所欠缺。例如,环杭州湾地区已形成若干数字经济制造业集群,但不连续;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已向西延伸到南湖公园,但与规划连绵至青山湖科技城的目标尚有差距;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已形成,尤其是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水平显著高于周边地区,但宁波数字经济服务业已不仅局限于甬江,而是以三江口为核心,沿甬江、余姚江和奉化江向外延伸;G60 科创大走廊(浙江段) 已在沪昆高速路两侧及南太湖地区点状集聚了若干数字经济产业,但杭州主城区以南至金华一带集聚特征不明显;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已基本形成,呈现出两条较显著的沿海、沿瓯江产业带。
浙江省50%的数字经济企业注册资本集中在杭州,从这点来看杭州确实引领了全省数字经济的发展。宁波数字经济企业注册资本规模仅占全省数字经济企业注册资本规模的10.9%,若要建成“宁波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应用城市”尚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温州的数字经济产业异军突起,虽然其全部企业注册资本规模只有宁波的36.8%,但数字经济企业注册资本规模与宁波不相上下,且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注册资本规模为全省第一。而金义都市区的数字经济资本集聚水平远不及其他三大都市区。
3 投资网络视角下的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空间格局
3.1 数字经济产业投资网络概况
3.1.1 投资额
杭州的数字经济产业投资额在省内占绝对主导地位,杭州以外的76个区县中有50 个区县的数字经济产业第一大投资来源是杭州的区县,投资额位于第2位到第5 位的区县投资来源也有超过半数是杭州的区县。这些区县的数字经济产业第一大投资来源跨越临近区县直接指向杭州,杭州以外只有宁波的区县互为第一大投资来源。杭州余杭区以338亿元的跨区县投资额高居全省第一,远高于第二位的杭州滨江区(158亿元),首位度为2.5。数字经济投资额排名前十的区县中有8 个隶属于杭州,杭州以外只有宁波鄞州区和台州路桥区进入前十,分列第8 位、第10位(图6)。
图6 浙江省各区县数字经济产业投资额示意图
注:投资额按分位数分为5 个等级。
按地级市统计,杭州是浙江省内全部11 个地级市中数字经济产业第一大投资来源地,数字经济跨市投资额为151.7亿元,全省61.5%的数字经济产业跨市投资额由杭州的数字经济企业产生。宁波是浙江省内7 个地级市中数字经济产业第二大投资来源地,但数字经济产业跨市投资额只有23.1 亿元,在全省仅占9.3%的份额(图7)。杭州的数字经济产业跨市投资额首位度达到6.6,远高于传统非数字经济企业的跨市投资额首位度(2.6),其跨市投资额是外来投资额的2.1倍,其余城市除台州外都是被投资城市(跨市投资额小于被投资额)。其中,衢州11.2亿元的数字经济产业外来投资额中有10.6 亿元来自杭州,占比高达95%;在数字经济产业外来投资中占比最低的舟山也有72.1% 的投资额来自杭州。相较于数字经济企业注册资本规模,从数字经济产业投资额来看浙江省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更突出。
图7 浙江省各地级市数字经济产业第一、第二大投资来源地投资额示意图
注:投资额按分位数分为5 个等级。
3.1.2 投资联系
浙江省数字经济产业投资网络呈现出杭州与其他城市两张截然不同、差异显著的网络。首先,浙江省数字经济互投资金最高的区县集中在杭州,互投资金排名前十的区县中有9 对都是杭州的区县(图8)。其中,杭州余杭区和滨江区的数字经济互投资金高达299 亿元(主要是余杭区向滨江区投资了289 亿元),高居全省第一。数字经济互投资金进入前十的唯一一个杭州以外的县—嘉兴嘉善县是因为杭州富阳区向其投资了14亿元,而嘉善县并未在富阳区投资。其次,除宁波海曙区和鄞州区互投12 亿元、鄞州区和江北区互投8 亿元外,无论是临近杭州的南太湖地区、环杭州湾地区,还是与杭州有一定距离的温台沿海地区、金义都市区,各区县额度较大的数字经济投资都来自杭州,而不是临近地域(图9-a)。最后,若将杭州下辖10个区排除在投资网络外,浙江省数字经济投资网络呈现出另一种结构(图9-b):区县内投资联系紧密、区县间投资联系稀疏,宁波和温州的投资网络更均衡,网络化水平明显高于绍兴、衢州和丽水等城市。
图8 浙江省各区县数字经济产业互投资金排名前十的区县示意图
图9 浙江省各区县数字经济产业投资联系示意图
注:投资额按分位数分为5 个等级。
3.2 数字经济网络结构的现实基础
从投资网络角度来看,环杭州湾和G60 科创大走廊( 浙江段) 未形成,走廊沿线区县的数字经济产业虽然与走廊的核心城市杭州有较强的投资联系,但各自市域内只有宁波形成了较强且均衡的网络结构,而且跨市联系不够紧密,其他3 条走廊在形态上已基本形成。其中,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作用已经不仅局限于联系余杭区和西湖区的数字经济产业,还对全省数字经济产业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涉及的宁波5 个市辖区( 鄞州、北仑、镇海、江北和海曙)已形成有较强联系的数字经济投资网络,数字经济互投资金在全省也进入了第一、第二等级,但对数字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仅局限在本市及绍兴、舟山。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涉及的温州6个区县( 乐清、永嘉、鹿城、瓯海、龙湾和洞头)的数字经济产业虽然也形成了有较强联系的投资网络,但数字经济互投资金仅在全省处于第四、第五等级,也未起到跨市辐射带动作用。
相比于数字经济企业注册资本,投资网络视角下的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杭州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辐射全省数字经济产业;宁波虽在数字经济投资网络中处于第二等级,但影响力仅局限在本市及绍兴、舟山;温州的数字经济企业注册资本规模虽接近宁波,但影响力仅局限于市域范围内,在全省数字经济产业中的影响微乎其微;金义都市区的影响力更弱。
4 研究结论与规划探讨
4.1 研究结论
自2002 年浙江省提出建设“数字浙江”的重大决策以来,浙江省数字经济已经历了近20 年的高速发展,集聚了以服务业为主的28.9 万家数字经济企业、27455 亿元数字经济企业注册资本。当前,浙江省数字经济产业确实已经形成了一条断断续续的、沿着南太湖、杭州湾直至温台沿海地区的连绵集聚地带,在杭州、宁波、温州和嘉兴4 个城市显著集聚。“十四五”时期,规划构建的“一湾四廊”空间格局从资本集聚角度看已有一定基础,尤其是数字经济制造业,但网络化水平较低。
然而,理论上的后发城市借助创新和模仿实现超越性发展在现实中并未出现。相比于传统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差距更大,网络结构更加失衡,“马太效应”愈演愈烈。杭州、宁波、温州和金义的数字经济产业形成了比传统产业更显著的梯度层级,杭州都市区辐射全省,“杭州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地位在省内不可替代,其集聚了全省一半的数字经济企业注册资本,形成了一张以杭州为唯一核心的、辐射全省的数字经济投资网络;宁波仅能辐射周边县市,数字经济企业注册资本规模、投资额远不及杭州,与规划旨在创建“宁波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应用城市”的目标相距甚远,但在数字经济投资网络中仍然是浙江省地级市的数字经济产业第二大投资来源地;温州走出了一条以数字经济制造业为主的特色发展之路,但影响力仅局限于市域;金义都市区的数字经济产业尚未明确发展路径。
本文使用的企业投资数据的特点是即使两家企业不是总部和分支机构的关系,只要有投资便能建立关联,以投资额表征的关联值反映了资本控制关系而不仅仅是权重相同的联系。因此,本文提出的数据开源获取的思路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区域。
4.2 规划探讨
数字经济代表了未来产业转型的方向,浙江省数字经济产业与传统非数字经济产业首位度的巨大差异预示着城市群将朝着单极化、更加不平衡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各城市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定位,有助于通过宏观调控这一“有形的手”引导企业向“一湾四廊、两大核心、四大都市区”有序集聚、投资。但就当前的发展基础来看,实现这一规划目标尤其是“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难度仍然较大。
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数字经济首先在先发地区快速发展,是企业和人才“用脚投票”的结果,更多受市场机制影响。虽然规划作为一种宏观调控手段不一定要“顺势而为”,但是仍应坚持多中心、网络化的发展导向,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建议:首先,要明确分阶段实施目标,展望远景、长远谋划。建议在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中纳入2035 年的远景目标,明确通过近、中、远3 个五年分阶段实施目标。在近期(“十四五”) 规划中建议将宁波定位在浙江省层面,将温州定位在浙南层面,金义培育以文化影视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中、远期定位逐步提升。其次,要改变传统以规模论等级地位、以指标论英雄的思路,关注城市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建议在数字经济相关规划和发展评价中补充纳入投资网络的规划与评价内容,并将其置于与设施、产业、服务等的规模和比重同等重要的地位,引导数字经济产业不仅在空间上有序集聚,还要形成高水平、均衡的投资网络。最后,要建立自上而下的规划传导机制,将省级层面的宏观政策通过市级层面的规划落地实施。建议各地级市根据自身基础和特点编制相应的市级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各类产业平台依托的载体、空间位置,并配套相应设施和出台相应政策以吸引企业、人才进驻。
新媒体编辑:苏子语
审读:王青
终审:刘芳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21年13期
《浙江省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空间格局与规划探讨》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链接)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guihuashiza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