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融“新国货”:金融科技创新与自主可控的底层逻辑探寻(下)
金融行业如何应对“自主可控”大趋势?在上一期,我们谈论了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历程,以及四个关键的“驱动”因素,本次将从生态地图、人才地图、工程能力底图三个角度,继续探寻金融科技创新与自主可控的底层逻辑。
“冰山之下”的“三大地图”
金融机构在开展以“自主可控”为核心的各类科技架构规划和系统建设时,往往是考虑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如 IT 平台灵活性、稳定性和拓展性等。比如明显可见的是,金融机构原有集中式的技术体系对于行业内爆发式增长的业务需求支撑逐渐吃力。通过建立分布式的开放架构,实现系统能力线性扩展,可有效支撑未来业务发展,确保系统架构的先进性和能力领先。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金融机构通常的路径是:开展同业及标杆的架构体系调研、规划自身技术架构、进行相应技术组件选型,最后进行实施落地工作。但这些在“明处”的工作真的足够吗?尤其是在“自主可控”方向上,是否还有众多“暗处”的要素需要考虑?
我们认为,“冰山之下”众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中,“三大地图”或为关键抓手。
生态地图:到底怎样才算“自主可控”?当前情况是,政策上给出了方向,但还没有明确的衡量原则。
我们认为,“从第一行代码开始,全部由自己完成”当然算“自主可控”,同时基于开源组件的“魔改适配”、基于业界其他厂商自主可控平台上进行的应用创新,都应该包括在“自主可控”的范畴之内。
这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一个结论:金融机构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从零开始一切自研,而是以“兼容并包,为我所用”的心态,与行业伙伴一起建设自己的科技生态地图。
如浦发银行的“科技生态朋友圈”就很值得借鉴。在深度学习、智能交互、开源技术、5G 金融、科技生态、网络安全、开放银行、数据驱动、数据智能等领域,浦发与业界顶尖公司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聚合科技公司、同业、创新孵化平台,选拔创新课题解决方案,并建立商业合作快速通道,创设科技合作共同体。
人才地图:“自主可控”在金融机构的成功落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科技人才队伍的能力。
如何建立一支能战敢战的科技人才队伍,如何实现人才的“选用留育”?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实践不失为一面参考的镜子。比如在“技术部落”的建设上,百度建立代码规范委员会,倡导工程师文化,提升工程师代码能力。委员会对程序员的认证分为 Qualified Coder、Good Coder 和 Coder Master 三个层级,并通过组织技术活动沙龙、“代码的艺术”训练营等活动,推行代码规范,提升公司整体代码质量,并实现体系内技术能力的有序传承。
百度代码规范委员会(CMC)组织架构
工程能力地图:有了技术引入,有了人才队伍,如何才能让两者融合产生最大的价值?金融机构普遍面临“原有面向稳态业务的开发体系难以适应敏态业务需求”的情况,优秀的 DevOps 工具和管理协同工具平台则是建立敏捷化工程能力地图的关键。
百度集自身20年软件工程实践经验,自主研发了 DevOps 解决方案“效率云”,整个方案涵盖了创新管理-产品管理-项目管理-代码托管-持续交付-微服务治理-线上反馈的开发全生命周期,通过内部私有云的服务形式为百度内部上万名工程师提供一站式的 DevOps 服务。
效率云于2019年5月正式对外提供服务,目前已在度小满、百信银行、光大银行、网联清算中心等金融机构落地,助力金融行业的工程能力提升。
百度工程能力地图示例
服务商该怎么选?综合考虑
在当前的金融行业“自主创新”、“安全可控”的趋势下,中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金融方案解决商。比如在金融云市场的服务商中,存在着两类非常典型的玩家:从金融“旧世界”不断进化的应用服务商,以及从通用云领域“下沉”到金融行业的云服务商。
金融机构在选择服务商的时候,既不能被一家厂商“锁定”,也不能过于依赖“单个能力”的厂商,可以综合考虑这些厂商的优势,才能将“自主可控”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IDC 的《中国金融云市场(2020上半年)跟踪》报告非常明显的展示出了这两类服务商各自的市场地位。
2020年上半年中国金融云(平台)解决方案市场份额
以百度为例,百度智能云智慧金融整体解决方案,已涵盖产品、营销、风控、服务、运营的智能化应用场景。
从市场行为来看,这两类厂商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不断“融合”的同时不断“碰撞”。比如,金融云的主流玩家携自身技术、数据优势向应用方案领域的渗透,这对传统金融应用服务商来说,是种碰撞。
而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甚至深度绑定的合作在近几年则日益增多。比如百度2020年战略投资宇信,双方在金融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键领域展开合作,推动云+AI 在金融行业大规模落地,加速金融产业智能化升级。
对金融机构来说,两类典型服务商的逐步融合,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平台+应用”一体化的自主可控方案,将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加从容的、更客观的开展从科技到业务的完整数字化转型。
百度智能云智慧金融整体解决方案
“万法归一”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最后,我们来借一个英文单词来做个小小的总结,那就是 “Mesh” 。这个单词在英文中指“网状物”,或者说是各类因素事物交织在一起的状态。这表现在以下层面。
在微服务技术层面,Service Mesh 技术很形象的表述了分布式服务相互请求调用的网状结构。
在金融业务层面,传统的零售/对公/同业业务,也正在逐步交织起来形成 “Mesh”,很多头部银行的“超级账户”、“一户一码”项目其实就是在业务交织的现状中找到业务开展的方式。
再往上看到组织层面,大型金融集团已经很难定义它到底是一家银行、还是保险、还是基金机构了,而是全牌照的综合型金融机构,在集团内部各个组织的人才、业务、技术基础也都呈现交织的状态。
从以上分析来看,金融机构在技术、业务、组织都在交织的状态下,“自主可控”抓手是什么?
金融“自主可控”,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坚定不移的推进“科技+业务”一体的数字化转型。
正如纳西姆·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所说: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