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客家 | 渔人与樵子,唱彻百蛮天

2016-08-25 文化精神生活更美 广东文网


客家山歌剧

文 | 广东文网

广东文网讯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山歌剧团演艺有限公司于7月30日、31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精彩演出了山歌剧《合家福》。《合家福》两场演出上座率达90%以上,观众对演出给予好评。

有观众表示:“这部戏质朴、真诚,生活气息浓郁,故事感人,很接地气。”也有观众说:“第一次看山歌剧,原来家长里短、生活故事可以用山歌唱,这部戏做得很好,很细腻,很有情感。剧中不少‘80后’‘90后’演员唱演俱佳。” 


《合家福》这部山歌剧的故事发生于二十世纪中后期的客家山乡。

生性要强的旺婶,含辛茹苦地将一群儿女拉扯成人。二位大女儿相继出嫁,不料三女儿三凤却因爱而疯——世故刁钻的夏阿楼为攀高枝,强行斩断了儿子夏锦民与王三凤的恋情,王夏两家从此结怨。


旺婶的儿子王清明从小心善性野,姐姐三凤的遭遇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在一个骤雨后的明月夜,王清明将复仇的烈焰烧向了夏阿楼的女儿夏秋杏……王夏两家再一次陷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最后,旺婶用善良驱散了儿女们人生路上的迷惘,用爱牵引两个家庭走向了新的和谐。

该剧通过讲述王、夏两家几十年的恩怨,塑造了一位恪守良知的客家母亲形象,勾勒出两代人一波三折的情感波折,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充分体现了乡民的善良本性。


梅县素有“山歌之乡”的美称。客家山歌自古风行。历史上这里“渔人与樵子,唱彻百蛮天”;至近代“男女隔岭唱和,兴往情来,余音袅娜,犹存歌仙之遗风 ”。

从1949年至1953年,兴梅地区一些演出团体,用客家话演出了一批具有山歌特色的小歌剧和小演唱;后来有一些小戏套用原腔山歌填词或以山歌为素材编曲演出,群众觉得亲切易懂,称之为客家戏、山歌剧。


剧本唱词有客家山歌味,基本是7字1句,4句1首,间有迭板山歌加衬字;多属借物比喻、语义双关的唱句,以比、兴的手法抒情。唱腔音乐以客家地区的山歌、说唱音乐、杂腔小调和宗教音乐为基础而形成发展,唱腔结构在山歌联缀的同时采用板式变化。

表演方面除借鉴民间歌舞、戏曲、歌剧的表现技巧和表演方法之外,还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形体动作,以表现现代生活见长。客家山歌剧正朝着艺术上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


80年代梅县地区山歌剧团和其他山歌剧团,在艺术实践中逐步创造和形成山歌剧的艺术特色。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长泉情》《月是故乡明》《情海漩涡》《相思豆》《漂流的新娘花》《等郎妹》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

广府 | 你知道“黄大仙”是怎么来的吗?

雷州 | 敲锣打鼓、红红火火“过火海”

潮汕 | 潮剧原来是这么来的


本媒体因需而编辑自网络之内容,仅为传播更多资讯为目的,不对其准确性、真实性负责。文章观点亦不代表本媒体;内容版权属原作者。

▲ 点 击 顶 部 广 东 文 网 订 阅 吧!

▼ 点 击 这 里 浏 览 更 多 资 讯 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