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凌晨四点,在岗猝死,60岁老伯,不算劳动者

书单君 书单 2023-03-16




#01

“60岁不算劳动者”

-

前段时间出现一则让人揪心的新闻:

2月15日凌晨3点50分,一位60岁的大伯,在浙江宁波中通快递分拣中心工作时,不幸猝死。


“凌晨四点”、“60岁老伯”、“在岗猝死”,每一个词单拎出来都让人十分难受。

然而更令人寒心的,是事发后宁波中通公司的处理态度。

根据老伯侄子孙先生的描述,事发后家属找到快递公司沟通,但快递公司非但迟迟给不出一个解决方法,还彼此推卸责任,不仅否认孙大伯因工死亡的事实,甚至一度认定孙大伯是因为身体疾病而死。

直到孙先生出具孙大伯的病例截图,表示孙大伯既没有遗传病也没有基础病,这才把快递公司怼了回去。


几轮交涉下来,中通方称愿意赔付意外保险金额,额外补给丧葬费和人道主义费用,但家属并未接受,原因很直接—

因工作死亡,理应以工亡方式对待。

其实,按照一般的剧情发展,只要公司和家属能够坐下来洽谈,在善后事宜上达成一致,事情就不会激起太大的风浪。

但这时候,一纸来自宁波人力社保局的回应,直接将这件事推上了热搜。


21日中午,在事情持续发酵几天后,宁波人力社保局站出来表示:

“60周岁本身不属于劳动者范畴,如果没缴纳工伤保险,就不能认定为工伤。”

这一句“60岁不属于劳动者”,彻底点燃了网友的愤怒。


#02

超龄的“制度尴尬”

-

60岁以上算不算劳动者?超龄工作者劳动时发生意外,能不能认定为工伤?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的,视同工伤。
参加了工伤保险的,由社保基金作出工伤理赔,企业违反法律规定没有参保的, 由企业按照工伤赔偿的法定标准作出赔偿。

简单来说就是:无论参不参保,都应该有工伤赔偿。

此外,《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从来没有规定说,60岁以上不属于劳动者。

因此,宁波人力社保局的回应,根本站不住脚。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既然事实很清楚,为什么张大伯认定个工伤就这么难呢?

因为实际操作起来可能很麻烦——

要认定工伤,就需要家属提出工伤认定的材料,其中就包括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可按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我国(达到退休年龄)超过60岁的劳动者无法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只能签订“劳务关系”。

60岁的张大伯,和企业签订的就是劳务关系。

“劳动”和“劳务”一字之差,待遇上却差太多,劳动关系能够享受正常的包括工伤,医疗在内的社会保障,而劳务关系,单位则无需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


具体到执行上,各地的人社部门和法院的规定又大不相同,难以达成一致。

于是,法律法规上打架,不受法律保护的劳务关系,让张大伯的工伤认定走向一个死结,一环套一环,就是解不开。

这何止一个张大伯的困境。

2022年,一名某绿化公司的74岁员工,在前往道路防护林带绿化工程工地的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不幸身亡。

工伤认定阶段,绿化公司就否认雇佣老人。不过当地人社局经过调查核实后,还是作出了认定工伤的决定书。

绿化公司不服,其中一条理由就是老人发生事故时已超过劳动者年龄限制,不构成工伤,并提起诉讼,请求撤销认定工伤决定书。

后经审查,法院判决驳回绿化公司的诉讼请求。法官庭后表示,法定退休年龄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保护劳动者权益,不能成为排除工伤认定的法定理由。

其实,在我们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超龄劳动者无法被纳入法律保护的劳动者社保范围,已经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这些老人面临的“超龄制度尴尬”,如果不尽快解决,那将来所谓”将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恐怕也会受影响。

高龄老人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本就不多。


目前社会上的大部分招聘平台,几乎都没有面向老人开辟专区,老人找工作大多通常都是通过线下和朋友介绍。

从招聘软件上的求职者信息来看,这些老年求职者不乏本科甚至研究生,甚至都是“985”大学毕业,还有着国外留学或者外企的工作经历。

只不过高学历和外企工作经验的双重加持,并不能为这些老人的再就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北京商报曾报道过低龄老人就业难的问题,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58岁老人,却找不到超过5000元的工作。


更不用说那些没怎么上过学的老人了,他们没什么养老金,大多数只能从事建筑,快递或者保洁这类繁复辛苦的体力劳动。

本该由社会给予的生活保障,更多地变成了老人自己承担,而完全有能力负担的老人又有多少呢?

他们晚年生活的放心与舒适度,只能凭借着“金钱的多少”,至于天伦之乐,就更不敢奢求了。


#03

警钟

-

也许有人会觉得,是不是这些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工作,所以导致退休后没有足够的养老金作为生活的支撑?

换句话说,就像一位豆瓣网友表示的:

“那只要我有一份稳定工作、有储蓄习惯、积极缴纳五险一金,没有过分花销、没有高风险投资,不赌博、不虚荣、不碰网贷、不玩P2P,工作积极努力、生活仔细规划,这样的我怎么会破产?”

那么,问题来了:

只要我们积极储蓄,积极缴纳社保,就能有一个安心的晚年吗?

答案也许并不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

这方面,已经步入老龄化多年的日本,或许能够提供一个参照。

“在晚年生活到来之前,他们是银座某啤酒公司的职员、超市男装的售货员、建筑公司的经营者,以及中产家庭的专职主妇。然而,在晚年生活到来之后,他们则变成了每天只有500日元餐费的清瘦老人、无法承担心脏治疗费用的绝望老人、行动不便的卧床老人,以及做了一辈子饭如今却连吃上热饭都是奢望的寂寞老人。”

日本NHK的一项社会调查中,将这种老人晚年生活惨淡的现象称为“老后破产”。


他们年轻时并非不努力工作,只是在社会环境的急剧变革下,这些努力变得微不足道。

这种可称之为同归于尽的新式“老后破产”正在不断发生,而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或许,其中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原因就是,支撑“雇用”社会的基础发生了动摇,没有余力为将来储备的劳动者正在增加。并且,“家庭”的形态也已变化,相互支持的力量(联系)日益薄弱。而火上烧油的或许是社会保障制度追不上“超老龄社会”的此类现实性需要。


当家庭不再是年轻人的重心,当“铁饭碗”已经越来越没有保障,和日本有诸多相似的我们,会不会落入同样的境地?

我们当然谁都不希望变成日本那样。

但也许,这就是许多年轻人开始担忧晚年生活的原因。

根据《国人养老准备报告》数据显示,为提前做好养老准备,超七成的90后已经开始考虑养老,但是同样也能看到,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还停留在设想阶段。


可以说,这其中的大多数90后,既不了解自己未来可能要面临的状况,也不知道具体该做些什么。

这些年轻人,从小就在“只要···就···”的理念灌输中长大:

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一个好大学;

只要认真工作就会有得到回报;

同样,人们会坚信,只要认真工作,晚年生活就会高枕无忧,只要拼命工作,等待自己的,不就应该是悠然而又舒适的晚年吗?

但如今看来,很多人已经有所怀疑。而这背后,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解决。

书单君和办公室的同事谈论这件事情时,她就很悲观:

“距离退休我还要工作30多年,这么长的时间里,一直在拼命工作,如果我以后还要过这样的生活。那自己这么多年的人生到底算怎么回事呢?”

但愿,我们不会把这样的担忧变成现实吧。

根据《中国人口形势报告2023》调查显示,202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4.9%,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在2030年左右进入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


前不久《半月谈》也发文称,未来10年,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退休潮”,平均每年有2000万人退休。

放眼全球,人口老龄化是各国都急需解决的问题,延迟退休,促进老年人就业、“银发经济”等建议相继被提出。

但孙大伯的事情能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反应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我们做的准备还不够。

这应是一次警钟。至少法律法规的完善要跟上。

在提倡老年人就业的同时,关于老年人相关的权益保障必须尽快跟上。

这不只是关乎老年人晚年的幸福,更关乎年轻人对未来的信心。


 -END-
撰稿:笔下长青
主编:左页
图片来源:《半泽直树》
《老人漂流社会》,
部分来自网络。

■ 精选阅读 



■ 重要通知 

大家好,我是书单君。
为了您可以更好地接收我们的文章推送,星标的事情就拜托大家了!
您也可以点击这里查看详细操作方法~
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