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在离开百度的第一天:巨人常常忘了,最大的敌人,从来都是自己

2016-03-31 来这找书☞ 书单



本期分享人:Sunny书单编辑作品,转载请联系出处


上一期,书单小店上新

书单君和“书米”们分享了

一对从阿里离职的夫妇的故事

《放弃阿里高薪,这对夫妇,在龙井山建了所大房子,过上了人人艳羡的生活》

(☝点击阅读)


主人公奇兰和王礼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打动了很多“书米”。书单君的后台,收到了近千条留言和评论,甚至有“书米”已经启程去找这个大房子了……


这一期,我们把目光拉回。


前阵子,围棋人机大战火了AlphaGo,人们在议论研发者谷歌的伟大时,总少不了把“反面教材”百度也拉出来批判一番。在“贴吧事件”后,“道德正确”地黑百度固然很安全,却容易让人把问题仅仅局限在伦理层面,而忽略了真正的关键。


最清楚一个企业或组织症结的人,往往来自它的内部。今天,书单君和“书米”们分享的这篇文章,来自最近从百度离职的Sunny。在书单君看来,Sunny的种种观察,并非百度一家的个例,而是很多企业都患有的“大公司病”。


一家企业从初创时的锐意创新,到发展期的野蛮生长,面对的威胁都是来自外部,可一旦成长为巨头,看似难以撼动,却也是最危险之时。


因为巨人常常忘了,最大的敌人,从来都是自己。


刚从百度离职,很多朋友问我原因,不黑不赞不偏激,客观地回顾一下。


贴吧事件之后,不知不觉间,“黑百度”已经成为了“价值观正确”的舆论,作为身处百度内部的员工,我们的心里其实五(me)shaganjue)




作为一个几万人的上市大厂,它自身的复杂度已经很难掌控和理解,厂长很难知道某个小弟平时工作有多辛苦,小弟也更难知道厂长在董事会和投资人间有多少压力。


大家看到的,除了想方设法吹出去的牛,就是积聚已久而暴露出的黑暗。当然,后者影响力远大于前者。


厂子大了,病也多


厂子大了之后就越来越会有国企的性质,比如管理结构复杂、一层层的汇报关系。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个季度都举行沟通会。




这是个由厂长给各大总监开的会,然后总监给各个经理传达,然后经理再给下面的小弟们传达会议精神,同时还伴随着一些战略、口号(“狼性”、“进攻时刻,不胜不归”神马的),会后居然还有考试题,检查是否传达到位。


是不是颇有“dang中央”下发指导精神和红头文件,然后逐级学习领会写感想的意思?




再有的基本上都是大企业通病,比如


严重的 KPI 导向;

跨部门沟通困难;

两方老大出面刷脸才能推动;

私下沟通的再清楚,不发邮件抄老大就等于啥也没说;

......


技术,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美


再说说技术方面,都说百度是技术的黄埔军校,在这里有非常大的话语权和明朗的晋升路线,但其中也有一些问题:


Bug1.代码再牛逼,可能不如一张PPT


职级评定是T序列,我们都开玩笑的说是”PPT序列“,因为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个技术难度一般,代码质量一般,可用性一般的技术项目,可以被一个酷炫吊炸天的 PPT 吹上天,然后结合老大大力一推,各部门推行下去,成为述职时显赫的功绩。




这背后,是被强制接入后一线开发者的抱怨、无奈和效率降低。


强大的汇报技巧有时比强大的技术能力更为重要,这就埋没了很多低调的大神,那些真正技术过硬但内向的人在这里并不吃香,老大们不了解代码实现的多么高超,就只能看 PPT 描述的是否美好了。


Bug2.“造轮子”


因为业务开发是本职工作,晋升述职的时候总不能说自己写了多少个页面、实现了多少个控件吧,需要靠业务之外的技术项目来证明自己的技术能力,所以总要想个 Topic 来做吧,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 造轮子。




同样功能的组件每个组一套,而且都是业务开发的间歇时间才能来做做和维护,很难达到精品水平,所以又不容易向其他组推行,于是继续造自己的轮子咯。


Bug3.被轻视的SDK 


当然,内部有一些公司级别的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强制或不强制的推行给各个部门接入。


有很多同行私聊问我:“你们百度 XXX 的 SDK 这 API(应用编程接口)咋用啊?文档呢?居然没适配咋办?出了问题咋办?好急啊,快救救我吧!”




其实吧,我们内部用的时候也是这样子......(题外话:后来经过了解,发现这是个不仅限于百度的通病。)


我理解一个公司提供 SDK,它应该是代表这家公司技术能力的脸面,因为它是直接面对广大开发者的,要派出高阶工程师来设计架构、设计 API 的才对。


而事实恰恰相反,一问你们这 SDK 谁写的啊?


“哦,这 SDK 是之前一个实习生写的,后来走了,现在我来维护,为了保持 API 的兼容性我们还是不打算改了”


或者


“是写 Android SDK 那个哥们顺带学了下 Objective-C 搞了出来的。”


或许正是因为大家都有造轮子的机会才能让技术成长?不知道咯,呵呵......


Bug4.做对事不如跟对人

 

还有个体会,在百度里面想混好,只需要记住三点:


跟一个好老大!

跟一个好老大!

跟一个好老大!




不仅做的愉快,也能得到更加顺利的发展,当然了,也得需要自己靠谱的工作方式。


拥抱变化,重新上路


当然,我的离开和舆论里面百度“黑心价值观”也没什么必然关系,毕竟部门里的同事都是配合愉快、私交很好的,大家都是在这个体制下努力工作、渴望升职加薪的普通人吧。


在这儿,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钻研技术,刨根问底,执念于 UI 和业务的高效开发,比起刚来时,效率已经有了翻倍的提升。


想想已经是 iOS 开发 第 4 个年头了吧 ,也该去做做更有技术深度的事儿了,要不平时积累的那些架构思想、底层知识、黑魔法也派不上啥用处嘛。


在被 HR 挽留的这段时间里,去找百度内部很多部门的经理和大咖聊过,俨然成了“高级 iOS 聊天工程师”。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有时甚至惊叹于百度居然还有这个产品。可以看出,一个大公司的危机感,不断的找方向、布局,你可以跟我说,当个第二,但不能说咱没有。


来百度这两年,经历了百度股价的大起大落,反映到自己身上的是奖金的风光和惨淡,从疯狂的招人、面试到冻结 HC 人力紧缺。到后来变相洗人,到最后,离开的真的是要洗的那些人么?


互联网就是变化的如此快,有多么高的巅峰就有多么深的低谷。


经常在口边的那句话怎么说的,“拥抱变化”,这是个披着正向价值观的口号,它有个不愿意被人提起的本质:弱肉强食


只有足够强大、足够勤奋或足够聪明才能在这里快乐的工作下去吧,共勉。

书 单 君 说

sunny的文章,让我想起了N年前,3Q大战前的腾讯。


彼时的腾讯,就像现在的百度,曾经声名狼藉,被互联网业内亲切地唤作“狗日的腾讯”。


其之所以被咒骂,是因为它用极低的成本,染指了中国互联网创业者辛苦耕耘的几乎所有的产品线。


积怨在3Q大战时爆发,几乎所有人,都一边倒地对腾讯口诛笔伐。


第二年,马化腾就全方位重组了这家公司的架构,并且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战略:开放。


让书单君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这个变化,而是马化腾组织的一场名为“诊断腾讯”的论坛。


当时,为了寻找问题,腾讯邀请了来自互联网,新闻、学界等多个领域的70多名专家和意见领袖,让他们对腾讯毫无顾忌地“开炮”。


几乎所有腾讯高层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刺耳的声音不少,但腾讯都一一记下。


会后,他们将这些意见结集出版,变成了一本书:《X光下看腾讯》。




实话说,这书写的不算精彩,但我还是买了几本送给做公司的一些朋友。

 

在这本书的序言里,马化腾写道:


12年前,当我们一帮年轻人开始创业的时候,就好像栽下了一棵果树,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为了秋天的果实。


而12年后,当年栽下的果树已经长成了大片的果园,我们这些种树人才恍然发现,此时最重要的任务已经不是结出更多的果子,而是照顾好整个果园的生态,让篱笆内外的世界和谐共存。


……

 

我们深知:不管已经出现了多少大公司,人类依然处于互联网时代的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

 

我们也深知:在这个行当里,不管一家公司的盈利状况有多么喜人,也都随时都面临被甩出发展潮流的危险。

 

我们的面前,总是有无数条林中小径,每一条都充满诱惑,每一条又都通向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和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相比,我们已经拥有的那些东西——无论财富、技术、经验、还是团队、文化、品牌、模式,都要在全新的战略里被检验。

  

 “书米”们都知道,现在的腾讯,比5年前厉害一百倍,但已经不那么可憎。


 决定一家公司生死的,有时不是钱,也不是方向,而是态度。


与“书米”们共勉。

或许,你还愿意读读他们的故事

(点击下图,立即查看)





本文首发微信公号 sunnyxx,作者Sunny,书单君获授权编辑发表,转载请联系出处。


点击蓝色字体,查看精选书单


20个领域20本经典入门书并不流行但值得收藏的11本书26位名人推荐的家庭教育书单10本书感受世间险恶25本“失败学”书单孩子6岁前的阅读书单读书方法文案写作证券投资思想启迪整理术创业CEO养成记公司管理自我管理2015年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精华书单2016不得不读的10本书从1200本书里选出的“冷门5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