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 七里山塘:茶米油盐,风花雪月
精彩推荐
我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阊门之外,七里山塘,声名遐迩。步行在“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上,踏古路而行。李政道感言:“我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如果天堂有苏州三分之一的美丽,有山塘街十分之一的醇厚,那就很好了。”范小青说:“修好老山塘,留下老苏州的生活旧影,这功德不亚于建设百十条‘新山塘’。”是的,苏州“七里山塘”,一点儿也不比南京“十里秦淮”逊色呀!山塘,山塘,东起阊门渡僧桥,西至虎丘望山桥,两桥相距约七里,所以山塘也称七里山塘。苏州有句老话: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比起苏州其他两处繁华之地阊门和观前街,山塘街的历史更显幽深。曹雪芹说:“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把阊门和虎丘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山塘街。阊门是人间红尘,滚滚红尘;虎丘是莲花佛国,立地成佛。七里山塘处于中间,既不红尘滚滚,也不立地成佛,它是每天必须面对的日常生活,是柴米油盐,也是风花雪月。芸芸众生在山塘街上来来往往。清晨或是黄昏,山塘街缓缓展开一幅市井画卷。
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北部,东连阊门,西接虎丘。全长3600米。山塘街并不长,姑苏老街的味道要慢慢行,细细品,才能体会其韵味。石路七里山塘街是唐宝历二年,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对七里山塘情有独宠,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
傍晚,河边的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红色的灯火同拱桥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轻轻地荡漾着,让你不由得一声轻叹:这就是苏州。
山塘有七里之盛,摇动繁兴风雅,也曾浸透苦难血泪。美好如许的山塘街,曾三次横遭劫难。第一次在南宋初年,金兀术攻占苏州,士民十之六七被害,塘街一片荒凉。第二次在元朝末年,张士诚在虎丘、阊门与朱元璋决战,山塘街又遭灭顶之灾。第三次在清咸丰十年(1860),李秀成率太平军进攻苏州,清军溃败前放火焚烧阊门外所有民居。但太平军进苏州,看好山塘,再把山塘开辟为商业区,山塘街经复建,恢复生机。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二,是花朝,俗称百花生日,又名百花节,自南宋以来,花文化已融入成苏州人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最老最大的两座花神庙也坐落在山塘街上,在明清时期,山塘、虎丘地区更是盛行花朝节。
山塘街的名气有三
一是它的白堤。也就是虎丘门前到半塘的那一段山塘街,是白居易在苏州留下的政绩之一,至今后人还在享用着。春天一到,一面临水一面人家的白堤顿时桃红柳绿,芳草依依。河里行着画舫,丝竹连连,薰歌声声;堤上走着行人,春风满面,笑语盈盈。岸上人家前门临街,后门临河,枕水而居,木板门缝里飘出白米饭和炒青菜的香气。
山塘名气之二是它的桥。风雅山塘,一半靠柳,一半靠桥。听听山塘街的桥名,彩云桥,半塘桥,普济桥,斟酌桥,青山绿水桥。五人墓就在青山绿水桥边上。五人墓里有茶室,可以边读碑文边喝茶。要知道,去墓地喝茶,也是苏州人的一种时尚。在墓地喝茶的好处是安静。安静如墓地,茶叶沉入杯底,心也就随之沉入杯底。
山塘名气之三是它相对集中了一大批商人会馆。冈州会馆、岭南会馆、东齐会馆等等,豪华奢侈,气度不凡。砖雕、照壁、石狮、踏步、码头一应俱全。约定俗成似的,各种会馆大都建在半塘以东,大型祠堂则在山塘以西。
山塘街,白天是喧嚣的,游过虎丘的游人忽然蜂拥而至到了山塘街,惊讶地发现这里有与虎丘完全不同的景致。老人们过着千篇一律甚至刻板的小镇式生活,去五人墓喝茶,去岭南会馆门前孵太阳,去桐桥那里,听听关于董小宛的野书,或者哪里也不去,就坐在客堂间听听绍兴戏。漫步七里山塘街,可油然生出“山塘有活水,衰后复葱荣”的感喟。无数商家、住宅鳞次栉比,大小石桥横过水道。水路与陆路立体并现,别样风范延续不断。你看吧,这里既有老苏州臭豆腐干、老字号采芝斋、黄天源、五芳斋、绿杨馄饨店,也有刺绣、紫檀木雕、蓝印花布大师的古店铺。
夜幕下,山塘街灯光闪烁的咖啡店、酒吧,更是满含醉眼吸引着游人,时尚与古典在这里天衣无缝地契合。
七里山塘,真是妙手造锦绣,将船文化、路市场、人气脉、商精髓、艺汇聚、真性情融会贯通,成为一幕久盛不衰的历史剧。
《倾听》征集原创作品啦
欢迎将你的原创文字作品,以附件形式,发送到邮箱sudaxmt1900@163.com
(也欢迎大家给文字配上美图,或自己优美动情的声音,一同发送哦)
标题格式为:【倾听】姓名+手机号码
往期精彩回顾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音频:杜立
文字来源:《这里有两条街,她们有同样的名字却是不同的风景》、《七里山塘,红尘滚滚和立地成佛之间》、《山塘七里最苏州》
文字整理:陈依柠
图片:姜帆、部分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史晨雨、姜漫
觉得不错,请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