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木头人,鸡娃圈鱿鱼游戏有多残酷
最近一段时间,有一部韩剧火遍全球,就是Netflix制作的《鱿鱼游戏》,一群走投无路的底层“负翁”,收到某个神秘组织的邀请,加入了一场生死游戏,其实剧情并没什么新意,为什么突然火了?其实就是用最幼稚,最简单的游戏规则来揭示人性。在这场阶级固化的隐喻里,像极了双减之前的鸡娃圈。
每一位妈妈都是狠角色,不论在什么社会背景下,我们的目标都是用尽全力保住孩子不在这场“游戏”中阶级滑落,甚至已经忘记了“教育”的本源,孩子们的自我。
从进入小学校门之前,作为京城的考二代,已经进入了一个不能退出的游戏之中,每多拿到一分,你就可以PK掉几百人,我们都是一步一步拼向高考的那750分,前进中你只能向前看,没有人会回头再看一眼落在后面的同学。
在奥数最巅峰的那些年,有的家长带着还没有上幼儿园大班的小娃走进教室,直接跳过一二年级,其实就是为了几年以后的那几千个名额,我坐在教室里,甚至有一些恍惚,孩子们眼中的光为什么越来越少了,他们真的热爱数学吗?他们还会在归家的路上坐在马路边去讨论一道题的第三种解法吗?我不知道,但是这一代孩子的水平至少在当下,比我儿时要高很多,可是,系统化,流水线化生产的牛娃,到底能走多远,可能恰恰是那些只有老师在黑板上出错的时候才抬起头看一眼的孩子们才是真正适合这个游戏的吧。
在小低阶段,刚刚进入鸡娃圈的妈妈们都在想尽办法挤进集训队,英语要在学前搞定KET,孩子的卷面水平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年龄,可是很多人恰恰忘记了习惯培养和底蕴的积累,当然更加顶流的家庭,一定是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阅读和思维的训练上,因为她们知道,笑到最后才是真的赢家。
因为这短短的12年求学之路在孩子们的人生中连五分之一都占不到。到底要不要提前学,一直是一个争议很大的话题,到底对与错,我想,留待20年后再评判吧。
六哥在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晒娃党,可是随着孩子的长大,随着接触的孩子越来越多,不由自主的变得低调,因为你会觉得自己取得的那一点成绩,真的不如人家的一分一毫。唯一有意义的是,每一张奖状,每一个奖杯,都是孩子的努力,家长的用心,所积累下来的纪念。
我们就像鱿鱼游戏中的那些参赛者,只有不断进步,才能生存,因为你的同学们根本不会等你。逐渐我们不会在朋友圈去告诉大家今天又有什么小成绩,只是在小圈子里凡尔赛一下,大家纷纷祝贺,我报以红包,也算是这段时间付出辛苦的一份纪念吧。
到了五六年级,大家渐渐发现了能力比成绩更加重要,我没有任何冒犯的意思,为什么ZP入营的很多娃,并没有大湿巾加持,依然能走的很远,这个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们,不是看你一时的成绩,而是后面发展的空间有多大。回归本源,热爱才是最强的动力,而不是我爸觉得我应该学。
双减落实后的两个月,我们看到森林公园的孩子们变多了,周末在街上漫步的家庭也变多了,很多爸爸妈妈突然发现其实孩子们不上课也能学的很好,分层教育的根本不是制造不公平,恰恰是另一种公平的体现,那些没事就投诉学校开设实验班的家长,你们真的觉得实验班没了,你家的娃就能上清北吗?我只想说,你想多了。虽然我的好哥们说考上清北也没什么。
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如果跳出父母的角色,你可能会发现,在每一个阶段,孩子们应该掌握的技能都不一样,唯智商论为什么不太靠谱,就是因为在很多的赛道中,其实智商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优秀的定义更多的是一种坚持,一种追求,一种对自己的认知。为什么会有考试,实际上是在筛选适合的人,而不是最牛的人,因为学神根本不需要考试来证明自己。
初中,更多的是一种磨砺,就像我们在学习奥数的初期不断的练习口算,经过了这种捶打,你才有资格进入下一关,高中时代,才是真的肉搏,所以孩子们,不要以为你现在的辛苦都是为了内卷而努力,想想你的爸爸妈妈上学的时候,杀出一条血路的人,谁的手上没有茧子。
后面我不想写,因为孩子还小,也因为自己儿时的记忆已经模糊,但我牢记的一点是,一定要善良,就如鱿鱼游戏中的成奇勋能活到最后,是因为他实力超群吗?反而是他的人性还没有被欲望淹没,平等这个词,在这部剧集里显得特别讽刺,在红和绿的交织中,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我的一个好大哥叶总跟我说过的话,如果你不能创造规则,你应该想办法去适应它,这才是生存之道,学习也是一样。愿孩子们都能不负青春,留住那份善良。
往期文章回顾:
《聊聊课外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魏你解惑(六哥访谈之名师魏博宇)下集》
《聊聊课外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魏你解惑(六哥访谈之名师魏博宇)上集》
《家长们最关心的语文学习问题,看看姜老师如何解答(六哥访谈之名师姜天一)》
本人微信:zhangjun596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