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厕取纸先刷脸,人脸识别已经泛滥成灾!

王科 全球IT热点 2021-07-17
作者 | 王科
来源 | 全球IT热点(ID:hotitnews)


人脸识别又双叒叕的上新闻了。

 

刚刚,有媒体报道,广东东莞莞城街道的一个公厕,想要使用厕纸,居然还要先进行人脸识别。

 

上厕所的人,只需站在取纸机前3秒,通过机器自动“刷脸”功能,就能得到设定好的纸量。

 

嗯,看到这,还真想问一句,如果纸不够怎么办?毕竟还是有特殊情况的。

 

对于要刷脸取纸,官方表态说,是为了杜绝浪费,方便人们取用厕纸,并且推进公厕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打造出“星级公厕”。

 

不过,这“星级公厕”是不是真的那么好先不说,很多市民首先担心的是,自己的隐私会不会被泄漏,毕竟这并不是小事。

 

虽然刷脸设备上已经注明,机器并不会存储人脸信息,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删除,但很多市民还是担忧不已。

 

并且有专家表示,在本机没存储并不代表在系统内没存储,一旦数据库泄露或被盗用就有风险。

 

目前,公厕管理有关部门已经终止使用刷脸设备,改用常规的方式向市民免费提供纸巾。


人脸识别已被滥用


人脸识别听着好像是很高科技的东西,但是其早在2017至2018年的时候,就进入普及阶段了。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应用也十分广泛,像支付、安检、开门等场景,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而且其成本也降到了很低的水平,天猫网上各种类型的人脸识别摄像头达400余种,价格在200元至4000元不等,大多数只要1000元左右。

 

因为人脸识别是采用摄像头远距离扫描,不用像指纹一样接触,所以也更加隐蔽,经常是被扫描了也不知道,事实上,人脸识别应用得比你以为的更加广泛。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近6000家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产品服务包含“人脸识别”,这些企业都在进一步推动人脸识别的应用范围。

 

“目前人脸识别信息存在大范围滥用的情况。”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说道。

 


然而人脸识别终究于是一种新技术,管理并不规范,覆盖的范围越广,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就越大,老实说,现状并不乐观。

 

目前,人们对于人脸信息的保护意识并不强,不只是普通民众,甚至很多应用单位也是敷衍了事。

 

不少安装人脸识别的地方,只是派一名普通员工进行操作,也没有严格的管理措施,甚至并未意识到人脸信息有泄露的风险,可想而知保护措施是有多松。

 

前段时间,有报道指出,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2元就能买到上千张照片人脸信息,5000张人脸照片还不到10元。

 


在淘宝、闲鱼等平台上,甚至有不少卖家公开兜售人脸数据,5毛钱就能买走一份人脸信息,并且还大胆的配套出售照片活化工具有了这种工具,就可以将人脸照片修改为执行眨眨眼、张张嘴、点点头等操作的人脸验证视频。

 

有犯罪分子利用人脸识别信息,从事各项非法活动,比如有保姆欺骗老人刷脸,直接转走17万元,而有的人甚至因此,在不知情中就欠下巨额债务。

 

人脸识别目前几乎可以说泛滥成灾了。

 

信息泄露的最大风险在于存储


人脸识别信息泄露之所以会如此严重,最大的风险就在于存储的不规范。

 

比如,小区的人脸识别信息,很多都直接存储在保安室的电脑上;售楼部采集的客户信息,也只是放在办公电脑里。

 

这种存储方式,明显就是安全力度不够,防御能力非常差,而且也没有完善的数据保密管理机制,如果又黑客入侵,估计分分钟就能盗走所有信息。

 

不管是本地储存还是云端储存,只要储存方式不规范,没有严格的加密措施,风险就非常大。

 

一些人脸信息,很可能不经意间就泄漏出去了,或者被“内鬼”拷贝出来拿去交易获利,就如前段时间,快递公司就因此轻易的泄漏了40万条个人信息。

 

还有像这次公厕一样的,会在设定时间内自动删除人脸信息文件,一样有泄漏的风险,因为识别信息在本机内没存储,并不代表在系统内没存储,一旦有黑客攻击,还是会轻易泄漏出去。

 

此外,人脸识别被滥用也是信息泄漏的主要原因,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需要人脸识别,就如这次的公厕,只是禁止浪费的话,还是有很多其他方法的,比如扫二维码,或者设计特殊的抽纸盒。

 


目前,对于人脸识别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收紧。

 

本月初,《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表决通过,其中规定了,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包括自然人生物识别信息在内的多项个人信息。

 

2020年10月1日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将包括人脸识别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列入到个人敏感信息当中,并对个人信息的收集行为进行了明确。

 

还有将于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要求收集个人信息,要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不过,这些法案、规范,虽然都对信息保护做出了规定,但还不够细化,留有余地,并且对于监管责任和处罚措施的规定也不够明确,希望更加完善的法案能尽快出来。


坚决捍卫权利,才能保护隐私


目前,隐私泄漏已经很严重了,搜一下景点,就会接到旅游中介的电话,生个病,就会有人向你推荐保险,有孩子的话,各种培训机构的电话更是不会停,而信息一旦泄漏,就是防不胜防。

 

一名53岁的清华大学教授也没能躲过一次电信诈骗,这位清华大学教授刚卖了一套房子,回到家立即就接到了诈骗电话,称他漏缴各种税款等等,各种恐吓威逼,然后一步步中计,结果1760万全部被骗走。

 

因为骗子可以精确地告诉他,网签合同的编号是多少,各种交易中很细节的一些信息,骗子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这种信息完全泄漏的情况下,真的很难幸免,所以一定要有信息保护意识,特别是有关财产的各种信息。

 


加强信息保护意识的同时,也要坚决捍卫自己的权利,对有些企业擅自收集自己个人信息的行为说不。

 

就如近期宣判的人脸识别第一案,郭先生办理了一张野生动物园的年卡,一开始是用指纹识别入园,但是动物园中途改成了人脸识别,需要郭先生激活人脸识别系统,否则无法入园。

 

但是郭先生并未妥协,反而把动物园告上了法庭,最后是郭先生赢了。

 

所以对于不合理的信息收集行为,我们一定要学会拒绝,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技术是没有好坏的,只是看使用的是谁,以及怎样使用,人脸识别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捷,就不可能因为目前的一些不足弃之不用,那是因噎废食。

 

只要拥有强力的法律规范人脸识别的应用,并且个人也学会坚决捍卫自己的权利,就能真正做到科技向善,用它来创造更好的世界。


版权问题、商务合作请加QQ/微信:288133963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