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丨重庆科技学院五年来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硕果累累

2017-05-08 重庆科技学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500thrn8c&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作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试点单位之一,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和安全工程两个领域招收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标志着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全面开启,成为学校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五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坚持“服务需求、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严格标准”的指导思想,按照“走新路、立规范、建机制、保质量、促发展”的改革思路,以“2461”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核心,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整体设计、统筹推进,取得了显著的培养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全国研究生招生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结构布局逐步优化  

▲研究生开学典礼

学校2012年第18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设置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处),健全了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机构,为推动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2014年第3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增设油气材料工程、钻采输新工艺与装备技术、油气在线分析与控制工程等3个培养方向,在安全工程领域增设化工安全技术与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等2个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学院由原来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和安全工程学院辐射到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实现了工科学院研究生培养的全覆盖。


  培养模式不断完善  


学校立足三性一型"(行业性、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的总体办学定位,紧贴行业(企业)需求,建立健全学校、企业“双主体”,教学研用“四结合”,校企协作“六共同”,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全过程,培养行业(企业)急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2461”研究生培养模式。

▲ 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2”——学校、企业“双主体”。“4”——教学研用“四结合”:一是以项目为纽带,实现“科教结合”;二是以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平台,实现“工学结合”;三是坚持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并重,实现“学做结合”;四是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统筹协调,实现“内外结合”。“6”——校企协作“六共同”:一是校企共同组织招生;二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共同组建导师队伍;四是共同实施教学;五是共同实施考核评价;六是共同制定管理制度。“1”——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培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全过程,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2461”培养模式的深入实施,适应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的培养体系不断健全。


  教学改革持续深化  


五年来,学校依托学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中心、重庆气矿等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中石油井控甲级培训资质、安全评价资质等办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构建了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撑平台。

▲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考核

建成工程案例资源网络平台1个,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9个,先后480余人次进站实践实习。与企业专家共同编写讲义26部,建成校级优质课程10门,市级优质课程4门。建成工程案例库4套共20个综合设计案例、160个生产方案调整技术案例。开展“理论学习、平台实训、案例实践”三位一体交互进行、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授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28门专业课程实行校企共同授课,17门课程实行案例教学,5门专业课程在生产现场教学。校企共同组建导师队伍,实施动态管理,入库校内导师149人,100%主持有企业横向课题,校外导师316人,定期考核并发放津贴。先后组织60余名研究生赴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新西兰、韩国等地进行交流学习。


 质保体系更加健全  


学校坚持产出导向,编制了石油工程、安全工程两个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突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衔接。构建了以校企共建研究生工作站为平台,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项目)为纽带,以明晰的校企责、权、利关系为保障,企业专家及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形成了科教紧密结合、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学校召开研究生培养方案评审会

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督导专家委员会、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专家中行业企业专家不低于1/3。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了涵盖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学籍学位管理、导师选聘与管理、科技创新、课程建设、学位论文规范等相关管理制度、规范42个。建立毕业研究生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跟踪制度。基本形成与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适应的质量保障体系。


  思政成效日益显现  


2013年4月,学校成立研究生会,2015年1月,成立研究生直属团支部,逐步完善了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2014年9月,7个研究生培养学院分别建立研究生党支部,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员发展工作。学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将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贯穿研究生入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企业实践、学位论文等培养全过程,组织研究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开展研究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注重研究生学术道德及诚信教育,组织开展专题报告11次,累计受教育研究生共700余人次。组织演讲比赛、石油论坛、研究生学习生活经验交流会、毕业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先后发行研究生工作简报16期,记录了研究生学习生活的精彩,报道学校研究生教育的亮点。开展优秀模范研究生的评选表彰工作,充分发挥优秀模范研究生的示范榜样作用,先后12人获得市级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科技创新等荣誉称号。


  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五年来,我校研究生在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竞赛中均有突出表现,先后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87项,主持参与企业实际项目40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50个,发表研究论文196篇(其中SCI2篇,EI检索11篇,CSCD18篇。部分研究生在与国内大批知名高校研究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3级研究生刘洪伟发明的“3D打印抛光技术”,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发明梦工场”栏目现场,以200万元实现了技术转让,该生目前已注册公司,带领5名同学共同创业。2015年第二届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中,以2014级研究生孟明辉为代表的参赛团队,获得了该项竞赛开赛以来的首个特等奖。以2015级研究生任君坪为代表的参赛团队,在2015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石油科技创新论坛中获得了唯一特等奖。2016年,研究生创办了百阿腾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年产值超400万。

▲我校研究生在第二届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

设计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毕业研究生共87人,就业率连续2年达到100%,就业对口率100%,6名研究生毕业后继续攻读985高校博士研究生,4名研究生自主创业,其余研究生全部在石油、安全领域就业,实现了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辐射影响不断扩大  


随着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升,学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9月,首批30名研究生报到入学,至2015年5月,招生规模突破百人。目前,在读研究生273人(含2名留学生,研究生新生报到率连续5年达到100%。2017年,新生一志原率达到92%

▲研究生刘洪伟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发明梦工场节目

 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相关理念、举措及成效得到了全国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专家和领导的充分肯定。相关改革研究成果在《中国教育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新华网等多家报刊杂志、媒体等进行了专题刊载和报道。近年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绵阳师范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云南警官学院等高校先后到校进行专题调研学习。2013年7月,学校被选为全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5年8月,全国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认为我校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26所工程硕士培养高校中最好的两所高校之一。


文字来源:新闻网

视频制作:高孟元、刘沛鑫、杨坤元

杨智中、任欣月等

编辑:刘文鸿

责任编辑:张华忠


重庆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投稿加入我们:1663730802@qq.com

往期推荐

精彩重科,等你来赞

面对这变化莫测的天气,你可能需要它

奔跑吧,重科青年

为重科研究生教育教学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