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学子三下乡丨技艺非遗,致敬匠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民族文化的延续。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的主力军。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在中小学生中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近距离认识、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意识,广州华商学院“青衿萤火”社会实践队在揭阳潭王蓝康红军小学开展揭阳非遗系列课程。通过综合实践课程向学生们展现了民间优秀传统艺术的魅力。
剪纸非遗传承课
一把剪刀,剪出中华古韵今风;非遗千载,赓续民族文脉艺萃。为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精神,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实践队志愿者包谢裕为学生们带来了一节别样的剪纸课,以纸传情,用心传承,在剪刀的开合间让每一位学生感受艺术的生命和魅力。
课堂上,志愿者首先给学生介绍了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剪纸基本技巧,展示了各种风格的剪纸作品并现场示范剪纸步骤,引导学生对“剪纸”艺术形成初步的认识。随后,学生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进行绘画、裁剪和刻纸,指尖灵动,妙手生花,创造出一幅幅美妙的创意剪纸画卷。以剪纸献礼的方式,将祝福寄托于这一张张红纸上,祝福党和祖国星火不灭、繁荣昌盛!一张张红纸剪出了对党和国家的浓浓深情和火红祝福,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角插罐子非遗传承课
三角插塑是一个从简到繁、从细到精的过程,它以纸为载体,经过裁剪、折叠、构建形成一件立体纸艺作品。
课堂上,实践队志愿者包谢裕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以三角罐介绍小视频和精美作品为导入,从三角插塑纸艺的概念、历史渊源和形态、价值、题材、分类、基本技巧等方面作出详细的讲解;随后,展示了自己制作的三角插塑纸艺作品,让学生动手拆解、探究制作方法并动手制作,体验创作和成功的乐趣。在寓教于乐教学中,让学生们增长了知识,体验到了三角插塑的乐趣,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得以传承。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角插塑”的独特魅力,培养了学生们的动脑动手能力,在青少年中播撒下了非遗种子,让他们感受到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相信学生们在艺术的熏陶下,能够更好地传承、发展、创新,真正让非遗“活”起来。
面塑非遗
为了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让非遗进校园成了近些年较为普遍的做法,对此,“青衿萤火”社会实践队邀请揭阳市揭东区非遗项目面塑代表性传承人林翠走进揭阳潭王蓝康红军小学,为学生们开启了一场精彩的非遗文化体验课堂。
课堂上,林翠老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介绍了面塑的起源、传承、制作材料以及制作技法,展示了类型多样、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面塑作品,耐心地讲解面塑作品制作的过程和方法,吸引学生们走近面塑、亲近面塑,用指尖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争做非遗技艺的传承人。
潮汕“功夫茶”
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民族自信心,营造良好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以非遗文化推广为重点,以工夫茶为载体,“青衿萤火”社会实践队邀请“潮汕工夫茶”非遗传承人廖晓鸿和魏晓瑜来为学生讲解“潮汕工夫茶”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非遗传承人耐心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手把手教学如何冲泡工夫茶。可谓是“大手牵小手,学习相欢怡”,给学生上了一节精彩的“大思政课”。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的精髓。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青衿萤火”社会实践队结合潭王蓝康红军小学的地域文化,开展揭阳非遗传承特色课程,感悟非遗文化之美,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技艺的精巧绝伦。让红军小学学子认识非遗、走进非遗、了解非遗、热爱非遗,让非遗传承的“种子”不断在校园生根、生长,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让璀璨的中华文化在孩子的心中绽放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