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华商学子三下乡丨杯花悦动舞希望,丝苗摇曳收满仓
儿童作为反哺乡村社会的一股新兴力量,提高儿童心中对家乡的热爱,调动儿童扎根乡村的积极性,播种下乡村振兴的火种,是本次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宗旨。在为期七天的三下乡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积极响应新金村党委、新金村妇联的号召,每天都为留守村中的儿童准备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小课堂。见面会、黏土课、防溺水、游园会......从理论到技能,从书本到生活丰富的课堂让师生双方都受益匪浅,在短短的课程中共同领略当地的乡土魅力。
在兴宁市文化馆的展区里各色宣传海报琳琅满目,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兴宁市绚丽多彩的画卷。在杯花舞展览区,我们看到了展区里陈列了许多竹板和“伯公杯”,经文化馆杯花舞负责人李老师讲解,杯花舞原是说唱时用竹板进行击板伴舞的一种舞蹈,后以“伯公杯”代替竹板,使声音更清脆,演奏更富技巧性,成为兴宁纯艺术舞蹈特有的道具。让我们在感受到兴宁市文化魅力的同时,提供了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是南北文化融合的产物,而杯花舞是这其中的瑰宝。杯花舞文化,源远流长,队员们表示要发扬并传承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孜孜以求延长其生命力,让其保持历久弥新的活力。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杯花舞,以更好地弘扬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队成员对邓老师和李老师展开了采访。两位老师绘声绘色的为队员们讲解了杯花舞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以及如何传承等问题。起源于道教的法事舞蹈——杯花舞,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到如今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而创新,成为大众广场舞,当地的兴宁市第一小学将杯花舞改编使之成为了广播体操。杯花舞经创新改革后,融入了现代生活文化中,与人民劳动生活巧妙融合,在社会文化中展现当代价值。队员们表示将加大对杯花舞的宣传,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是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必然要求,也事关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