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镇“淀”之宝》(第一集)圆明园遗址公园,见证博物馆的力量

海淀网 北京海淀 2022-05-20

正片来啦


助力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讲好三山五园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切实展示三山五园地区新时代变迁成就,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文物保护科普类节目《镇“淀”之宝》,该节目通过“场景+体验+讲述+创意+传播”的方式,将三山五园的美景和珍贵的文博展品生动地结合起来。切实将三山五园地区的“古都文化”和“红色文化”生动再现,通过记者带动全媒体观众体验三山五园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


——维克多·雨果(法国)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这里是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它继承了中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

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

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温婉多姿

同时又吸取了欧洲园林建筑形式

2020年

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

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

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圆明园也迎来了它的又一次重生

今天

让我们一起

带着敬畏走进“万园之园”——圆明园



在圆明园绮春园的西侧

就是清帝御园圆明园附属的一座佛寺

正觉寺

2002年

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

和海淀区委区政府

启动正觉寺的保护、修缮和复建工作

现如今

这里已经面向游客开放

并陈列有100多件圆明园的历史文物

为我们讲述圆明园昔日的荣光



在正觉寺山门广场

我们首先可以看见一座

题写着“不能忘记”的碑石

提醒着我们


勿忘圆明园昨天的辉煌与苦难

无愧今日的使命与担当

不负明日的伟大梦想



中国园林文化源远流长

而享誉于世的圆明园则被称为“万园之园”

一进入三圣殿

圆明园海晏堂模拟场景就展现在眼前

现今的微缩模型都这么精美

可以遥想当年

它该是怎样的盛景呢



 

圆明园管理处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安纹辉:“游览圆明园的时候,西洋楼景区可以说是必打卡的地方,在大多数游客心中,西洋楼景区是素色的。其实在被毁之前,西洋楼景区是五彩缤纷的。西洋楼景区其实是‘西洋外表中国心’,先用木头起大梁,然后砌上砖,最外侧则是西方常用的大理石贴面,在这些大理石贴面上的部分纹饰用的就是琉璃瓦构件。这些构件的色彩丰富,有黄绿色、天青色、翡翠色等等。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木质结构不复存在,这些石柱琉璃瓦则被保留了下来。”



 

圆明园管理处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安纹辉:“目前对于琉璃瓦构件的修复,大多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2020年我们首次对琉璃瓦进行修复,这次挑战是对全新领域的一个尝试。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劫掠圆明园之后,其实圆明园的劫难并未就此终结,还经历了木劫、土劫、石劫,圆明园作为考古遗址公园,有义务让文物回归自己原来的家,不管是流失海外的珍稀流散文物,还是乱世之中流散出园的一砖一瓦,都应该做到应收尽收,就算是一块儿没有雕花、没有文字的砖石,它都凝聚着一段悲怆历史的情感价值,因为它们都是圆明园的一份子。”



目前在圆明园

我们能看到保存相对完好的建筑

就是北边的西洋楼建筑群

而圆明园的官方标识

也是西洋楼中大水法的形式

那它们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圆明园管理处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安纹辉:“圆明园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的集大成者,代表了清代园林艺术的巅峰。占地面积上来说,西洋楼占了圆明三园的2%,西洋楼景区建设于1747年,那么作为中西结合的代表性建筑,从内容上来说,既有西洋的宫殿,喷泉和迷宫,又有中式的竹亭、叠石和甬路,既有西洋的石狮子、石翻尾鱼,又有中式的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座像。”



 

圆明园管理处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安纹辉:“我们不难想象,大水法罗马式的立柱、巴洛克式的拱门还有五彩斑斓的琉璃瓦,是如此的新鲜与华丽。在过去,当所有的喷泉在先进的机械装置压力下喷涌而出时,有如山洪暴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这是多么震撼的画面,但现如今只剩残垣断壁在静静伫立,诉说着逝去的辉煌。”



除了大水法

圆明园还有一样很有标志性的地标建筑

海晏堂



 

圆明园管理处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安纹辉:“海晏堂正殿十一开间,主建筑朝西,在海晏堂的两侧,排列着两条石阶梯,阶前有一大水池,水池两侧呈八字形排列着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座像。在古代的计时中,十二生肖对应着十二时辰,每到一个时辰都有对应的兽首进行喷水报时,正午时刻十二兽首一起工作,俗称‘水力钟’,如今巨大的石雕贝壳屹立在乱石之上,由此我们不难想象海晏堂盛世的气魄,也希望有朝一日十二兽首都能回到祖国。”



圆明园的百年沧桑、文物聚散

时刻牵动着国人心弦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圆明园遗址保护和发展

大力推动文物追索和返还

在正觉寺文殊亭

展出着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文物

马首铜像



马首铜像以精炼红铜为材

以失蜡法一体铸造而成

从马的顶部的鬃毛来看

纤毫毕现,曲线流畅

马首可以说是东西方艺术理念的结合

是一件非凡的中国古代艺术品


2007年8月,国家文物局获悉马首铜像即将在香港拍卖,第一时间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良好意愿。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得知相关情况后,斥资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


2019年11月13日,马首铜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捐赠仪式;2020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马首铜像终回故土,百年梦圆。



马首回归圆明园的意义,是鼓励文物回归它本身原来的地方。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这不仅仅是爱国教育意义,而且还有的是全世界人民对于文物的重视,对于每个国家各自文化的尊重,这是中国一直所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860年

十二生肖兽首开始了流离之路

经过多次转手、拍卖、捐赠、收藏

百余年间历经跌宕

迄今有七个回归祖国

另有五个下落不明

......



博览三山五园,尽在镇“淀”之宝

万园之园,百年之殇

吾辈自强,山河重光

迈入新时代的我们

正走在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

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

和文物保护协作的不断深化

许多从这里流失的文物正在慢慢“回家”




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

我们坚信对历史的最好纪念

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在北京,在海淀

在三山五园的历史原址之上

我们正式拉开了《镇“淀”之宝》栏目的序章

我们希望从历史洪流中再一次深化文化自信

铭记奋斗目标

让我们从历史深处走来

向美好未来奔去

从《镇“淀”之宝》栏目中

找到中华文化的“根”和“魂”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勇毅前行!


出品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


指导单位:

北京市文物局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


支持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

《镇“淀”之宝》——圆明园遗址公园

出品人:佟志伟

总策划:张庆洁 

总监制:卫东 

制片人:刘文婷

监制:杨凯博

导演:肖威 鲁特

学术指导:张超 樊志斌

统筹:韩娟娟 江国生

艺术设计:闫春蕊

文案:肖威 鲁特

摄影指导:鲁特

摄影:鲁特 高子旗

剪辑:鲁特 肖威

包装:闫春蕊

推广统筹:姚蓉

主持人:杨思

图文编辑:陈乃禾

推荐 · 阅读

·海淀首个全媒体文物保护科普类栏目《镇“淀”之宝》,明日上线!

·海淀这里测核酸,排队的人多吗?一查便知

·大数据排查员:“见到了早上4点的天空”

·疫情“大数据”怎么排查?海淀这里有个24小时不休息的“数据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