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健康宝弹窗了,过几天就去看您!”她撒了个谎,因为......
“
“您好,朱房社区。”
“您有什么需要?是要解弹窗吗?”
“您都去过哪儿,哪个超市?”
5月18日上午10时许,正是清河街道朱房社区封控区电话接听高峰期,接线员平均3分钟接听一个电话,常常是一个电话刚放下不到几秒钟,又有新的电话打入。她们每人每天都要接打近百个电话。
5月11日,朱房社区在社会面筛查中发现一名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人员,随后被诊断为确诊病例,朱房社区第一时间实行临时管控措施。封控期间,帮助封控区外周边小区健康宝弹窗的居民进行解除工作、居民求医问药、食品生活物资保障、帮扶救助、政策咨询等需求比以往更多。朱房社区第一时间组建接线员志愿者团队,杨倩影就是其中一员。
“我们等着您平安回来。”
杨倩影今年57岁,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清河人,退休前曾在清河街道做协管员工作,与各社区的书记们都很熟,退休后大家组建了一个微信群。12日当天,杨倩影得知朱房社区封控,就在群里发一条信息:朱房现在什么情况?很长时间没有人回复。
焦急的杨倩影立即给朱房社区书记王琪打电话。“电话那头大家都在忙,好像缺少接线员,主要是给咨询的居民解释沟通,于是我就报名了。”
杨倩影与王琪是多年的好朋友,这次朱房社区封控对王琪来说压力很大,一切来得太突然,需要做的事太多。当杨倩影提出来帮忙时,王琪就应允了。“这边条件可艰苦,而且不能回家,你得做好思想准备。”王琪提醒道。“都什么时候了还计较这些,我听您安排。”杨倩影的回答让有些紧张的王琪松了一口气。
13日,杨倩影开始做准备,当她把去封控区做志愿者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家人们都沉默了。收拾行李的时候,今年已是而立之年的儿子帮着她收拾。“家里人其实是很支持的,但是也多少担心我的安全。”
14日一大早,杨倩影准备去朱房社区封控区,为了这次志愿者工作,她做了很多准备,就是尽量不麻烦社区。“妈,我们等着您平安回来。”儿子一直帮着她拎着行李送出小区。“别担心,没事的。”杨倩影安慰了一下儿子,向着朱房社区方向走去。
“姑娘,你别挂电话啊”
加入接线员志愿者队伍后,杨倩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与杨倩影一起接电话的志愿者是王文竹,她是海淀国企海房投资下属公司海房金润的职工,由于就住在朱房社区,社区封控后,第一时间响应单位号召,做了一名接线员志愿者。
杨倩影和王文竹的主要工作除了接听电话,还要根据大数据排查联络相关人员,帮助封控区外周边小区健康宝弹窗的居民进行解除工作。正常情况下,解除一次只需三四分钟操作即可,但是如果信息显示异常,就要跟居民进行解释,这些也占据了她们接电话大部分时间。
从封控开始那一刻,这部社区对外联络电话就成为名副其实的24小时“热线”,白天晚上基本上都会有人打,凌晨两三点还有居民求助。“昨天夜里三点多,有个社区老人突然恶心腹泻,就赶紧联系120急救车和医院。”王文竹说。
杨倩影表示她也没有统计过每天到底接打了多少通电话,至少上百个。给她印象比较深的一次就是17日中午,一个姑娘打过来电话说自己健康宝弹窗了。“当时她很着急,要去医院检查,我马上查了她数据信息,发现没有过来,就无法解除。”这时候,女孩开始着急了,在电话那头哭起来,杨倩影听到姑娘大声哭,心里也很着急,怕姑娘挂电话,她忙说“姑娘,你别挂电话啊,听我说,你的数据现在还没传到我们这里,可能会有些延迟,如果明天还没解除,你再给我电话。”
杨倩影不断安慰电话那头的姑娘,对方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了。 “今天到现在还没给我回电话,我想她肯定是解除了。”杨倩影长松了一口气。
“请理解一下我们的工作吧”
虽然之前杨倩影也从事过志愿服务,但对于她来说,那都只是临时帮忙,这次来朱房社区应该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正式以志愿者身份参加志愿服务。
朱房封控区执行的是“10+7”管理措施,也就是说,杨倩影至少到5月21日解封前,每天都要在这里工作,晚上就在居委会办公室凑合一下。刚来前两天还好,时间一长,杨倩影也感到很辛苦。“有时候确实很疲惫,但是看周围,大家都一样,其他人比我们更辛苦,大家都是为了社区安全,所以就不觉得累了。”
但是,对于杨倩影来说,每天接打上百个电话很容易收到投诉电话和不理解的。“刚有个男士说要投诉,说我说话速度太快了,当时确实感到有点委屈。”说到这里,杨倩影长长叹了一口气。但是她还是耐心的跟对方说“请理解一下我们的工作吧,我们也是为大家服务”,电话那头的男士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表示了歉意。
“我跟我妈说自己健康宝弹窗了”
见到朱房社区书记王琪时,她说话声音嘶哑,几乎都说不出话来。朱房社区除了封控区朱房村,外面还有6个小区,被封控的朱房村是平房区,租户多,人口结构复杂,目前封控区有9000余人。“我们整个居委会只有8个人,封控区保障只能靠街道和其他单位支援,现在除封控区外的其他小区有2000多人弹窗需要解除,我们这几天一直做这个工作,都要根据大数据核查信息手动消除,两位志愿者帮我们接听电话,真是帮了大忙。”
快到中午时分,咨询的电话数量也开始缓缓下降。从早上就泡上的一杯茶,杨倩影一直没顾得喝上一口。杨倩影的母亲今年83岁了,目前跟哥哥嫂子住在一起,平时杨倩影每隔三五天都会去看望母亲,母女简单唠唠家常,陪母亲走走。但是在她做志愿者的日子里,怎么跟母亲说也让杨倩影一时犯了难。“我母亲身体不好,不愿意让她为我担心。”于是,杨倩影来封控区做志愿者至今还瞒着母亲。
“我跟我妈说我健康宝弹窗了,过几天就去看她。”为消除母亲的疑虑,杨倩影每天都给母亲发各种带有平安的表情包。老人也叮嘱她,一定要安心居家,不要给社区添麻烦。
“我妈身体不好,每天都发平安祝福给她,希望老人家健康平安。”说完这句话,杨倩影已经眼含泪水。
记者手记:
坚持住,曙光就在眼前
5月18日,北京最高气温31摄氏度,记者穿好防护服不到一分钟就全身湿透。走进朱房封控区,道路两侧矗立着蓝色的围挡,每隔二三十米都会有专门的快递架,上面摆满了各种生活物资,每个保障人员身穿防护服,有的蹲在地上吃饭,有的帮忙搬运物资,虽然顶着高温非常辛苦,但大家都没有一句怨言。
朱房封控区虽然是平房区,但记者观察到“静生活”下张弛有度和大家的乐观自信,共同构筑着守护家园的坚强堡垒。
疫情防控是当前头等大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没有局外人,你我都是战士。社区工作者、物资保障工作人员、快递小哥、保安小哥,还有像杨倩影这样无数的社区志愿者们,一起与封控区的居民守望相助、携手同心、共同战“疫”,每个人虽然只是一束微光,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住,曙光就在眼前!
采访结束时已经中午,朱房封控区狭长的通道上方的天空晴朗,万里无云……
● ● ● ● ● ● ●
记者:赵磊
编辑:张斌
推荐 · 阅读
·《镇“淀”之宝》(第一集)圆明园遗址公园,见证博物馆的力量
·情况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