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关村村史馆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中关村因海淀而起
海淀因中关村而兴
上世纪80年代
随着大批科技人员下海创业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初现繁荣端倪
90年代中期
中国成为世界上
第71个与国际直接联网的国家
1999年,搜狐、新浪、网易
三大门户网站齐聚中关村
现如今
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作为一条连接科技、教育、文化、商业等
众多资源的重要街区
它正向世界发出海淀最强音
曾经的白颐路,如今的中关村大街
曾经的电子一条街,如今的中关村科学城
中关村在悠悠历史长河中
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为此,近年来中关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和群众需求,大胆实践、有效创新,将街道文明实践所建在中关村村史馆这座社区博物馆里,保存传承延续社区文化,探索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载体和方法途径。
万变之历史长河,不变之中关村精神
中关村村史馆于2020年12月建成开放,是展示中关村历史、人文、科技变迁的社区博物馆,也是集展览、教学、互动、交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为中关村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创新文化传播的交流中心,引导居民坚定自信、同心同德的信仰中心。
中关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中关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董智杭介绍,中关村村史馆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由三个部分组成,1300平米的室内空间、600平米的室外空间和一条人文街区,分为展示区和互动区两部分。“地下室和一层是展示区,主要包括《中关村历史展》和《初心·致远——中关村特楼的党员科学家》,楼上二层和室外空间和人文街区是互动区,常态化开展‘村史故事我来讲’、‘村史馆里话四史’‘生境花园’等一系列能够让老百姓互动参加的活动。”
老式双卡录音机、、陈旧的书桌、中关村特楼微缩景观……在这里感受中关村的“前世今生”。记者看到,村史馆里丰富的照片和老物件,展示了中关村的聚落演变发展史、科技文化发展史、创新思想发展史以及中关村众多科学家、企业家科学报国、产业报国的故事,讲述了中关村创新创业的伟大进程及宝贵经验,展陈内容与传承历史文化紧密结合、解说宣讲与传播科学理论紧密结合,将中关村的红色历史脉络、科技发展脉络、改革创新脉络、精神谱系脉络交织推进。其中的真实细节、典型人物事例、传统老物件让人深受感染。
其中,700余件新老展品由辖区居民捐赠。村史馆还收藏了近百位居住在辖区的院士手印和寄语,朴素的话语,蕴含了对科学事业的满腔热忱、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也是一代代科学家精神传承的见证。
绘一张“红色名片”,理想信念扎根心中
中关村村史馆是中关村地区的“红色名片”,除了日常参观,村史馆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政策宣讲以及丰富活跃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
“村史馆里话四史”主题教育活动:打造《中关村之路》系列精品党课,课程内容包括《一座见证民族复兴的百年车站》、《中关村特楼的党员科学家》、《四位中关村老党员心中的国之大者》、《从“两不四自”原则中感悟中关村的企业家精神》四堂主题党课。展馆还丰富和创新现场教学形式,设计开发了以清华园车站和中关村特楼为原型的创意活动材料包——光耀百年纸雕灯,将党课学习内容和创意纸艺融为一体,通过亲手制作这些重要的历史场景,让群众获得更具沉浸感的学习体验。
“村史故事我来讲”主题教育活动:与双榆树中心小学合作组建了有36名小宣讲员的红领巾志愿宣讲团,用青少年熟悉的话语和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讲述中关村故事、科学家故事和祖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让青少年从“聆听者”、“观看者”转变成为“讲述者”、“传播者”,努力在下一代心中撒下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种子,带动更多青少年铭记光荣历史、坚定理想信念。
/////////
“生境花园我来建”主题志愿活动:将村史馆南侧拆违后的近600平米闲置空地变为低成本、低维护、可持续的小微生境花园,打造百姓身边最生动最接地气的实践课堂。2021年“生境花园我来建”获得了“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和北京地区博物馆优秀教育项目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中关村村史馆自建成开放就引发了社区居民的文化共情和情感共鸣,很多居民主动报名来当志愿讲解员,一支“中关村温度”志愿服务队由此诞生。两年来,村史馆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项目100余项/次,惠及地区近四万名居民。
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擦亮中关村金字招牌
中关村街道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政务新媒体和村史馆运维贯通建设,实现了场地共用、活动共办、信息共享,实践活动、阵地运维、工作人员一体化管理。
“服务+新闻”
依托一套人员运营文明实践、新媒体和村史馆,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文明实践所为街道政务新媒体提供鲜活的宣传案例,政务新媒体的宣传报道增强了文明实践教育引导群众的实效。街道“乐活中关村”微信公众号、“乐活中关村”知乎直播平台等,合力打造了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基层宣传文化阵地。
“融合+共享”
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托。立足辖区高校、院所、企业云集,人才众多的区域特点,从2020年开始定期举办中关村众享荟国际人才沙龙,让资源在统筹整合中提升效益。同时,长期合作开展“科舆征途读书会”、“海淀文创市集”、“生态美学艺术展”等多项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文化活动。
“场景+内容”
持续挖掘辖区历史文化资源,开设网上村史馆,打造物理空间之外的精神空间。与知乎合作建设有声图书馆,促进全民阅读;在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中关村特楼》、《中关村印迹》、《村史记忆》、《初心致远》、《红色地名故事》等一批网络传播产品;与“北京之声·博物馆”项目组合作,上线有声导览服务,让更多市民通过网络云游博物馆。
“
“我们将继续丰富村史馆和文明实践的内容,针对时代的变化,组织更多的志愿活动来支撑新时代的各项工作。”董智杭说道,未来,中关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继续探索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新模式,推动中关村村史馆可持续发展,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记者:张译城
编辑:张斌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