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时能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国家卫健委:需满足——

北京海淀 2022-12-09
12月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当前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对风险区划定和管理、核酸检测、隔离方式、保障群众就医购药需求、老年人疫苗接种、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社会正常运转、涉疫安全保障和学校疫情防控等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要求。

这十条措施是为了持续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执行中要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不搞层层加码。


国家疾控:因时因势进行调整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介绍,面对新冠病毒这种未知、新发的传染病,我们不断积累经验,近三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处置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有效应对了五拨全球疫情的冲击,感染率和死亡人数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

王贺胜说,近三年来,我们先后印发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近三年来,我们拥有了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医疗救治、病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能力持续提升,疫苗研发和接种取得了积极进展,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近三年的抗疫实践,极大程度保障了全体人民的生命安全,极大程度创造了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发展环境,为今天的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创造了条件。

王贺胜表示,近三年来我国不断调整优化防控措施,每一次优化都十分审慎,是建立在此前防控实践基础上,根据实践发现的问题的深入研究论证。每一次优化都强调更加科学精准,聚焦病毒特性,国际国内形势和国内外防控策略变化,因时因势进行调整,每一次优化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为更好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更好地对老年人、婴幼儿等重点人群提供保障。


国家卫健委:
将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绍,随着大规模疫苗接种和新冠病毒变异,病毒传播力增强,但致病力减弱,给人群带来的整体健康风险趋于缓和,我国疫情防控正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

此前公布的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在科学评估第九版防控方案和国庆假期方案等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实施后,我们密切跟踪各地实施效果,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十条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概括来说,十条措施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聚焦优化,主要是基于病毒特点和疫情形势,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实践经验,对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部分措施的进一步优化。另一类是强调精准,针对当前防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对第九版、二十条执行不到位、不准确等问题予以纠正,强调更加科学精准。各地要一揽子、一体化统筹推进实施,优化调整的措施按照新要求执行,未调整的措施按照原方案执行,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地、落到位。

总的来看,进一步优化措施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将继续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走小步、不停步,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


梁万年:
此次优化不是完全放开不防

对比二十条,“新十条”的防控措施做了更进一步的优化。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这次的优化并不是完全放开不防,是主动的优化而不是被动的,是针对当前我国主要流行的病毒变异株特点、疫情流行特征,通过对疫情形势动态的研判,对现行防控措施的成效评价,特别是对二十条实施以后,地方的有益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等因素,综合考虑所作出的。

梁万年表示,优化后的防控措施将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新特点,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使防控更具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更高效地利用防控资源,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坚持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梁万年说,目前,我国疫情防控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这次的优化,正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具体实践,是防控政策持续优化的举措,通过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免疫接种,加强药物和医疗资源的准备等,进一步提升防控能力,为今后继续优化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最终战胜疫情提供条件和保障。


梁万年:
这些是恢复疫情前生活状态的条件

梁万年介绍,对病毒和疾病认识的进一步加深、疾病危害性的下降、有效的疫苗和药物的供给,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救治能力的提升等,都是恢复疫情前生活状态的条件,或者是关键要素。

一是关于病毒的特性。当前,新冠病毒的毒力在明显下降,传播力在增强,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的比例高,重症和死亡的比例与原始株及德尔塔株相比明显下降,也就是说,目前的病毒更加“温和”了。

二是疫苗的普及方面。目前,我国具有较高的接种疫苗覆盖率,但老年人群接种的覆盖率还不够理想。众多的研究显示,无论何种疫苗,都可以有效降重症、防死亡。所以,加强针的接种,对于防止重症和防止死亡的保护力度将会更好。

三是关于有效的治疗药物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包括中药、西药,在西药上比如国产的小分子口服药物、抗体药物等,具备了生产供给的能力。

四是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运行畅通的应急指挥体系和协同机制

五是具备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和应急队伍,特别是基层的防控和治理体系,经过三年疫情防控的磨炼,已经得到了优化和能力的提升。

六是卫生系统的防控、救治能力也有明显提升。例如,布局和建设了一批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等,加强了医务人员培训、加强了医疗救治物资的相关准备。

七是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得以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了25.4%,比2020年提高了2.25个百分点,并且继续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

梁万年说,这些都为我国战胜疫情提供了条件和支持。当前,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病毒的变异、重症和死亡的情况,要严防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等问题,这些方面我国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相应措施也在进一步加强。当前,要继续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一是加强疫苗的接种,尤其是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

二是要加强药物的研发、生产、储备,来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三是要关注病毒的变异,持续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特别要关注病毒的传播力、致病力的变化。

四是优化完善医疗救治的方案和资源的准备。比如分级诊疗方案落地的相关政策、救治设备、物资、空间、人力资源的准备等。

五是强化基层能力建设。充实基层的专业防控和救治力量,加强居民的健康监测和管理。

六是强化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保护,对医院、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等重点机构的人员密集情况,要加强管理。老年人群等脆弱人群的抵抗力较弱,要强化对这类人群的保护。

七是加强宣传沟通,提升个人的健康意识。疫情防控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理解、配合,需要社会同心、同向、同行。

一图速览“新十条”

↓↓↓


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制图:罗雨涵

推荐 · 阅读

·北京本土感染者+1431,122例社会面!

·最新!市疾控发布8条提示

·权威专访!新冠发病7日图, “居家小药箱”应备这些药

·非常重要!24小时防疫攻略来了,长图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