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镇“淀”之宝》丨北京艺术博物馆(万寿寺)——探寻长河北岸古风今貌,遍找三山五园珍宝密码

海淀网 北京海淀 2023-05-30

今天是5月18日

“国际博物馆日”

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制作的

《镇“淀”之宝》第二季

正式上线


正片来啦!



助力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讲好三山五园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切实展示三山五园地区新时代变迁成就,海淀区融媒体中心文物保护科普类节目《镇“淀”之宝》第二季全新升级——《北京艺术博物馆(万寿寺)——探寻长河北岸古风今貌,遍找三山五园珍宝密码》今日上线!





仰“长河观柳”胜景

感“皇家御河”文化

这条最具古都皇城文化色彩的

南长河水系

串起了京城七百年的历史文脉

源起颐和园昆明湖绣漪桥

至西直门外高粱桥

南长河作为京西独具代表性的河道

承载着大运河文化带

古都文化建设的珍贵记忆




这条清代皇室巡游西山御园的御河水道,沿岸分布着众多文化遗产,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要探访的——北京艺术博物馆(万寿寺)


从明代到清代,坐落于南长河北岸的万寿寺依托京城水韵,犹如一颗明珠见证着时光荏苒,这里还有“京西小故宫”的美誉,如今更成为了京西游览打卡圣地。本季《镇“淀”之宝》的第一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藏身”于这座百年古刹内的艺术之美。



“丹楼绀宇,几与大内等。”是明代《燕都游览志》中对万寿寺的描述。这里曾经是永乐大钟的鸣响之地,也曾是皇家礼佛祝寿的特定场所,与众多博物馆不同,万寿寺古建既是保护对象,也是展览的场馆。



万寿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五年

占地3万多平方米

是集皇家寺院、园林、行宫

于一体的大型古代建筑群

院内建筑分为中、东、西三路



寺院的主体建筑集中于中路,共七进院落;西路为清皇家行宫;东路为僧侣生活区。目前,万寿寺中路庭院及东路方丈院对外开放供游客游览


2017年,北京市政府为了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为公众服务,万寿寺迎来了第五次大修。



2018年3月,万寿寺修缮正式启动,历经五年,万寿寺80%的古建重获新生,修缮面积近一万平方米,重新开放的展厅和院落面积增加了近一倍,为了记录这次隆重且全面的修缮经历,在万寿寺的大禅堂后檐墙设有“大修实录”展览,记录着修缮工艺的点滴。




北京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杰介绍:“正式修缮前的工作大概准备了两年,需要进行险情排查、制定修缮方案等工序,古建修缮并不容易,‘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体现在每一处细节中。”




1987年,万寿寺正式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争奇斗艳、琳琅满目。此次修缮开放后,展出的各类精品文物达390余件,其中7成珍贵文物为首秀,意义重大。


如今,万寿寺的中路庭院及东路方丈院内设有五个展厅,展品涵盖历代书法、绘画、碑帖、名人书札、宫廷织绣、官窑瓷器、古代家具等。




位于万寿阁的“吉寿文物展”,精选了北京艺术博物馆中与“寿”主题相关的珍贵藏品。“‘寿’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寿’都是人们心中最朴素的一种情感。”张杰介绍说。




除了器具、书画等展品,万寿寺包括方丈院在内的其他区域还有“中国传统家具”等不同主题的各类展览。行走在古建之间,感受的是雕梁画栋带来的雅致与气韵,走进古建筑,又能感受到展览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


来到京西万寿寺,来到北京艺术博物馆,仿佛激活了我们流淌在血液中的传统文化血脉,而这些文物也正激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从昔日的万寿寺

到今天的北京艺术博物馆

时间如长河般不舍昼夜

是文物记录了历史的痕迹




如今的我们站在

古寺静谧、林静鸟鸣的长河北岸

循大运河水系探访古风今貌

沿殿宇楼台遍找文保密码

我们在京西万寿寺重走文化之旅

我们在北京海淀再看《镇“淀”之宝》



出品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


指导单位:

北京市文物局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


支持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

北京艺术博物馆


《镇“淀”之宝》——北京艺术博物馆(万寿寺)
出品人:佟志伟
总监制:张庆洁
总策划:卫东
总统筹:张东旭
制片人:范杰
监制:杨凯博
导演:王楠
学术指导:张超 樊志斌
统筹:韩娟娟
艺术设计:闫春蕊
文案:王楠
摄像:高子旗 董碧渊
剪辑:王楠 李天园
包装:闫春蕊
主持人:韩宁
图文编辑:陈乃禾


推荐 · 阅读

·公园里人车抢路?这样“行”得通——

·150余场活动!2023中关村论坛举办日期公布,亮点抢先看

·中关村科学城19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首批!海淀这6所学校入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