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碑林记忆 | 记忆李家村

2018-01-30 魅力碑林

《碑林记忆》——碑林人的城市文化情结集

《碑林记忆》序言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原来充满民族风格、地域特色的老城风貌渐近消亡了。若不是西安那一圈又高又厚的城墙,西安与其他城市又有何异?

西安,世界上四大文明古都中最古老的一座城市,历时13朝,何其雄浑壮阔,何其灿烂辉煌。碑林区作为这一方历史文化沃土中最为集中深厚的一个区域,深知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浸染着浓浓的历史文化味道。

《碑林记忆》一书全方位、多角度的记录了碑林区、碑林人对碑林历史文化和现实创造的灿烂成果,同时也展示了碑林区、碑林人在打造国际化都市、建设美丽城区中的现代风貌和时尚靓影。我向读者推荐这部书,期望大家能从中汲取一些历史营养,获得一些文化启示。

是为序。

                                   吴克敬

记忆李家村

夏坚德

走在西安市,你问路人,李家村在哪里?人人都知道。可是,真正的李家村其实就已经只剩下一块公共汽车牌子了。想想,当许许多多的村庄在城市里消逝,在乡村里合并为小城镇,中国那种世世代代言传身教的小集体就解体了。所以社区的作用,家庭的家风家传的继承成为人们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


李家村一直是文艺路地区最有名的村子。大约只有3平方公里,处在古城文昌门外,被护城河环城路、文艺路、雁塔路、南二环像四排麻将一样四四方方地围裹着。


如果从火车站到大雁塔分为七个点:火车站——大差市——和平门——李家村——鲁家村——后村——大雁塔。那么李家村就处在在最中间的区域。在80年代,只有陕西省电视台的一趟大客班车气派地往返于北大街后面的新民街家属院与建西街有线电视台。建西街上一个小小门脸,挂着海外南方一样的“红绿蓝”霓虹灯,像一颗城市明珠,现代时尚,闪闪发光在西安不夜城中。

据统计,这里边大概生活着2万户人家,将近7万人口。科技文化单位及家属院不少,像:煤田研究所,航空航测大队,建筑建设厅,陕西省体育局,西安电力化工研究所,电力学校;西安话剧团,陕西省民族乐团,陕西电视台,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火线文工团,陕西戏剧研究院,京剧团,陕西歌舞剧团,西安市杂技团,西安市文化宫;98中学,86中学,71中学,大雁塔小学,西安市第一保育院…… 


李家村在刚解放的时候,是成片的菜地,是无数头奶牛奶羊哞哞咩咩的鲜牛奶鲜羊奶发货场。李家村当年它被南面的的鲁家村和西面的刁家村宝贝似得含着。1952年,苏联老大哥帮助中国建设,在建西街上盖起了陕西省体育局综合办公大楼和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办公楼这两座带着地下室的红顶灰楼就是典型俄式建筑。现在这两座大楼已经成为保护文物,不得随意拆迁损毁了。

李家村商场,也就是现在的秋林公司,60年代是陷在地下里面一尺深一溜插着一片片枣红色木板门的平房商场。进去里面黑黢黢的,各个货台上面都亮着一盏25瓦的灯泡。它的店面向南伸延50米,向西伸延50米的拐着弯。商场南面头是布匹类商品,西面头是自行车五金货品。李家村商场和当年著名的小寨商场,南大街的南一百货商店齐名。是老百姓最爱去逛的百货市场之一。80年代,秋林公司化了。盖起了两层楼。


跨过20世纪后,秋林公司就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了。四层明亮的中档中等规模深受居民欢迎的贴心商场。它一直意知着百姓的需求,一直随市场发展总以货美价廉赢得满满人群熙熙攘攘。

李家村有著名的从延安迁徙至此朱德亲笔题字:“好好保育儿童”的《啊,马背上摇篮》西安第一保育院,有为农民工免费助学高考的西安市第86中学,有大雁塔小学,文艺路小学,有改革开放兴起如蚁穴密集驻扎着日夜不间断工作的城乡服装交易浙江村三万多生意人。


那时的服装简易加工厂一个排着一个。印刷厂、破烂回收站、毛衣织补店、赌窝聚集、暗妓丛生的花灯花灯洗头屋修脚店、皮鞋布鞋、衣裤围巾、睡衣睡裤、假发丛生林立…… 


在那里,你可以买到一夜1.5元住一宿的光床板。枕自己的包袱或者衣服,没有被子俩人合一铺睡上一夜,很受来城里找活儿干的农民欢迎。80,90年代,全国四面八方涌来的小生意人,把这一片小小的城中村拥挤得细肠曲径,鸡犬不宁,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屋顶上篮天上人头上的电线搞得乱七八糟,密如蛛网,危险重重。2004年这里的治安混乱在全国都闻名遐迩名扬四方,并亮起了重拳整顿排行第四位的红灯。

20世纪后的中超足球赛东北出现了大连万达队。不久,建设万达广场25层商厦拥有600个车位的图纸就拍在了碑林区委领导的桌面上。建设新型的吃喝玩乐的高级商厦,引领着西安人民走出低档物质生活,走向中档、高级、建设将物质和精神愉悦融为一体的新时代商厦。


很快2008年5月16日,拆迁改造后的李家村,竖起了一座35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西安万达广场”。它集大型百货、超级市场、国际影院、数码城、电玩城、高档公寓和写字楼等诸多建筑为一体,充分彰显与原李家村服装城天壤之别的现代商业气魄和文化冲击。毗邻商城的是两栋高耸入云、设施现代的安置楼,李家村的村民陆续回迁入住,农民的身影从此在这里消遁。

李家村,最具代表性的产业是服装加工与贸易。早在唐代,李家村所在地域即为长安城114坊之一的宣扬坊,而这宣扬坊在唐代就是做服装生意的地方。李家村变迁的步步高,城中村庄的消逝,是中国政府改革人民城市生活日新月异的缩影景象。现在的李家村没有了。但是这个地名保存着,它成为公共汽车站一站的名字响亮地活着,它还归在文艺路街道办事处下辖的一个社区。

文艺路街道办事处在1949年以前它的名字叫做李家村乡,因为乡政府就在李家村。雁塔路沿线的许多庄稼地都属于李家村所有。1958年改名叫雁塔区雁塔路街道。1961年改为公社。1965年划拨给了碑林区。1972年改为文艺路公社。1978年才改成现在的名字——文艺路街道。


我在想,曾经是李家村村支书,他一手创办了李家村服装城,现在的雁北社区书记兼主任董拉柱。李家村整治改造任务,由碑林区委、区政府,启动城改工作程序,成立了以区长史晓红为组长,副区长王欢畅、左长民为副组长的“李家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委派“区处理房屋拆迁安置遗留问题办公室”主任杜波为李家村改造现场指挥部主任。从东北走进李家村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先生,曾参与李家村服装城改造的齐伟,参与李家村改造市场分析评判家西安工业大学郑升旭教授…… 他们都在哪里?看到李家村的今天,他们心情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END

微信号:beilin_gov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