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惊艳了!115所高校齐聚华师,让非遗舞蹈活起来!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0-02-26

淮南水影,山歌悠扬,杯花清脆

裙袂翩飞,椰壳啷当 

一场“非遗”舞蹈的盛宴在华师拉开序幕

舞影幢幢,展现地域风采

长鼓激昂,张扬民族精气


11月28日至12月1日,“非遗”舞蹈进校园(2018)舞蹈教学课例展示暨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淮水花挑情》--信阳师范学院


《淮水情兰花湾》--北京舞蹈学院


《海椰林》--华南师范大学


《紫陶灵》--中央民族大学


《老俵闹春》--赣南师范大学


《喊瑶山》--华南师范大学


《找不到的海》--东北师范大学


本次“非遗”舞蹈进校园,邀请了来自北京、长春、山西、武汉、新疆、重庆、河南、延边等全国各地的115个院校。各校师生和民族舞者们共同传承“非遗”舞蹈,齐聚一堂,踏歌而行!


  四方齐聚一台,“非遗”舞蹈跳起来  



《紫陶灵》--中央民族大学


身姿柔软婉动,裙裾招展飘扬,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李美静表演了独舞《紫陶灵》。从缓慢幽沉到轻盈灵动,她用柔韧的舞姿刻画了一尊傣族陶艺逐渐成型的过程。现就读研究生的她,大一开始学习此舞,并于今年把《紫陶灵》搬上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的展演中。李美静在后台接受采访时说:“在无数次排练和表演中,我和这尊陶艺已融为一体。”


《土家族滚龙连廂》--武汉音乐学院


左手打着快板,右手舞着滚龙连廂,武汉音乐学院舞蹈系带来的《滚龙连廂》展示了湖北土家人豁达向上的精神面貌。表演者胡晨曦介绍,“这种舞蹈源于民间卖艺人,所以我们也要越‘土’越好,跳得接地气!”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了国内舞蹈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携其非遗传统乐舞集《沉香》系列进行专场演出。


锡伯族《贝伦舞》


云南壮族《牛王舞》


新疆蒙古族《萨吾尔登》


维西傈僳族《阿尺目刮》


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高度表示,“非遗”舞蹈的展示依靠的并非是学者的创作和编排,而是通过舞者肢体的诠释,让观众感受到这个地域老百姓的本体性。“‘非遗’舞蹈传承的现状不理想。”高度说,“但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坚持保护与传承‘非遗’舞蹈。‘非遗’舞蹈怎么进校园,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探讨的课题。”



“同学们看好了,一二三走!”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马云霞说着,双臂前后挥舞,手中弹动烟盒发出清脆的拍子,同学们纷纷有样学样,紧紧盯着老师每一个动作细节,跟随着老师步伐舞出了灵动的线条。马云霞亲自上阵,手把手带领同学们体验红河彝族的“烟盒舞”。从2009年开始,她致力于用更鲜活的方式推广“非遗”舞蹈的传承。“互动能让大家在舞动中,真实地感受民族舞蹈,受众人群变广了,‘非遗’舞蹈便得到重视与发展了。”马云霞说。


《客家杯花舞》--嘉应学院


手腕舞动间,衣裙摆摆,杯声铃铃,客家杯花舞展示了三奶娘到茅山学法除恶扬善的故事。“在各个中小学进行教授,甚至发展到用杯花跳广场舞。”在《客家杯花舞》的课堂后,广东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蔡享丽说,“但传授客家杯花舞的民间艺人逐渐缺失,导致创作自由度过大,‘非遗’舞蹈需要规范。”


  “非遗”传人零距离亲授舞蹈  


本次“非遗”舞蹈进校园,华南师大音乐学院还有幸邀请到了两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教学。


 “有鼓必有长鼓舞”,连南排瑶大长鼓舞在民间广为流传,是瑶族人民佳节必备的舞蹈。瑶族“鼓王”唐桥辛二公已年过八旬,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



“上次去采风时,我们便想邀请他来华师传授最地道的长鼓舞。”华南师大音乐学院副院长王海英回忆起先生扬鼓的情景,“这位八十多岁的老者冒着大雨在田间带着大家一起跳长鼓舞,壮观且感人。”



唐桥辛二公带着儿子唐桥好三和孙女唐乔琳来到本次工作坊亲授舞蹈。大迈步和小跳步结合,每个人都融入到铿锵有力的鼓点里。一个小时的授课后,唐桥辛二公跳得满头大汗,同学们亦回味无穷。他强调,鼓敲得响,才代表人有力量,这是长鼓舞的精髓所在。“我每个星期都免费教当地的小学生,整整十年了。”唐桥辛二公骄傲地说,“我的徒弟男女老少都有,现在有六百多人了,我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以体力打出水平”为一大特征的英歌舞是甲子镇的民间传统节目,在清朝光绪年间由武当派老师傅从福建传到甲子,被称为“民间舞蹈活化石”。同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林炳光自小习英歌舞,在授徒中改变了自由松散的传承状况,使计划组织严密、动作分析细致、传者章法清晰。



林炳光与两位弟子一同化身驱邪之士,演示气势磅礴的英歌舞,传递震人心魂的精神力量。“要把霸气带进华师,要把我们最好的技艺传承给师范大学的同学。”林炳光坚定地说。



短棒相击和手抡脚跃之间,热烈奔放的舞姿和豪迈的喊声感染了现场的每位同学。林炳光表示,在家乡甲子,英歌舞像一道家常菜,就连五六岁的小孩都会打。“英歌舞现在已经传承到了第十一代,它承载着人民的丰收平安的美好愿望。”林炳光希望把英歌舞打出广东,“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英歌舞的霸气。”


  华师民舞,自成岭南风采  


十余年来,华南师大舞蹈系以“采于民间、研于课堂、创于舞台、兴于社会”为发展思路,推出了系列作品。王海英说:“各地都在为传承非遗舞蹈做出相应的努力,我们也可以根据岭南特色用舞蹈传承我们的地域文化呀!”于是便诞生了分别展现潮汕地区地域特色和瑶族、黎族民族特色的《鼓乐》、《喊瑶山》和《海椰林》,而这三支舞亦代表华师传承岭南文化的成果,出现在开幕式的舞台上。


《鼓乐》--华南师范大学


舞台上两人身着彩衣,头戴哪叱帽,用手摇颤或撞击钱鼓发出“嚓嚓”的清脆声响。华师舞蹈团队四下潮汕进行采风,凝成了这一支展现潮汕特色的钱鼓舞作品《鼓乐》。


《喊瑶山》--华南师范大学


“长鼓打起来,歌堂耍起来;瑶族青年男女舞在石坪上,舞在山路间;喊一声美丽的大瑶山。”以广东连南瑶族传统长鼓舞为素材的《喊瑶山》描绘的画面淳朴奔放,展现了瑶族人民热情似火的生命力和自然和谐的生活情趣。华师舞蹈团队八次下广东连南采风,与当地人同吃同住,感受排瑶本土的民俗魅力。


《海椰林》--华南师范大学


黎族舞蹈《海椰林》用手敲椰壳、脚踩椰壳、跳竹竿舞等为主题动作来表现黎族少女的活泼聪慧。“我们不仅将黎族传统的生活元素椰壳和竹竿舞融入作品创作中,还在舞台表演中创造性地用皮筋代替竹竿进行道具创新,再加上现场灯光的配合,营造了更符合作品导向的欢快热烈的意境。”王海英介绍。



“一群黎族少女在海边游玩嬉戏,我们要同时表现椰林、海和少女三种意象。”在谈及对作品《海椰林》的理解时,来自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汤舒夷、刘泠君和毕美雪说道。“经常会被椰壳砸到,和椰壳的接触面就这么一点,足底按摩也不过这样。”她们笑着说。她们坦言,尽管作为舞蹈道具的实心木制椰壳增加了舞蹈难度和危险性,但是她们还是乐在其中,“一般人还没机会被砸到呢!”


  以舞育人,我们在路上  



“这次活动最重大的意义是明确:我是中国人,传承‘非遗’舞蹈是我的责任所在。”王海英笃定地说,“我们应该通过原汁原味的舞蹈认识到祖先对自然、生命的抗争和进取,明白民族精神的不屈和强大。”



相对于只有单项的主题研讨会的其他艺术类专业院校,我校的形式内容丰富盛大,包括了专家专题讲座、传承人工作坊、名师工作坊、青年工作坊、精品课例展示、圆桌会议、论文报告会等。“艺术类的专业院校以听、演为特色,我们师范类院校还要加一个‘教’,要结合理论和实践全方位培养人才,这样我们才能把‘非遗’舞蹈本身具有的艺术魅力大范围地传承下去。”王海英解释。

 

今年的“非遗”舞蹈进校园是一场观、听、学、演的交流盛会,给予了师生广阔的舞台和开放的视野。


民族文化永不枯竭

“非遗”舞蹈的舞步永不停息


   #往期精彩回顾#   

成语版华师校运会,真是太太太太太有意思了…

华师校运会震撼开幕!

谈心码代码带学生飞,这位华师男神有点帅!

太厉害了!华师62名学霸获49.6万元国家奖学金

齐达内来颁奖!华师男足闯进省长杯决赛!




采写丨黄熙童 钟沛华 唐雯怡 黄雅姿 张诗雨

摄影 | 简永涛 杨逸蓉 李诗晴 黄卓楠 

庄家正 林洵兆 张诗雨

部分图片由王海英提供

执行编辑丨蔡安彤 罗嘉威 

 责任编辑丨杨柳青 郑宇云  


标星晚安华师

微信疯狂改版

找不到晚安华师的推送了?

办法很简单,看这里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投稿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