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师出书了,绝对是2019年爆款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0-02-26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我们走进华师这本书

读华师的人事风物

听阅读达人讲“读书经”

享受喜阅之旅


我在华师读华师


 《雅舍谈吃》 in华师食堂  


“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质,而非量。——梁实秋 《雅舍谈吃》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的随笔集,在他的笔下中国各地的美食画卷伴随精妙语句缓缓展开,天南海北的珍奇美食,在梁老先生笔下色彩艳丽生动如同跳跃在你眼前。


下课后饥肠辘辘的你,看食堂的灯光都觉得温暖了不少。从教学区奔向食堂,一推门香气与艳丽颜色扑面而来。从饕餮美食品尝出的,又何止是大厨柴米油盐的三分火候,更多鲜美味道的原料正是你的人生。那些煎炒烹炸的故事,酸甜苦辣的人生,还是需要你自己拿起筷子品一品。在这里,读《雅舍谈吃》,美食与人生似乎已经融为一体。



这本《华师食堂》,把华师无数的饮食场景、菜式、内涵囊括其中:全天的课程终了,来一碗牛腩萝卜浇头的大碗宽面抚慰自己劳累的心灵;窗外是知了的长鸣,喝一碗老广风味的冬瓜猪骨汤让你摆脱了夏日的燥热;身旁皆是你侬我侬的情侣,一份甜美爽口的炼奶龟苓膏让单身的你仿佛也拥有了恋人相伴......日后当你读起《华师食堂》,这些生活点滴就会浮现在你眼前。


  我在华师,何以解忧?  


其实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解忧杂货店》


你有顾虑的烦恼吗?在浪矢杂货店的神秘信箱里投递一封信,你会得到问题的答案——或许又不只是答案那么简单。大到人生的选择,小到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之事,相信你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心里的某些问题也悄然有了答案。


就业还是考研?为了梦想奋斗还是先循着现实的道路前进?每个华师人都面临着种种人生的抉择。在华师,读着《解忧杂货店》,触碰着时代与命运的机缘。也许不经意间,在华师你就迈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



《华师心理万事屋》记录了华师心理咨询研究中心的日常故事。在华师,有着这么一个地方。来这里的人,挂着被顾虑压下的嘴角;从这里出去的人,展着被开导舒开的眉毛。这个神奇的地方,是华师的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也是华师人心理的万事屋。


  环游华师需要多长时间  


分秒必争,利用好时间,就没什么问题。——《八十天环游地球》


法国作家凡尔纳的想象力惊人而逻辑严谨,《八十天环游地球》的故事开始于英国绅士福格的一个赌约,他打赌自己将在80天内完成从英国出发的环游旅行,从此开始贯穿各个大洲环游的奇妙历险。


《八十天环游地球》展示的探索精神让人向往,忍不住想要探秘华师的各处,南海校区的康有为广场、大学城校区的明德广场、石牌校区的情人桥作为华师的知名地标,成为了无数华师人对学校的共同记忆。搭着佛275路、B25路的公交,坐着广佛的地铁,旅行于三个校区,华师的景致在你眼中如画卷般展开。



《一个礼拜周游华师》是小晚周游华师后做的旅行手账,带着你去探寻华师不为人知的秘密,手账里画了地科院的两颗陨石草图,石牌校区苏氏风格的第一课室大楼成为它疯狂安利的探宝地点,观摩华师赛艇队的训练真让人热血沸腾,陶园的精美菜品用了一整面的篇幅赞美。


红楼的名字如何而来?全广州的异木棉竟然来自华师?叶剑英铜像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如果你对以上这些一无所知的话,快穿上运动鞋,走进华师,当你打卡完最后一个地标点的时候,也许你就已经读完这本《一个礼拜周游华师》了。


  湖泊记录的比想象的要多  


从今以后,别再过你应该过的人生,去过你想过的人生吧!——《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散文集,文中对质朴生活的描写引人深思。这不应当只是你人生的一个驿站,而应当是你心灵的港湾,让你在灯红酒绿的纷繁世界里仍能从此汲取力量,摆脱“应该”,寻回自己。望着同样平静无波的水面,感受着同样美丽流转不停的四季,你是否也得到了心灵上的安宁?


在华师读《瓦尔登湖》,细品梭罗当年那份闲适,心里找寻独处的快乐,不知不觉间,生活的浮躁便在心中化为了砚湖的一片宁静。



《华师的湖》是小晚的一篇散文集,他记录了大学城砚湖边的杨柳依依,石牌校区西湖里的荷花朵朵,南海校区湖边的湛湛蓝天。华师的湖非常低调,它不曾主动向你寻求印象,却会在你的记忆中保有一席之地——它是早起者晨读的所在,是情人们漫步休憩的好去处,是静心沉思者们的背景板......当你在某个瞬间被华师的湖的景色摄走了魂魄,你就已经读到了这本《华师的湖》。


  桥梁架起的是什么  


桥梁是文明的纽带。——《中国桥梁》


中国桥梁因为优美的形状和独特的设计闻名世界。《中国桥梁》纵观中国几千年桥梁发展史,从桥梁的意蕴,历史,结构等等角度阐述了中式桥梁的发展史,专业视角剖析的桥梁再也不是木材和石头的简单组合,他们融合了鬼才般的设计,精细的装饰雕刻以及特殊的意义,让生活中的桥梁化身艺术与实用的融合。对中国建筑感兴趣的同学可不能错过的一本好书。


在华师的你或许注意过学校独特的设计,当看到湖面上桥梁的弧线时或许会想要一探究竟。



《华师的桥》是华南师范大学三座桥梁的“简历”,三座桥的前世今生都记录在此。除了专业知识上的数据和蓝图,它更多地记录了华师桥梁与华师人的故事。匆匆上学的学子留在上面的脚步,湖泊里鱼儿跃起泛起的银波,桥上落着的鸟儿闭目小憩......华师的桥梁,架起学术与生活,努力与理想,现实与梦境。当你走过华师的桥,你也成了书里的风景。


  孔子像下读孔子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孔子》


读《论语》似乎是每个中国人国学的启蒙,捧着孔老先生的智慧摇头晃脑,品味几千年前孔子的处世之道。《论孔子》让孔子褪下了儒家祖师爷的光环,带我们穿梭千年的时空,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一看思想家、政治家孔丘的人生与思想。


在华师孔子像前打开书本, 在书香弥漫的校园间阅读圣贤的生平与文字,谆谆教诲似乎就在耳畔,风声里都回荡着字字真言的意蕴。



《我在华师读孔子》是小晚参与撰稿与摄影的一部图书。本书将镜头对准了华师的师范生们,他们不光读孔子,更做了孔子的后人,把孔子的精神发扬光大。何为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华师学子遍布全国各地教育一线,身体力行地为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何为学思结合?说课教室里不断地讨论声是最好的回答。更重要的是,他们会用落落大方的自信和蓬勃向上的朝气感染着学生和每一个人。


  纸上华师有什么  


You have to get lost before you find yourself.——《paper towns》


我们不曾了解别人,如同不了解自己一样。主角昆汀的成长来自对玛戈的爱与好奇,他在探索中逐渐了解了对方,褪下神秘光环的玛戈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而他学会了理解,如同学会理解自己一样。


在华师读《paper towns》,在体验着主人公们波折的经历的同时,也找回了自己。



《PAPER SCNU》是小晚写的一部非虚构类文学作品。每个华师学子心中都有着一张与华师有关的图景,可称为“纸上华师”。由于个人经历的不同,每个华师人都会把自己的纸上华师绘上不同的景象。每天,华师人都在彼此的纸上华师间穿行,充当着主角或配角。而这本《PAPER SCNU》,就是大家每天在华师生活图景的描绘集合。


  在华师,你大可慢一点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是枝裕和


本书为是枝裕和经典代表作《步履不停》的原著小说。小说讲述的大都是人生中一些平凡的瞬间,一个丈夫带着妻女回到海边的老家,生活的琐事细碎而有温度,就连那些遗憾也因为亲情的存在不再那么锋利。


在华师读《步履不停》,身边人来人往,所有人低头匆匆赶路或许会让你突生孤独。当你停下脚步,发现此时生命竟是有如此多的事物需要珍惜。



《走在华师》是小晚在走遍华师大大小小的街道后的感悟,它拿着相机一路走走停停,记录下了你走过的路的风景。像是路边第一朵木棉花开的时间,雨后树干上白色的蘑菇,几辆共享单车组成的景致等等。他们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当你阅读《走在华师》,你会发现你不经意的路过里有多少美丽,但因为有这本书的存在,他们不至于被忽略成日后追忆的遗憾。


华师阅读达人的“读书经”

在2018年度阅读数据中

有几位阅读达人非常耀眼

他们既有学生也有老师

其中有人阅读量高达634册书

今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读书经”


  胡健楠:一年读634册书的收获  

 


“驰骋万里疆土,穿梭千秋万世。”法学院2015级学生胡健楠在阅读中与思想家对话,碰撞。在2018年度,胡健楠的图书馆图书借阅量达634册,在全校师生员工中排名第一,连续第三年被评为阅读之星。在他看来,阅读过程中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激发了个人的可能性。他坦言,哲学是最可以激发出他自由创造性和可能性的学科。


当被问到是什么让他坚持阅读时,胡健楠说:“如果有阅读的‘心’自然能行。”他认为,阅读之道可以用“广”和“专”两字概括:读书要“广”,才有大局观、才能融会贯通;读书也要“精”,这样才能走得更深远、更坚实,正所谓“广无专则散,专无广则固”。


  何仲亮:碎片化时间跑“阅读马拉松”  



作为一名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学生,何仲亮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学习和拓展专业知识。面对学业上的困难和压力,他都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解决问题的。同时他并不满足专业书目的阅读,对于偏爱的文史类书籍,通过两年坚持不懈的阅读,他在高三时为大学准备的两页A4纸的历史书目阅读清单中的书已经基本阅读完毕。同时,他还在大一的时候给自己设了一个“阅读马拉松”,收录了通过浏览豆瓣、知乎搜寻而来的好书。


  祝萍萍:追光永不止步  



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祝萍萍,从图书馆借阅大量书籍进行文本比对,这是她做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也是她坚持的一种学术态度。当得知自己的年度借阅量达到245本,获得了2018年的图书馆阅读之星称号时,祝萍萍有点惊讶,连连表示真是“意外”。


谈起在图书馆古籍库室的经历,祝萍萍说,无论是整理书籍、给书籍编号,还是鉴别手中的书哪些是珍本、善本,都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阅读带给她愉悦的心情,在书中她往往可以感受不一样的东西。她喜欢看图书馆新来的书,成为它的第一个触碰者,第一个阅读者。这就像遇到一个新朋友,她喜欢以全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心态去与书交流。


  曾庆环:专业课余阅读两不误  



曾庆环是历史文化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阅读主要服务于研究。他在忙碌之余喜欢借阅人文社科类的书,以便开阔视野和提高理论素养。曾庆环认为专业课的学习和看书并不冲突,可以结合专业课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深度阅读。对于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的学习,他有不同的感受。他认为本科读书比较自由但问题意识相对薄弱;研究生因研究方向明确,阅读需要有目的性。


在阅读中,曾庆环喜欢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把一些灵感整理成读书札记。他比较享受在阅读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阅读让他找到一份精神寄托,内心也变得平静。


  张泽宇:放松自我与沉淀自我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泽宇,由于家庭的熏陶,从小就对书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张泽宇涉猎广泛,从梦想做一名科学家到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他从未放弃阅读。虽然张泽宇在大学中主修的是俄语,但是那时的他却对哲学类的书籍尤其喜爱。


“读书有三个重大的作用:一是让我们静心沉潜;二是读书能将我们的认识与观点体系化、网络化;三是读书是一个愉悦身心、放松自我的过程。”在张泽宇看来,无论新兴大众传媒多么发达,碎片化阅读多么盛极一时,书籍的存在是知识与智慧的积累与沉淀,是一种永恒。


  杨集鹏:坚持内心安静的习惯  



“关于坚持阅读,其实是一个坚持内心安静的习惯。”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教职工借阅量第一,2018年图书借阅量达476本的杨集鹏这样说道。


杨集鹏认为阅读习惯宜早培养,只有开始读第一本书,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坚持在阅读时进行思考,从中找到一些乐趣和启示,才能慢慢养成。等习惯养成后,我们会发现阅读其实和吃饭、休息一样,都是很自然的一个行为。杨集鹏对书籍的选择十分多样,他认为“读书要多种选择,多种类型,然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相互参照,这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多元化,也可能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林冬华:“近观则成泰山沧海”  



教务处林冬华在2018年华师图书馆借阅图书共达152本,提到自己的读书习惯,林冬华说:“虽然工作很忙,但是每天晚上会固定一两个小时阅读,我相信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定律。早上,我会在上班前提前一两个小时读书。我相信任何事情只要持之以恒你可以达到一个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状态”。她分享了唐君毅先生的一句话:“远望皆如一丘一壑,近观则成泰山沧海”。


从04年开始读硕士到现在,林冬华和华师的缘分已经延续了十五年,期间见证了图书馆的种种变迁。在林冬华的印象中,图书馆已经从纯书本的功能变成学生隐性学习的一个部分,也变成了一座更人文,更有底蕴,更具互动性的华师图书馆。

 

这些阅读达人的读书心得

是否让你很有收获?

想要享受读书的乐趣?

现在机会来啦!


  读书日活动来啦  


在读书月期间

华师图书馆将举行系列活动

带你体悟文字的力量

丰富多彩的比赛日程

让你体会语言的魅力

点击链接享受喜之旅吧

 喜阅华师 


参与抽奖


长按并识别图中小程序码

即可参与抽奖



  #往期精彩回顾#  





文案许李芷汀 龙泓汀 欧倩琳 贾畅圆

杨喜茵 钟碧瑜 袁美怡 闫佳琪 朱韵灵

廖思敏 李献文 陈泽媛 洪梓雯

制图丨丁一夫 何晓彤 郑琦 周润芝

摄影丨阿地拉 张浩洋 李诗晴 朱梓烨

执行编辑丨许李芷汀 欧倩琳 曾一荻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投稿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