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师斜杠青年好强!我慕了!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2-07-09

在华师

有这样一群人

不满足于“专攻学业、成绩优异”

还尝试让自己拥有多重“技能”和“身份”

在非学科相关领域大放异彩

他们被称为华师“斜杠青年”



2020级研究生余乐

2019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获评“校长荣誉学生”及“院长荣誉学生”

她还是一个“篮球女孩”


  美术学院的“篮球女孩”  


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与理论研究方向2020级研究生余乐,作为华师百名优秀毕业生之一,她不仅是成绩优异的学霸,也是做过模特、喜欢音乐、会弹吉他的文艺青年。此外,她还是一个“篮球女孩”。



学美术的国家一级运动员


余乐从小就打篮球,高中成为了国家一级篮球运动员,进入大学后,又拿到了广东省第十六届篮球联赛第一,可谓成绩斐然。对她而言,篮球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她表示,以后会在篮球俱乐部里将热爱延续下去。


最初,余乐并不是自愿选择篮球的。一米八的身高让她从小就鹤立鸡群,因此初中篮球校队向她伸出橄榄枝。但进入校队后的她却发现,自己除了身高一无所有。教练还曾向她父母坦言,后悔招她进队。年少的余乐深受刺激,从此开始认真打球,并逐渐打出了自己的风格。大一时,作为美院新生的余乐再次因为身高惹眼,被校篮球队发掘。原本没想过继续的她,兜兜转转又站回到了球场上。

 


“篮球是不是没有那么重要?”


“我没有想那么多,但却在无意中获得了很多。”回望这一路,余乐坦言球场上常年的竞技和锻炼不仅愉悦了她的身心,还让她拥有了超出常人的洞察力和敏锐思维。


大三时,面临保研和高强度训练的双重压力,余乐也曾一度想过要放弃。她不停地问自己:篮球是不是没那么重要?花那么多时间是不是没有意义?要不要放弃篮球?最终,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一念之间,她选择了坚持。“很多时候,我们被功利的思想和潮流所裹挟,但坚持下来就是坚持下来了,要有信念。”这份从篮球上学到的坚持,也促使了她在专业学习上的成功——顺利度过保研难关。



“我觉得人生不应该只有一面,而应该有很多面。”余乐寄语同学们要从兴趣出发,敢于探索,认真雕刻自己人生的每一面。


2018级本科生张程程

曾获学校一等奖学金

创新奖特等奖学金等奖项

参加各种学生工作、科研竞赛、社会实践

是一个身兼多职的“多面手”


  拥有丰富学科背景的跨界学霸  


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8级本科生张程程,曾获华南师范大学一等奖学金、创新奖特等奖学金等奖项,也曾与团队一起,拿到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国赛一等奖、“互联网+”国赛铜奖,仍在辅修法学双学位的她,却已跨专业保研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



“我‘不安分’”


“我想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心里的“不安分”让张程程不满足止步于自己已经擅长的领域,重复地做一件事会让她感觉没有进步空间、没有挑战性。张程程认为,不断尝试可以突破对自我的定位,让她的大学生活有更多的可能性。走出舒适圈,尝试全新的事物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让视野变得开阔起来。


从辅修法学双学位到决定跨专业保研至新闻与传播专业,从加入到非专业相关的项目到投身于陌生领域的科研竞赛,对张程程而言,尝试这些新领域面临的是一个从0开始的过程。在“互联网+”的比赛当中,她加入了生物光子学研究院的项目,这对出身旅游管理专业的她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但她并不具有畏难心理。她投入更多的课外时间,学习与项目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积极与团队成员交流探讨,在收获团队友谊的同时,也拿到国赛铜奖的好成绩。在尝试新领域的过程当中,她感受到探索陌生领域的意义不仅在于加深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和了解,还能够提高知识的学习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遇到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这些能力是通用的,它们不仅能够帮助本专业学科上的学习,也能在其他方面助她一臂之力。

 


“做了就要做到最好”


常常需要兼顾多种活动的张程程养成了“不拖延”和“做取舍”的好习惯。当不知道下一个任务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时,不拖延,尽快完成已有的任务是她的第一选择。而面对事务堆积时,她会明确事件的优先级,做好取舍,选择更重要和感兴趣的事情做。当然,“身兼多职”难免带来疲惫感,这时她会让自己适当放松,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积极排解负面情绪,对她而言,身边朋友的一直的陪伴正是她支撑下去的莫大动力。


“当决定好了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便要用心把它做到最好,这样才能不留遗憾”。大二暑假才开始辅修法学的张程程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滞后而放弃对双学位的追求,相反,她将本应在明年延毕期间准备的毕业论文都放到了今年一起学。她认为,既然选择了便要全身心投入进去,她享受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过程,当自己保质保量地完成一项工作时,从做的过程中也能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和积极的反馈,而这种正向的反馈也激励着她继续把工作做得更好。不断尝试并努力收获成功的经历也让她更有信心,让她在每一次新尝试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8级本科生霍世图

连续三年获学校一等奖学金

曾获多类比赛奖项

还曾担任文学院声乐队队长

是一个“音乐达人”


  主修汉语言的“音乐达人”  


文学院汉语言专业2018级本科生霍世图,连续三年获华南师范大学一等奖学金,曾拿过南粤校园中华经典诵读文化艺术节特等奖等奖项,现已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专业。他还曾担任文学院声乐队队长,学习音乐创作,是一个“音乐达人”。



热爱和兴趣是原动力


霍世图出生在音乐世家,在音乐的熏陶下成长。从唱粤曲到弹钢琴,他逐渐了解到中西方多元的音乐文化,这吸引着他不断朝着音乐方向努力。在初三,他便考下了中国音乐家协会证书钢琴九级,后来他也不断尝试和探索古琴、笛子、吉他等新的乐器。他认为,学习音乐的过程是享受的,音乐本身的学科魅力是他保持热爱和持续追求的主要原因。


在自学编曲创作的过程中,霍世图也曾因为没有专业系统的训练而遇到困境,但饱含着对音乐的热爱,他不断投入精力去学习和打磨。抱着“熟能生巧”的心态,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懂音乐的朋友一起交流、请教音乐老师等方式慢慢突破自己,逐渐进步。

 


专斜互促两不误


在学习任务繁重且个人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霍世图有清晰的时间规划,会分清学业与爱好的主次,他认为学习是最主要的。“对我来说,音乐学科和我所学习的汉语言学科是相辅相成的。”他表示,所学专业和音乐存在共通之处,可以互相促进,是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就像在《音韵学》课程的学习中,老师要求记忆《广韵》平声韵57字,霍世图便创作了一首《平声韵之歌》,极富古风气息。就这样,音韵学给予他丰富的创作灵感,而这样的创作实践也让霍世图更好地了解专业课的知识。

霍世图创作的《平声韵之歌》

“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但跨学科、跨领域一定是社会发展趋势。”他强调道,未来的他也会在保证学业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音乐,感受跨学科的魅力,尝试跨学科的音乐融合,既体会语言的精妙,又感受音乐的浪漫。

 


2018级本科生张可茵

连续三年获得学校奖学金

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


  多重爱好的受益者  


城市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8级本科生张可茵,连续三年获得华南师范大学综合奖学金。同时,张可茵将兴趣的种子播撒在编曲、编程、阅读、外语、长跑、书法等领域,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

 


用动人旋律编织最真实的自己


张可茵与编曲的缘分始于高二时选修的一门音乐创作课,并在2019年的春天真正开始着手创作音乐。一位重要亲人的离去使她开始尝试用独特的载体——音乐来传递对所爱之人的关心与祝福,由此诞生的第一支曲子《True Colors》收获了热烈的反响。“我希望可以通过这一支曲子勉励自己保持自己的颜色,保持好奇、真诚与热爱。”本着这份初衷,张可茵在“网易云音乐”APP上正式创建了自己的电台《True Colors》。随后陆续发布了9支风格各异的曲子,累计播放量6000+,其中每支曲子都包含了她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

 

张可茵创作的《Temple》

播种广袤,生花朵朵


如果说编曲是张可茵释放情感的独特空间,那么编程便是她走出舒适圈的重要决定。计算机课上的代码题打开了张可茵通往编程的大门,写好代码按下“运行”的那一瞬间总会让她感受到窥探本源的乐趣。自学编程并不简单,从Python的基础语法到爬虫再到数据分析,在此过程中她也曾想过放弃,但她主动调整心态,激励自己“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并利用闲暇时间多想多练。最后她成功撕掉了自身的标签,踏入了编程的“魔法世界”。

 


这些只是张可茵斜杠领域的冰山一角,她还在兴趣的驱动之下学习意大利语,曾以带队设计漫画的方式参与了中意建交50周年的活动,并与意大利广州领事馆总领事Lucia Pasqualini合影留念。此外,她还创立了自己的公众号“慕溢”、学习瘦金体、参加文化创意设计比赛等,她的身影出现在其勇敢踏出的各个领域里。


“会学习、善于思考、乐观上进,兴趣广泛。”这是城市文化学院副院长邓慧对张可茵的评价。她十分喜欢张可茵做的曲子,并积极鼓励她继续发展斜杠领域。“比勇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不断沉淀的毅力。”作为张可茵的好朋友,心理学院心理学(基地班)2019级的卫宁静目睹了她背后的点滴努力。她衷心祝愿张可茵能永葆热情,用她的多彩颜色描绘属于她的多姿未来。



在众多斜杠领域上的探索使张可茵获益匪浅,她表示:“我们遇见这些领域,是为了遇见自己,一个更完整的自己。”最后她衷心地希望同学们都能收获尝试的勇气,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的同时,也找到自己身上新的可能性。


2018级学生麦艮廷

保研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

有着长达800小时的志愿服务经历

运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

是热爱,亦是追求


  颜才兼备的“志愿达人”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8级学生麦艮廷,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华南师范大学一等奖学金,现已顺利保研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除了突出的学业表现,麦艮廷更有着长达800小时的志愿服务经历,运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是热爱,亦是追求。



善意如炬,光热同行


“志愿服务长达800小时!”面对身边人接连不断的惊叹,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8级的麦艮廷表示,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初入大学时,麦艮廷因受到了社会组织的资助而萌生了服务社会、温暖他人的想法,于是在周末及寒暑假期间多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表现卓越的他还被遴选成为伴青少年发展中心(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理事。“因为平时的学习、竞赛、科研压力挺大的,我认为做志愿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麦艮廷表示道。

 


凭己所长,服务社会


值得一提的是,麦艮廷善于结合专业知识来服务社会。疫情期间,他与小伙伴们共同开发了抑制疫情传播的无接触式出入登记系统、公益网络教育系统等来助力抗疫。如“记疫”便是一款致力于抑制疫情传播的小程序,社区管理人员能够用此创建社区,并生成对应的二维码来登记,以便统计整个社区的出入情况……除此之外,麦艮廷还带领团队开发了“以伴edu”、“伴测评”等网络教育辅助系统,用于解决疫情间的网课问题。这种数字化的志愿服务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志愿服务效率。


在担任兼职班主任期间,麦艮廷的优秀表现和奉献精神也在无形中感召着师弟师妹们。2020级软件工程1班的赖舒婷表示,艮廷学长是一位耐心沉稳、热心善良的“集大成者”,她和舍友也在此影响下参加了线上支教、暑期三下乡活动,并因此受益匪浅。



除了优异的志愿服务表现,麦艮廷还是学业科研双开花的“十佳鸿鹄学子”。连续获得两年国家奖学金的他,已经凭借第二的GPA排名顺利保研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善意如炬,可达万家,未来的他也会将这份善意一直延续下去。


斜杠的人生

也意味着要比别人跨过更多道“杠”

勇敢迈出舒适圈

探索更多新领域

希望大家成为“斜杠青年”

拥有多元多彩的人生

  #往期回顾#  





采写罗丽春 谢智锋 龚淑彬
郑嘉仪 吴尧晴 洪厉滨 王依霖
侯琳菽 麦子琪 杨谨宁

摄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行编辑丨何艺彤 陈思翰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