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奖+7,全国并列第一!
“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
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
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
华师参赛教师表现优异
获得一等奖等7个奖项
展现了我校教师的教学风采
与扎实的教学能力
7月27日至31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在激烈角逐中,我校教师凭借卓越的专业能力和不懈的努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共7项奖项,获奖总数量在全国高校并列第一,充分体现了我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发展的成果。
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
学校为备赛提供全过程支持
助力教师取得优异成绩
获奖总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第一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经教育部批准,唯一一项纳入《教育部直属单位三评一竞赛保留项目清单》,面向各学科、各专业、各职称的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四届。在本次比赛中,共计483门课程的1779位教师(含团队教师)参加决赛,参与规模居历届赛事之首。
本届大赛自去年11月启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师发展中心先后开展10余场培训讲座和60余场咨询辅导,为教师备赛提供了全过程支持,助力教师取得优异成绩。
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发挥参赛选手示范引领效应,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聚焦教育教学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推动学校“争创一流”和高质量发展。
强国建设,教育当先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需要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队伍
让我们一起看看获奖的教师们
是如何精心雕琢教学精品的吧
精心雕琢 研磨教心
新文科副高组:一等奖
传承哲学智慧,彰显生命价值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詹莹莹副教授的课程团队在比赛中主讲《生命与哲学》课程,荣获一等奖。詹莹莹介绍,《生命与哲学》是基于生命教育的人文通识课程,注重以哲学核心问题为索引,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哲学经典名篇,围绕生与死、情与理、德与行、群与己的张力展开思辨,启发他们思考生命的价值,更好地认识自我、他人与社会。
詹莹莹鼓励学生将哲学与自身专业相结合进行跨学科思考,促进多元视角融合。例如,计算机系学生用命题结构诠释哲学论证逻辑,美术系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生与死的理解等。“哲学不仅是抽象的理论,更应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智慧”,詹莹莹希望学生能以跨文化的视野更好地了解人类优秀文明的成果,同时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在更广阔的舞台彰显时代的担当。
基础课程正高组:二等奖
探索育才新模式,共筑光学领军路
物理学院陈溢杭教授的课程团队在比赛中主讲《光学》课程,荣获二等奖。陈溢杭表示,该课程面向物理学基地班,以“强化价值观,重基础-促创新”为理念,旨在培养从事物理学基础研究的拔尖创新人才,实现攻破光学领域的“卡脖子”技术的育才目标。教学团队强化科研探究训练,建立课程质量监测体系的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此次比赛为陈溢杭持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虽然备赛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但看到我们的教学创新成果以最佳状态呈现时,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转化成了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未来,他将继续深化教学创新,培养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光学领域人才,进一步提升华师物理学专业及物理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贡献力量。
新工科正高组:三等奖
聚焦基础理论,培养新工科人才
化学学院左晓希教授的课程团队在比赛中主讲《物理化学》课程,荣获三等奖。该课程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化学变化基本规律,旨在为国家新能源领域培养具有厚专业基础、强工程实践能力和交叉融合能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围绕“科工双驱,三融育人”的教学理念,左晓希团队通过重塑课程理念与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创设教学资源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对现存的教学真实问题进行改革。未来,他们将继续推动课程资源的更新迭代和数智技术的使用,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学生开拓一条课程基础理论的前沿应用之路。
新文科副高组:三等奖
创新实践教学,培育学前人才
教育科学学院李思娴副教授的课程团队在比赛中主讲《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荣获三等奖。李思娴介绍,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支持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观察、关爱幼儿,关注幼儿发展需要,促进幼儿发展”的专业素养,潜心培幼育人,规范保教行为,实践了关系性教育范式下的个性化与专业化双元镶嵌的教学创新模式。
“该课程的成功离不开学院教学管理机制的改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多所幼儿园的支持,以及教学团队深厚的高等教育理论积淀。”李思娴说,学前教育专业拥有40多年的历史,被评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形成了“在教学实践中求真求实,在教学实践中爱幼育材”的优良传统。未来,他们将继续探索“在幼儿园里读大学”实践教学模式,不断优化与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基础课程副高组:三等奖
以理性塑就新知,以艺术启智润心
音乐学院陈雪慧副教授的课程团队在比赛中主讲《即兴弹唱》课程,荣获三等奖。《即兴弹唱》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课程,集专业综合性、音乐审美性与文化创造性于一体,致力培养具有美育理念与持续发展潜力的骨干音乐教师。课程采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方式达成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立足时代、文化自信的课程思政理念。
陈雪慧认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进而促进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希望学生们能在信息泛滥的时代静心沉浸在音乐中,充分感受艺术的熏陶,以此来陶冶性情和提升自我”,陈雪慧说道。今后,教学团队将进一步深化“以美培技、以美润心、以美领创”的教学理念,完善课程教学手段,为未来教学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基础课程中级及以下组:三等奖
打磨实践教学,培育创新人才
物理学院彭力讲师的课程团队在比赛中主讲《普通物理实验(2)》课程,荣获三等奖。该课程是物理学专业的核心必修基础课程,开设了15个物理学发展中的经典实验及其探究拓展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学团队摸索出了“一引导两交流”的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物理的基本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与科技前沿紧密相连。
虽然未能获得更好的成绩略感遗憾,但彭力仍深受鼓舞。他认为,比赛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奖,更重要的是展示教学改革成果,为同类课程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未来,彭力希望更多年轻教师能加入团队,为课程注入新思想新方法,推动教育教学的持续优化,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新文科中级及以下组:三等奖
赋能特殊教育,爱人育人并进
教育科学学院吴舒蔓讲师的课程团队在比赛中主讲《学习困难儿童发展与教育》课程,荣获三等奖。吴舒蔓表示,该课程是特殊教育学本科三年级专业选修课,秉承“用专业消除障碍,让爱心温暖儿童”的理念,旨在通过专业知识支持困难儿童,为特殊教育领域培养优秀人才。她采用“六环进阶”教学法,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情感-认知-精神”路径,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帮助特殊儿童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深厚的关怀。”她希望学生不仅掌握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还需有真诚的关爱之心。而这次富有挑战的比赛经历,让吴舒蔓系统学习了教学创新的知识与技能,得到了专家们的全方位指导和支持,增强了她对未来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创新的信心,继续投身新时代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事业中。
躬耕教坛 潜心育人
聚力创新 锻造内核
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华师教育教学改革
一直在前进
小晚已开放投稿通道
期待大家的踊跃投稿
请在后台回复“投稿”获取地址
去年8月以来,广东启动实施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简称“双百行动”)。华师作为牵头单位,分别协同广东科贸学院、广州番职院与信宜市、封开县结对共建,协同66所高校及科研院所,成立“双百行动”乡村公共服务高校联盟。关注“华师双百行动”公众号,了解更多华师故事。
#往期回顾#
来源丨教师发展中心
采写丨郭蕾 曾慧臻 林殷如
陈欣悦 张芷澄 曹羽琪
图片丨由教师发展中心提供
执行编辑丨马睿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丨沈蔚瑜
复审丨林海岸终审丨周宪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