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都留下了哪些「印记」?从姓氏和遗传的角度分析
说起历史上著名的人口迁移事件,湖广填四川是绝对绕不开的。
历史上,湖广填四川发生过两次。
第一次:元朝末年,出身于天完红巾军的湖北人明玉珍入蜀建立大夏国,随迁的乡亲父老有数十万。明代初年四川又有以麻城孝感乡为集散地的鄂东、江西等地的移民。这也使得「麻城孝感乡」成为众多川渝人魂牵梦绕的根亲地。
第二次:清代康乾年间的湖广填四川,这次移民对四川影响更大,可以说真正奠定了当代川渝人的结构。据《蜀故》记载,这一阶段移民以湖南、广东(客家)、福建(客家)、湖北、陕西、贵州等省人为多。
这些移民很多已经融入四川的习俗,但是至今还有许多仍保留了家乡的方言,例如成都市金堂县就有约二三十万操宝佬倌话(湖南邵阳地区的湘方言)的居民,除此之外还有闽南语方言岛、永州话方言岛,而成都几乎所有区县都有粤东客家方言岛,以东山片区最集中。地方志对此的记载也比较丰富。
同治年间《成都县志》载,移民「多粤东、湖广两省人」。道光《德阳县志》、光绪《新繁县乡土志》、民国《郫县志》《灌县志》《双流县志》《简阳县志》等各地地方志对移民来源地均有提及,移民以湖广、粤东(客家)居多,次为福建、江西、陕西、贵州等省。从《蜀故》记载看,湖南省移民数量可能最多。民国《金堂县续志》还给出了各省移民的具体比例:「楚省籍约占百分之三十七,粤省籍约占百分之二十八,闽省籍约占百分之十五,其余各省籍约占百分之二十。」
这样的事件到底给今天的四川留下了哪些「印记」呢?我们不妨从姓氏和遗传(祖源)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从姓氏看湖广填四川
很多姓氏显示了四川与两湖、两广等中南、华南省份的渊源。如唐、邓、曾、钟、彭、邹等。
从以上几幅图中可以明显看到这几大姓呈现出从中南、东南向川渝地区迁徙的趋势。
举例来说,钟姓是闽粤客家代表大姓,该姓实际上在湖南不多(湖南东南部也有客家方言区),湖北则更少,在四川却排到了第 30 名(2013 年四川户籍人口:钟姓 614507 人 ,第 30 名),四川若干地区还能排在前 20。钟姓在重庆相对偏少(2007 年左右排第 44 名),这与「土广东人」(即粤北客家)在重庆较少相对应。因此钟姓是「土广东人」填四川的一个重要代表姓氏。
同时,我们必须注意,明初「麻城孝感乡」移民在现今的川渝人口中已不占主导,一个原因是这部分人本身在明代四川人口中只占一部分,另一个原因是这些移民的比例被清代以湖南、闽粤(客家)为代表的移民集团所稀释。
从遗传(祖源)看湖广填四川
1. 部分父系单倍群在中国的分布
部分父系单倍群的分布也可以表明,川渝与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等省有高度共享的遗传结构,而华东(特指苏浙沪皖)与这些省份共享度就很低。
例如:O-F813 (不含 Y20928)。这是一个约 2100 年的父系支系(即所有该支系的男性拥有共同的 2100 年前的男性祖先)。这个支系在湖南特别集中,能占 6%,刘姓又占比很高,可能对应了历史上汉景帝及其儿子长沙王的后代。
O-F813 (不含 Y20928)在南方的分布规律是湖南大部以及江西吉安最集中,重庆、四川、湖北、江西其他地区次之,具体而言,四川比例又不如重庆。
这可能与明清湖南移民在川渝的分布有很大关系。重庆距离湖南最近,湖南移民捷足先登,而四川除了湖南移民外,还有比例不低的闽粤(客家)、陕西等地移民,而闽粤陕西移民在重庆则偏少。
再如 O-F856,这是一个共同祖先在 3000 年前的父系单倍群,湖南、江西、广东高频,在川渝的分布也是重庆多于四川。而该支系在浙江、安徽、江苏就很少,不比北方省份高到哪里。
2. 通过家族溯源进行分析
我们还找到了几个明显能反映湖南、广东等地人口向川渝地区迁徙的家族案例。
代表案例 1:零陵蒋氏家族。
该家族是反映湘南永州(零陵)人清代填四川的典型。
蒋姓在当代中国的分布有 2 个高频地带,一个是湖南、重庆、四川、广西,大体以永州为中心;另一为江浙地区,大体以宜兴为中心。
通过对23魔方祖源数据库进行统计后发现,湖南、广西、湖北、西南诸省的蒋姓样本中,N-M1819 这一类型高达 11.8%,为唯一占比超过 10% 且表现出显著突出的类型。且这些 N-M1819 蒋姓在永州最集中。
选取湖南、重庆、四川、湖北等多个省份的 7 例 N-M1819 检测,构建的谱系树如下(另有一例非蒋姓四川样本也属于这个家族)。
如图所示,该蒋姓家族共同祖先约在 1900 年前,即共享 MF55364等突变,在东汉后期爆发强烈。
23魔方芯片 2.0 及 2.1 尚未设计MF55364及其等价位点,但设计了上游的 SK1514。而对 SK1514 的分布统计如下:
湖南(0.95%)、四川(0.66%)、重庆(0.65%)、广西(0.47%,集中于桂林)、云南(0.21%)、贵州(0.18%)、湖北(0.07%),其余省份较少。
而具体到地级市,该家族在永州(零陵)占比高达 4.70%。
最值得关注的是,该家族在湖南北部的占比却不及川渝,这与清代前期湖南南部居民大量迁入四川相符。
《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载:「查楚南入川百姓,自康熙三十六年以迄今日,即就零陵一县而论,已不下十万众」。
代表家族 2:客家刘氏家族
该家族是反映清代粤东等地客家人填四川的典型。
通过对23魔方祖源数据库进行统计后发现,东亚人群常见父系之一O-F1754是一个有着六千年分化历史的单倍群,其中 MF14257 节点是一个强烈的多叉分化,21 个样本分为了 15 支。经计算,MF14257 是一个只有 1800 年历史(诞生于汉末三国朝时期)的晚近分支。
我们发现在 MF14257 的分支中,刘姓家族较为富集,并且这些刘姓家族主要分布在粤赣闽三省交界的区域。据此推测 MF14257 的分支下可能包含了一支分布在粤赣闽三省交接的区域刘氏家族。
进一步观察发现,该类型尤其集中于粤(1.43%)、桂(1.28%)、川(0.86%)、台(0.82%)、赣(0.59%)、甘(0.5%)等六省,在湘、闽、云等省份亦有千分之三左右的比例。而在其余华东及北方诸省市较为罕见。
进一步细分的话,该类型高频地分布在客家民系聚集的区域。其中在广东的梅州地区分布高达 5%;其次为江西的赣州和福建龙岩两地区,比例达 4%。
此外在广西的玉林及广东的揭阳(主要分布在揭西县)也能够达到 3% 左右的比例。
而最引人注意的是,该类型在四川成都地区也有近 2% 的比例。因此可以合理推测出,该家族的分布特征明显与清代粤东等地客家人迁入四川的历史相吻合。
除此之外,已研究过的家族案例还有:
永州唐氏家族:对应湘南永州人口清代流入四川;
庐陵萧氏家族:对应明清江西吉安、湖南邵阳等地人口流入四川;
湘赣彭氏家族:对应明清湖南、江西人口流入四川;
川湘宁氏家族:对应清代湖南邵阳等地人口流入四川。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在遗传上,川渝与湖南、湖北、广东等省的共享程度要远高于与华东(此处特指苏浙沪皖)、北方省份的共享程度。
未来,随着 Y 染色体谱系树的持续细化,我们可以为大量川渝人找到 200—300 年前、500—600 年的两湖、广东、福建、江西等省份的同宗亲戚,这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End-
参考文献
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
龚义龙:前清「湖广填四川」迁蜀移民原籍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