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联合山大等揭示全球海洋微生物基因资源利用潜力,助力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发展
2024年9月4日,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山东大学、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通过对目前已公开的海洋微生物宏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深度挖掘,不仅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海洋微生物基因数据库,更从中发现了大量具有应用潜力的基因资源,为开发新型基因编辑工具、抗菌肽、PET塑料降解酶等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将极大地推动相关产业的应用发展。该项研究作为青岛自贸片区“千种海洋生物基因测序项目”的第一年度重要成果,为海洋微生物的演化、环境适应性、生态学研究和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
构建迄今为止最完整的海洋微生物组数据库
2
解码“基因宝藏”,助力多领域产业突破
01
新型“基因剪刀”:还记得“基因剪刀”CRISPR-Cas9吗?它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鉴定出了36个新型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并挖掘出了一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Cas9编辑系统(Om1Cas9),将助力我国在基因编辑工具使用上具有更多独立性和选择。
02
抗生素替代:研究团队鉴定了117个新型抗菌肽,并通过生物合成和实验验证发现其中10个抗菌肽具有显著抗菌活性及广谱抗菌效果。基于该成果,华大目前已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华大•全球深海资源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实施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或将为抗生素耐药性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03
破解塑料污染难题:塑料污染是全球性难题。团队发掘了3个深海来源的高活性新型嗜盐PET塑料降解酶,3天内对PET薄膜降解率达到83%,是已报道的IsPETase塑料降解酶活性的44倍。以PET生物酶法来降解、再生和升级PET塑料可以解决塑料污染,提升环境生态效益,是全球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的热点。该研究挖掘的新型PET塑料降解酶或将助力我国实现PET塑料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利用,减少塑料制造工业对石油的依赖和碳排放。
“本研究标志着海洋宏基因组学领域的一个新高度,凸显了海洋微生物组在改善人类福祉和促进环境可持续性发展上的关键作用。这些发现不仅为全球科学家对海洋的可持续探索和利用开辟了广阔前景,也为未来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陈建威博士表示。
对于该研究成果,国际著名海洋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专家A. Murat Eren教授表示:“该研究很好地证明了海洋微生物的无限可能,为在海量基因组数据中挖掘生物技术与生物医学相关的宝贵资源指引了方向”。另一位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专家Tom O. Delmont教授也表示:“该成果将对于研究和利用海洋微生物相关的多个研究领域产生持续、长久的积极影响”。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范广益研究员、章文蔚研究员,山东大学李盛英教授,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Thomas Mock教授及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孙颖博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陈建威博士、贾洋洋博士、孙颖博士和山东大学刘琨助理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海洋生物重点专项、青岛西海岸新区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青岛自贸片区千种海洋生物基因测序项目、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项目等项目联合资助。
·END·
热文推荐
快点亮"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