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ZUCC实验室,游走于“高精尖”的神秘领域
UbiMaker / 创 / 客 / 工 / 坊
“我们是Ubiquitous Maker!
无处不在的创客!“
UbiMaker创客工坊的黑胡桃实验室位于理科楼四号楼五层,只要一出电梯,就好像被拽进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
“hello world”的字样,墙上肆意摆放着的木块,占据整面墙的对话框,宣告着这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思维的碰撞。
信管1801班的朱佳宾现任UbiMaker创客工坊的社长。他进入实验室已一年有余,从初来乍到的新人,到可以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他身上的转变也喻示着这间实验室最特别的地方——
“在实验室里,不论你是谁,都是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技术的。没有刻意的部门划分,没有师生、前后辈之间的拘束,这里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打成一片,互相分享自己新奇的想法。”朱佳宾说。
徒手组装小汽车,学会机器人编程,搭建乐高智慧城市,灵活运用VR技术……在这里,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朱佳宾正在做一个垃圾分拣的项目,“做实验之前,要先设想出场景以及场景中的各个组分,将实验分为一个个技术点,再一个个攻克,”他介绍说,“不一定每个实验都会有结果,做不出结果就做阶段性结果,阶段性结果做不出来我们就换个方向,战胜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直面它。”
ACM / 实 / 验 / 室
用数字和代码搭建城堡
数字、代码、算法、程序设计,这些听起来高深莫测的名词,对于程序员们来说是每天都要打招呼的老朋友。
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的ACM竞赛实验室在理科四号楼225室。与普通机房不同的是,这里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宽屏电脑,演算纸和程序设计参考书厚厚摞起,墙角还排放着一列金灿灿的奖杯。这里是ACM选手与代码并肩作战的地方。
软件工程1802班的苗皓淇正在做关于算法计算的实验,是他参加程序设计竞赛的作品。他加入实验室正好一年,回忆过去一年的训练时光,他坦言,“ACM是锻炼我们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竞赛。做实验时我也常常会走进死胡同,但做不出结果正说明自己实力不够。“他化压力为动力,推着自己前进。
ACM实验室的成员很多都习惯于夜间工作。有时到了深夜,实验室还明灯挂盏,四处是飞速敲击代码或是安静埋头演算的身影。
虽然备赛很辛苦,虽然实验看起来很无趣,但他们甘之如饴。从这里走出的FD_club团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在一个月之内两摘2017ACM亚洲赛区区域赛金牌。那一整列奖杯就足以佐证,它们正无声地激励着这里的每一个人。
自噬与衰老相关研究 / 实 / 验 / 室
铺就层层结实的台阶
临床1702班的王晓雯和她的团队正在进行自噬和衰老相关的一些研究。这个国创项目已经开展了将近一年,目前进入收尾阶段。
实验室在理科二号楼709室,王晓雯和她的团队就是在这里整日与药瓶试剂、实验器材打交道。
他们在做的是细胞实验,养细胞最重要的就是无菌意识。每天一到实验室,他们就会打开细胞房的紫外进行灭菌,检查细胞的生长状态,然后再进行传代、换液等操作。
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主任张大勇是王晓雯团队的指导老师,他总是反复强调,做实验一定要实事求是,对实验数据必须要做到严谨、客观、真实。“本科阶段的研究基本上是基础研究,就算做不出结果,你付出的努力也能成为科学进步的一小个台阶。你要做的是,当别人有一天来参考你的实验数据,来踩你这个台阶的时候,至少不会因为你的原因导致台阶的不结实,纵向上影响整个领域的发展。”
为铺就这个结实的台阶,他们做了很多。
为科研做的实验与平时教学实验课上做的定性实验不同,他们必须进行反复多次的预实验,自己摸索出条件。实验结束后,对结果进行各个维度的分析、统计,再选取合理的方式呈现。
密密麻麻的实验记录与重复进行的实验步骤都是他们努力的见证者,实验的不确定因素、无法避免的小失误都被反复咀嚼。“做不出结果的时候,大家就聚在一起复盘,一样一样的核验试剂,排除干扰。为了调节心态,我们也会抽空聚个餐或者一起晒晒太阳。“王晓雯说。
睿 / 鹰 / 车 / 队
有一群人在教学楼内没日没夜造一辆赛车
19点10分,睿鹰车队的办公室里,队员们正各自忙碌着手头的工作,为即将到来的巴哈大赛新赛季做准备。理科五号楼A栋的一楼,陈列着各样的巴哈和方程式赛车,这是历代睿鹰人奋斗的成果。
与常规实验室不同,睿鹰车队的实验中心对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由于每一个零件都可能影响整辆车,从设计到制作大家都亲力亲为力求不出纰漏。“大家都有自己的责任感,也都知道这个事很重要,所以每个人都会尽力。”机自1801班的韩哲睿如是说。
这支曾在中国大学生F1方程式汽车大赛荣获二等奖好成绩的车队,也有着不可逾越的底线——“安全”,“设备大到机床小到焊机,都有一定的危险系数,”说到安全问题,徐阳有自己的坚持,“进实验中心要求穿工作服,焊接的时候更是要全副武装,新人进实验中心必须由有一年以上经验的学长带领,这些都是对安全的保障。”
Debug / 实 / 验 / 室
从零件堆里迸发出别样想法
理科五号楼A栋408室的Debug实验室,以其特有的自由科研氛围著称,从这里走出的优秀毕业生已有五十多名,如耶鲁大学全奖博士、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届校友黄博文这样的“牛人”,他们大多就职于中科院、百度、网易、阿里巴巴、华为等知名科研机构和IT企业。
“除了安全这条红线,其他一切我们都可以商量,”实验室负责人、信电工程实验中心汤益军老师说道。
“虽然实验室相对自由,但是科学研究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情,有趣的部分是很少的,”他顿了顿,“真正有意思的是,我们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的平台,让有想法的学生聚在一起,他们可以横跨年级专业,但都是充满创造力的年轻人。”
Debug硬件实验室主要负责控制系统这一块,顾名思义,就是让小车动起来、控制机器人......实验室的准入条件并不以成绩定夺,更注重创造性思维培养,旨在培养具有独立开发和设计能力的交叉复合型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验室成员会以竞赛检验成果。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浙江省机器人大赛,都可窥见Debug成员活跃的身影。
这里是创新者的港湾,创造者的乐土。这里包容奇怪,尊重不同。这里是Debug,是新奇想法的秘密基地。
这里的实验室仅是冰山一角
在城院,还有许多专心科研的ZUCCer
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忙碌
他们坚持的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
他们追求的是永无止境的创新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ZUCCer前进吧!
文字 / 赵佳玲 吕佳妮 陈美欣
摄影 / 叶晴 孙芊芊
今日编辑 / 陈恬乐
责任编辑 / 李冠琳
出品:
告诉大家你也在看 Z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