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学院考研浙大再创新高!城院+浙大医学人才培养模式get

请关注 浙大城市学院 2021-10-19


喜 报

今年,在浙江大学研究生录取过程中,医学院共计21人被浙江大学医学院、药学院相关专业录取。其中有三个特点:


全——临床医学、药学、护理三个专业皆有学生被浙大录取;

高——整体水平高,总分超350分的有17人,其中药学1601班余滋恺以面试第一、总分第一的成绩被药学专业录取;

优——多名学生被相关专业学科带头人收至麾下,如临床1506班凌哲南成为浙大普外科导师郑树森院士门生。



5月28日上午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调研医学院。


罗卫东指出,“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医学院作为智力与资本密集型的学院,在综合性大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要有决心与信心将其越办越好。


罗卫东指出,医学院的发展要按照远近结合的策略推进,承袭浙大文脉的同时,真正做到错位与互补发展。在战术上要上下一心、全力以赴,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战略上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明目扩胸,以更高的站位、更新的理念,在原有基础上设立引领性的目标。“仰望星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巧干实干”,他期望展开想象力,大胆创新体制机制,赢得发展的资源与空间。


罗卫东点赞医学院今年考研取得的好成绩,勉励老师们:“我们的初心就是立德树人,要守住初心,培养更多能为国家战略与人民健康福祉服务的医学人才。”





这样的好成绩离不开同学们的努力,也得益于学校与浙大医学院建立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考研上浙大究竟是不是一件难事?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分享吧!




“五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不久前,临床1506班韩承祚收获捷报,被录取于浙江大学医学院肝胆外科,师从徐骁教授。回望备考的这一路,她认为过程中有三难:难在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难在坚持,难在心态。

韩承祚(右)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合理的作息是有效复习的首要条件。” 韩承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制定了一套计划。因为早上的学习效率最高,她每天都早早去自习室学习,晚上尽量不熬夜,为第二天养精蓄锐。


考研复习是个不断重复、略显枯燥的过程:专业课的书前前后后看了五六遍,英语阅读册几乎翻烂了……这个时候,坚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坚持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外界打扰而有所动摇,韩承祚认为,“保持心态是最重要的。”家人、老师和同学的陪伴和宽慰,在冲刺考研的阶段给了她莫大的鼓舞,是她维持良好心态的精神支柱。


与韩承祚同班的凌哲南也被浙江大学医学院录取,师从郑树森院士。最初决定考研时,凌哲南便面临着应该如何平衡考研复习和专业课学习时间的双重困扰。“如果为了考研复习而挂科,那岂不是顾此失彼?”于是他在课上认真听课,把课后的时间交给了考研。他每天只复习一章专业课内容,他认为这更像是“饭吃八分饱”,为第二天的学习留余力。在复习后期,凌哲南又通过不断地设定阶段性目标,来调整自己的规划安排。

凌哲南

捷报频传,临床医学“一个寝室考上三个浙大”的消息传遍了校园。住在同一屋檐下的许贤斌、项颢颐、林铭杰都来自临床医学1504班,在今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他们分别通过了浙江大学内科学(传染病)、肿瘤科、胸外科的复试。早在刚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实习时,他们三人就定下了“考上浙大”的目标,并且时刻相互监督、相互激励,并最终不负自我,得偿所愿。

从左至右:许贤斌、林铭杰、项颢颐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药学1601班的余滋恺以412分的初试高分及复试第一名的好成绩,成功考取浙江大学药学研究生。

余滋恺

“自律贯穿了长达九个月考研复习的全程。”回忆起那段日子,余滋恺如是说。英语底子较好、有机化学较为薄弱的他把药学综合当成了“难啃的骨头”去啃。

相比于机械重复的复习,余滋恺更倾向于用一种“输出”的方式巩固所学。在复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点又多又杂,余滋恺常常会有意识地将易错点整理归纳,从而保证接下来复习的高效性,这是一种“对内输出”的方式。除此之外,他积极找老师答疑、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也能重新梳理一遍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成功做到了“再巩固”。

“有空就看书!”

护理1602班的陈一丹被浙大医学院的护理学录取。实习暴露了陈一丹实践中的弱势,“还没有做好毕业、进入临床的思想准备,就此诞生考研的想法。”

陈一丹

“正式准备考研从去年七月底开始,”陈一丹回忆道,“因为中间一直在医院实习,所以需要进行充分的时间管理。”规划好自己每天每门科目的学习计划,根据学习的进程不断调整各门课的学习顺序。”有时一天的实习结束后已经很累了,但她依旧会坚持完成当天的学习计划再休息。


每每遇到复习瓶颈,陈一丹从不“死磕”,“有时候一直复习反而会起到反效果,适当的放松才是度过瓶颈的关键。”除此之外,“有空就多看看书”是陈一丹一直以来的学习方法。在她看来,吃透书上的知识点比报什么课外班都有用。


合作培养“建桥梁”

求是文脉育人才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浙大城市学院一直与浙大医学院有着密切的合作。一方面,充分借助浙大优质的师资和雄厚的实习实践平台,学校为医学院的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通过组建以浙大相关专家为主要构成的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学校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名校”的办学指导和支撑。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后期教学环节可以享有与浙大医学院学生同步实习、共享校园的经历。而护理专业于2015年7月成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护理学院,与浙大医学院共同打造浙江大学护理教育体系。药学专业也与浙大药学院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导师体系,为今后的学科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于医学院的学生而言,这样的合作不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享有浙大附属医院多名科室负责人或者学科带头人的教学资源,而且对于他们在医学知识结构的塑造以及医疗能力储备的提升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学校也是浙江省唯一一家全面享有浙大附属医院实践平台的高校。近几年,医学院学生的研究生录取率以及附属医院优质就业率都捷报频传,如临床医学和药学的研究生录取率分别为30%和20%左右。且有多名学生获得浙大研究生招考的本专业综合排名第一,如2018届临床医学专业的汪朝辉、2019届护理专业的吴静洁、2020届药学专业的余滋恺。

“通过学校和浙大医学院的密切合作,医学院的学生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一直接受浙大的教育滋养,”据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华淑芳介绍,“而我们现有的师资也大部分有着浙大工作及学习背景,这让同学们对于浙大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考研填报浙大也就如水到渠成了。



部分内容来源于医学院
文字 / 黄诗睿 郭佳
  

摄影 / 王鹏

今日编辑 /  俞琬滢

责任编辑 /  李冠琳

出品:

tuī

jiàn

yuè

告诉大家你也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