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头版:以人为本 数字赋能
ZUCC
以人为本 数字赋能
知名专家学者共话幸福城市的数字密码
“以人为本、数字赋能,是城市大脑通往幸福城市的密码。”1月9日,在以“城市会思考,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浙大城市学院年度星光大课上,浙大城市学院校长、杭州城市大脑研究院院长罗卫东重申了这个观点。
城市为什么会思考?会思考的城市如何让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在这场星光大课上,知名专家学者齐聚杭州,分享学理知识与社会前沿观点,探讨幸福城市的数字密码,交流城市大脑的创新意义。
起步于2016年4月的杭州城市大脑,在过去的这两年间,迎来了很多高光时刻——“健康码”不仅夯实了城市幸福感的“安全”刚需,也助力杭州成为最早推动复工复产的城市;营造新型政商关系的“亲清在线”,让助企补贴五秒直达职工账户;“民生直达”使“一个都不能少、一天都不能差”的民生数智服务精准达成,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社工少跑路”……就在前几天,杭州城市大脑数字界面正式亮相。从数字治堵到数字治城、数字治疫,杭州城市大脑一头连着社会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安居乐业,在几年的快速迭代中,不断刷新着城市幸福感。
罗卫东认为,城市大脑主创思路由人本为起源,再以系统化数字方案集成城市的感知能力,也就满足了城市助力幸福的基础条件。“从城市大脑到幸福城市,这是一项集体行动,如果每一位居民与城市管理者们同向而行,那将是迈向幸福城市值得期待的新故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脑科学研究专家段树民则通过对“幸福脑”的讲述,为城市大脑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带来启发。他说:“城市的核心是人,幸福城市必须让每个人有幸福感。感觉在哪?就在我们的大脑。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每个人的大脑是怎么感受幸福的。”
2017年1月,杭州在全国率先成立数据资源管理局。作为杭州城市大脑的开拓者,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成员傅卫权给大家分享了大量与数字有关的故事。
“做城市大脑的第一步就是数数。数路上有多少车、数杭州有多少停车位、数医院、数酒店……数城市角角落落所有的资源。这些数字不是统计报表,而是每时每刻在系统中呈现出来的数字。”傅卫权介绍,数出来的数据要服务老百姓,于是城市大脑从提升百姓的便利度、幸福感开始。
“在路上堵车、在医院排队付费,这些曾经的习以为常,城市大脑都可以做出改变。”傅卫权说,无论是先离场后付费,还是先看病后付费,都是为了还路于民、还时于民。今年3月1日起,《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将正式施行。而城市大脑工作人员的作战图上,一系列城市资源盘点的方案和计划正在加速开启。
说到城市大脑,必定绕不开大数据。大数据能为我们做哪些事?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黎珍辉给出了三个关键词:描述、预测、决策。
“比如打车平台可以通过过去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每个地方的叫车量,预测下一个小时该区域的叫车量,从而帮助出租车公司预先派车到人多的地方。”黎珍辉认为,今天所有技术都是有问题导向的,城市大脑如何去解决城市问题,也要从问题导向出发,让技术变成有的放矢的技术,技术才能真正为百姓带来幸福。
来源 / 杭州日报
视频来源 / 拱墅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 李冠琳
出品:
投稿邮箱
xcb@zucc.edu.cn
告诉大家你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