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北京协和,她化茧成蝶
刘婧雯,浙大城市学院药学专业2021届毕业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浙江省优秀毕业生,学校求是荣誉奖章获得者、“巾帼风采人物”之一。曾荣获校学业优秀一等奖学金、学科竞赛二等奖学金、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及“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曾获浙江省第十一届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化学竞赛三等奖,学校“广宇杯”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她还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一篇,以负责人身份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目前已经被北京协和医学院录取。
01
敢想敢拼敢行动
“因为想要,所以去做”
大学四年斩获三次学业一等奖学金,刘婧雯无疑是别人眼中“学霸”级别的存在,但优秀从不是一步登天,她更强调“循序渐进地要求自己”。从大一时成绩单上零星的几个九十分,到要求自己每门课都上九十,再到如今的专业第一,刘婧雯一直是个敢想敢拼的女孩儿。
“因为自己想要,所以就这样去做。”行动力超强的她,总在第一时间将目标付诸于实践。除了参加组织活动和体育锻炼,每天“泡”在图书馆里已然是刘婧雯的生活常态。“上课跟着老师走,课后及时复习”,提起自己的高分秘笈,她还强调说:“教科书是最好的工具”。刘婧雯看书看得很“细”,角角落落她都不会轻易放过。在她看来,每一份知识的背后都有刨根究底的价值。
刘婧雯还常常巧借网络上海量的学习视频,进一步学习,从Up主的视频中针对性地搜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利用各类软件列下一整天的学习清单等等。她总是清晰又坚定,往锚定的方向不断前行。
02
从图书馆转“泡”实验室
“时间挤挤总是有的”
当竞赛与科研相继而来,大二俨然成了她最忙碌的一段日子,从图书馆转战实验室,刘婧雯坦言,自己几乎整个暑假都“泡”在实验室里。但即便是面对时间紧、压力大的化学竞赛,她也从未降低过对自己的要求。化学竞赛的十几天内,熬夜撰写报告是家常便饭,她说:“我是那种最后一定会交上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的人,时间再少,挤挤总是有的。”
从科研小白起步,通过和学长学姐交流获得的信息,刘婧雯主动找到自己的班主任曾玲晖,并如愿以偿加入了她的国创团队。“认真、踏实、坚定且充满求知欲”,这是曾玲晖口中的她。第一天进入实验室,刘婧雯就跟着老师和研究生学姐做下了密密麻麻五页纸的记录。
刘婧雯(左)
竞赛科研,皆非易事。时间太短、实验太难,有些专业知识“超纲”了,刘婧雯曾一度陷入瓶颈,但在老师和学姐的指导与鼓励下,她吸取了许多经验教训,学会了更高效地做事。“做这一步时会想到后面的三四五步,也会更加合理地规划实验步骤。”在仔细照料、耐心培养细胞的过程中,她将细心与谨慎刻入作风,也真正激发了自己对于药学的专业兴趣。药理这门有关“人体和药物作用”的学科,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她,支持着她在专业领域不断向下深挖。
03
不放弃不后退
“剩下的交给努力就好”
为了在专业领域有所突破,刘婧雯毅然将目光瞄准了考研。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着全国排名第一的药理学专业,理所当然成了她考研的第一选择,却也是唯一选择。很多人曾劝说她换个更稳妥的目标,但她说:“既然要花一年时间准备,那就要考自己真正想去的。”
早上五点起床,洗漱后写下一天的To Do List,根据考试安排合理规划学习进程,中午吃饭时刷手机看时事热点,下午接着学习,晚上复盘······这是刘婧雯备战考研期间的一天。困了打不起精神就站着背书,等自己清醒后再继续学。为了梦想中的学术殿堂,她就算疲惫也不敢轻易浪费自己的时间。
有过气馁,但从不放弃。刘婧雯有时也会感叹“怎么会这么辛苦”,但一个人去操场散散步,或者和家人倾诉一番,她就能及时补充能量。“既然坚持了,就不会想放弃。”针对自己的英语短板,她用反复磨、反复翻打下扎实的基础,把每一篇阅读翻译三四遍,把小事做到极致就是胜利。而面对出题灵活且没有大纲的专业课,她就把书“吃透”。刘婧雯坦言,自己后期基本上是“昏天黑地背书”的状态。
《时间之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那些经过时间历练的,一定不会被辜负。刘婧雯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能够明白时间和生命的可贵,生命的每一分钟请做到让自己不后悔。”
从科研小白到手握国奖
从腼腆内向到自信站上答辩讲台
四年的时间,她奋力蜕变,张开翅膀
用曾经以为的不可能为大学画上圆满句号
相信如此踏实的她,定能继续闪闪发光
文字 / 范丽娜 代林茹
摄像 / 郑熠辰 王璇 黄宝燕
剪辑 / 王璇 贝雨燕 黄宝燕
今日编辑 / 郭润历
责任编辑 / 李冠琳
出品:
投稿邮箱
xcb@zucc.edu.cn
tuī
推
jiàn
荐
yuè
阅
dú
读
为ZUCC点个赞!告诉大家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