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大脑研究院1周年 | “数字赋能推动共同富裕”专题研讨会召开

NEWS

在浙大城市学院城市大脑研究院建院1周年之际,10月29日,“数字赋能推动共同富裕”专题研讨暨建院周年总结展望会议召开,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研究院院长罗卫东出席会议。


会议围绕研究团队和联合中台的发展变化,以及在科技创新、品牌宣传、学术交流、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回顾总结了研究院一年以来发展轨迹和形成的创新聚变力量,进一步明确了战略发展思路。


会上,浙江工业大学吴伟强教授,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谷保静教授,北明软件有限公司助理总裁郭文利,数梦工场研究院院长念灿华,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马汉杰等五位专家受聘城市大脑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头脑风暴 思维碰撞

在随后的“数字赋能推动共同富裕”专题研讨环节,城市大脑研究院“杭州城市大脑”工作坊、“云栖工程院协同研究”工作坊、“数字政府”工作坊、“数字社会、基层数字治理”工作坊、“数字法治”工作坊、“数据治理”工作坊、“品牌与传播”工作坊等有关专家学者分别从各自专业角度围绕“数字赋能推动共同富裕”专题抛出观点、建言献策,进行深入探讨。

浙江工业大学吴伟强教授表示,城市数字治理是了不起的事业,要发挥好“杭州城市大脑”工作坊功能,为杭州作出相应的贡献。尤其要梳理好城市数字治理的理论逻辑,形成独特性、标志性成果。他认为,学术机构应保持其独立性,要坚持教育和学术研究原则,这一点至关重要。城市大脑研究院在适当条件下应成立创新实验室,这是很重要的前沿探索。他还提出数据逻辑的重要性,工作坊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厘清数据逻辑,同时要结合博弈论、运筹学等理论知识,没有理论做不好实证研究。“研究杭州就是领先中国。”谈及共同富裕,他指出,城市化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而建立城市群是城市化的必由之路。以杭州为例,应将城市群从50公里半径范围扩展到跨省域城市,如安徽、江苏等,再延伸到长三角地区,如何通过大数据促使城市群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同时引导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浙江大学谷保静教授以“基于中枢化的城乡共同富裕”为题作报告。他首先提出一连串引人深思的问题:都市圈发展可以解决城市问题吗?如何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如何看待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关联,这些关联又能对城市未来发展产生什么影响?他表示,对于城市大脑,应去中心化,基于中枢化治理解决多层级、多领域、多主体的系统互通和协同机制问题,在原有治理架构基础上实现数字技术赋能与治理流程优化。最后,他从城市大脑的运行逻辑、运行效率等维度,设想城市大脑未来可能的拓展方向。


复旦DMG实验室主任、城市大脑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郑磊教授认为数字化时代更需要包容,当下数字鸿沟主要存在于得不到、不会用、不想用三个层面,而要弥合数字鸿沟问题需要以人为中心,推动技术、政策、服务三者之间的协调。他表示,要进一步促进参与和平等,这是最高级的“数字包容”。他认为,真正提供好的、包容性的服务就是要考虑到别人的意愿。他以自身经历为例分析了上海、苏州、杭州等地“打开健康码的方式”,说明公共利益与商用利益之间的界定与区分,并指出一个文明的城市应具有包容性,应尽可能地实现公共利益与商用利益之间的平衡和兼顾。


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章琪以城市大脑为切入点抛出两个观点:一是应从技术、应用、价值三个维度来看待城市大脑;二是不能将城市大脑等同于人脑,二者是不同的概念,无论是构造还是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随后以“国家认证‘城市大脑’共同富裕”作主题报告。她分享了David Lyon(加)和Anthoy  Stafford  Beer(英)等学者关于监控的观点,Michael Mann(英)  、Stephen Holmes and Cass R(美)、福柯、王绍光、胡鞍钢、欧树军等学者关于国家能力、监控、认证和治理的观点,指出现代国家的治理是一种“通过认证的治理”,更形象地说,是一种“通过个人号码+全国数据库的治理”。在数字时代,国家认证将通过城市大脑在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中对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积极作用。


北明软件有限公司助理总裁郭文利以“便捷高效的数字司法助力共同富裕”为题作主题报告。他提及,“浙江解纷码”是推进浙江省数字法治系统建设的重要场景,是回应群众多元解纷需求的有力举措。并从诉前、诉中等层面介绍了数字司法的不同应用场景。在共同富裕和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聚焦“数字政府”、“数字法治”、“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重点,发挥好城市大脑中枢功能,以便捷高效的数字司法助力共同富裕取得更大实效。


数梦工场研究院院长念灿华从数据治理的视角,对城市数据供应链、城市数据质量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数据治理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治数如治水”,数据的治理可以从中国上千年的治水之道中获取灵感和思路。数据是数字时代的基本要素,是转型的基础,同时贯穿数据治理之始终。数据需要汇聚、流动和循环,这和水很相似。水利万物,水滴汇聚为大江奔流能释放更大的价值。水是要顺势而为,数据的治理也更需要合理的引导和利用,以实现数据安全、有序、高质量的流动。他进一步指出,城市作为生命体需要构建生命体征指标体系。下一步浙大城市学院“数据治理”工作坊将继续丰富、完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并对外发布。


城市秘密董事长兼总经理、城市大脑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王群力以“品牌与传播”为视角来阐述,他认为品牌策略应该是基于研究院使命愿景,而实现内涵的梳理、充实与定义。数字文明不是利益为先的文明,也不是独善其身的文明,而是全民向善的文明,城市大脑是数字文明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迈向数字文明进程中,应共同展望人类社会文明新形态,把握科技革命发展新机遇。他提议创办“数字文明—城市大脑研究展示中心”(博物馆)、创办《数字文明—城市大脑》杂志等。


在随后的与谈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也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回应。作为城市大脑研究院的见证者、亲历者、推动者,城市大脑研究院的青年领航学者们振奋不已,他们以与研究院的结缘经历为起点,讲述了个人成长、导师鼓励、所获成绩以及未来的工作规划等,在对建院周年进行总结展望的同时,纷纷表示将为研究院的发展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

罗卫东作总结讲话。他表示,以专题研讨来庆祝建院周年是最好的纪念形式,也代表了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城市大脑研究院自身定位,应保持学术机构应有的独立性、定力。他强调,要团结年轻一代,深度思考数字化改革的原则性问题,这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是从哲学、人文、政治学等多维度来思考。欲速则不达,有时候慢就是快,越是将根本性问题弄清楚,越是打好根基,越能练就抗打击能力,越能保持定力。技术的发展不能成为“脱缰野马”,学者应发挥好其应有的功能将缰绳牢牢栓在手上,并适时调控进程。罗卫东指出,学者与政府之间应互相尊重、换位思考,以更包容的方式来沟通,才容易形成共识。文明意味包容,不同生命逻辑有包容,而不是简单以一种价值取代任何价值。数字化的包容更应该体现在即使拒绝数字化的行为也能得到包容。人类需要自然比数字更加迫切,如果数字化是值得迎接的文明,那么它首先应当体现包容。最后,罗卫东希望研究院能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让数字文明成为一种更具包容性、更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新形态,在数字正向赋能共同富裕这条幸福之路上走出自己的城市节奏。


来源 / 城市大脑研究院

责任编辑 / 李冠琳

出品:

投稿邮箱

xcb@zucc.edu.cn

tuī

jiàn

yuè

为ZUCC点个赞!告诉大家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