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六中全会一起学 | 系统把握《决议》精神,有哪些线索可循?——全会精神解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决议》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学深悟透《决议》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坚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在系统把握的基础上深学细研、学思践悟。系统把握《决议》精神,有哪些线索可循?“理一理”带你一起来寻找。
第一,全文结构线
——“总—分—总”
《决议》紧扣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这个主题展开,由序言和7个部分构成。从结构上看是“总—分—总”的逻辑关系。
序言开宗明义指出党的初心使命和百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阐明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是总括性说明。
第一部分至第四部分
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4个历史时期,全面总结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是分历史阶段进行概述。
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
以宏阔的视角阐述党的百年奋斗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所作的历史性贡献,概括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
第七部分
围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提出政治性、方向性、战略性、原则性的要求。
五、六、七三部分可以说是基于第一部分至第四部分内容的总结性分析、理论化提升,四个历史阶段的奋斗实践是五大历史意义和十条历史经验的源头活水,是共产党人新时代新作为的历史坐标系。
第二,历史脉络线
——“过去—现在—未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通篇融汇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再到“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直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部分的内容按照时间轴纵向展现了过去100年来党和人民伟大奋斗书写的“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两个部分是站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得出的历史性结论和现实性启示,是中国共产党在今天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财富。值得注意的是,《决议》一个重要特点是,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用较大篇幅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凸显了“现在时”。
第七部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围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向全党提出了明确要求,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号召,激励全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第三,时代课题线
——“出卷—答卷—阅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史是一本大书,记载的是百年的风风雨雨;党史更是一张考卷,考验了共产党人的忠诚使命。
《决议》在概述“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时,每一个部分都采用了提出“时代考卷”、叙述我们党艰辛“答卷”历程、得出历史性结论——“阅卷分”的内容结构。
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问卷”就是如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答卷”包括了理论成就——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实践成就——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做到了“四个彻底”、一次“伟大飞跃”。
“阅卷”就是得出一个重要历史性结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问卷”就是如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答卷”包括了理论成就——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实践成就——在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13个方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阅卷”就是得出一个重要历史性结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而从全文来看,第一至第四部分也可以整体看作是“出卷”和“答卷”,第五、第六部分的意义和经验可谓是历史性“阅卷”。第七部分面向未来,又是新的时代“出卷”,需要我们在党史不断向未来延伸的过程中,当好新征程上的“答卷人”。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永远在路上,在向建党百年交上一张高分答卷后,还要续写更辉煌的下一个百年答卷。
第四,主要矛盾线——
“认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即指在一定历史时期或某一阶段中占主要、支配地位的矛盾。在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与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顺应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变迁和历史发展大势,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政策制定的现实依据。
《决议》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部分指出,“党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而后,不论是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进行艰苦卓绝的长征,还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决议》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部分指出,“党的八大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形势,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为此,党提出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领导人民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决议》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部分指出,“党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提出小康社会目标”。
为此,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从我国发展新要求出发,一以贯之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经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决议》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部分指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100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适时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科学判断,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回顾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把握历程,从中汲取经验启示,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全会《决议》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的结合,本身就蕴涵了诸多要义解码的线索。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进行条分缕析,方能不断把握其理论精髓和思想内涵。
来源 / 六和钟 微信公众号
今日编辑 / 苏丹玲 郭润历
责任编辑 / 孙亚飞
出品:
投稿邮箱
xcb@zucc.edu.cn
tuī
推
jiàn
荐
yuè
阅
dú
读
为ZUCC点个赞!告诉大家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