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卫东 :悦读之最,倾情推荐!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来英书院 Author 罗卫东

新一波校长推荐书目来袭!

罗卫东校长去年全年大概读了四十来本书

有的新读,有的重读

有的精读,有的泛读

读得都很开心,是为悦读

以下“悦读”中印象与感受十个之最


1、做记号最多的书:《中国共产党简史》

这本书罗校长读得心潮澎湃,读得过瘾,读进去了,感受强烈而充实。


一百年的党史,无数的人和事,高度浓缩,论人叙事定论,样样精准,自带权威感。总结性的评论相当合宜。


年轻的时候,读这一类书,不得其门而入。经事多了,阅人多了,再读,不仅读懂了,还别有一番滋味。


罗校长读书喜欢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字句底下划线,一来突出重点,二来加深记忆。以前遇到这样的内容,是要动手摘抄的,可这本书抄不胜抄,就只好划线了。因为重要的地方实在太多,结果,一遍读下来,只有少数几个地方没有划



2、做批注最多的书:《社会理论二十讲》

虽然长达67万余字,到手时也已经是十一月底了,但罗校长利用一切零碎时间在年底前读完,信息量极大,智识上收获也是最大的。科班出身的郑作彧教授直接从德文翻译,译笔精良,不是一般的好,读起来不像是德国人写的。


大概是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和叙事方式刚好契合罗校长近几年一直在思考的一些问题,他在阅读的时候做了较多的批注、札记,几乎每一页都有。



3、读得最省心的书:《幸福》

这本牛津通识读本丛书中的一种,名副其实的通识精品书,知识严谨、表达清晰,重要知识点齐全,重点部分有作者基于自己前期研究的延展讨论。关于幸福为何物,以及此前人们关于该问题的思考研究,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虽是初步但可信的综述。


罗校长表示,译林的这套一百来本的牛津通识读本,真的很不错。权威撰写,双语对照,内容与结构都有精心的考量,语言表达十分通达。不仅适合于有兴趣的门外汉阅读,专家读来也会受益。


4、读得最快的书:《维特根斯坦》

三联书店出版的图画通识丛书中的一种,是由罗校长的好友徐向东教授和陈玮博士伉俪联袂译校,百来页的小书,图文并茂,把维特根斯坦这位公认难懂的哲学家及其前后期思想刻画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精力集中的话,顶多一天就可读完。


前有大家小书,今有大家小译,给作者和译校者各点一个赞。


这套书是从英国Icon Books出版社之“介绍”系列(introducing series)引进翻译的。Icon Books出版社自1991年创办以来,已出版该系列百余种。三联的中译本也出了有一二十种吧,如果有时间,罗校长是很愿意一本一本看过去。他推测,在旅行途中读这类插图本的通识书会更有一番意趣。


5、读得最仔细的书:《西方大观念》

嘉映教授领衔主译的这部上下两巨册的大书,是治思想史的案头必备工具,买来多年了,一直喜爱,不时查阅。一百零二个关键词词条,每条平均万余字,边读边思考,意蕴无穷。最重要的是主题关联索引,提供了思想史的概念地图和网络,非常有用。罗校长的读法是随机打开,无论是不是最感兴趣的词条,都认真仔细地读下去。读完一条再找一条自己最有意向要读的。如此搭配着读,两条都可以很愉快地读完。


6、最养眼的书:《恶之花》

启真馆这些年的书,装帧设计是越做越好,越做越惊艳。无论版式、纸张、装帧还是印刷,品质屡创新高。这本《恶之花》是年度的代表。随意翻看,一张画,一首诗,阅读的感官体验一级棒。


7、阅读感受最舒适的书:《人文主义地理学》

段义孚先生的大作,全书无一张图片,但阅读时脑海中总有诗情画意涌现。全书贯穿着人本主义的主线,洋溢着人文主义的情愫,体现着人道主义的关怀。总有一种深刻的爱意徜徉在山水在旷野在莽原在辽阔的大海。家族之家、民族之家、国家之家、世界之家,我们生活的空间就是这样随着段先生个人的笔触和意向,层次上升,螺旋式超越。段先生的文字承载着他开放的普遍主义智性,和略带惆怅的乡愁情怀,富有动人的内在美,一直在抚慰着读者躁动不安的现代性灵。


8、用到最多的书:《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那套四卷本宝蓝布面封皮老版早已经被罗校长翻破了。几年前,新版出来,他就第一时间下单到手,这一版扩充为八大卷,1800万字。收到一大箱子书的那天晚上,他逐一拆去塑封,边拆边任意浏览,过足瘾了才罢手。几年来,这无疑是用得最多的一套工具书,今年更是如此。


9、下单最迫切的书:《社会生物学》

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川人民出版社影响巨大的《走向未来丛书》,收进了一本名为《新的综合》的小书,记得黑字白封皮窄幅一小册,大概不到十万字,与今年11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新出的115万余字的全译本比,真是缩写本的缩写本的缩写本。那个本子是根据1975年第一版编译的,在当时的背景下,这本小书引起的反响很大,我们这一代人深受刺激,也埋下了期盼全译本 的强烈愿望。得知这个新版问世,真是喜出望外,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不再等待当当的半价优惠活动,直接下单,第二天就捧在手里。罗校长下单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的一点是,该书原作者、20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几日后的12月26日就去世了。作者足足活了差不多93岁,似乎是为了等待这个新的中文版问世才肯瞑目。这个奇怪的事实,也让最快速到手的这本书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纪念品。呜呼,威翁肉身虽逝,可文字不朽!


10、经常随身携带的书:《水浒传》

罗校长从未掩饰自己对《水浒传》的厚爱。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中,它是罗校长读的次数最多的一部。他无法解释这种心理倾向的缘由,但爱就爱了,别人是不是觉得他趣味粗鄙,也管不上。大约28年前,罗校长在日本做访问研究的时候,为了缓解严重的思乡病,阅读《水浒传》就成了业余时间的最大爱好。不仅仔细地读,还认真地做笔记,分析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简直就像是在做社会学调查一般。回国后,这个爱好也没有消退下去。在罗校长女儿小时候,每晚睡觉前都要听“鞠萍姐姐讲故事”,那些故事其女已经不知道听过多少遍,傻笑过多少次,但还是要听,而且听得很专注,每次到了该傻笑的地方还是要傻笑。“有女如此,乃父自不遑多让。”《水浒传》的那些故事已经烂熟于心,可罗校长还是要看要体会,活生生像京剧发烧友。这都几十年过去了,其女早就把鞠萍姐姐忘到爪哇国了,罗校长却还时不时捧出《水浒传》,而且一定是人民文学出版绿封皮的那版。真可谓百读不厌!


来源 / 来英书院

今日编辑 / 吴志茜 郭润历

责任编辑 / 李冠琳

出品

tuī

jiàn

yu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