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原社长陈小川做客《文明与传播讲堂》
近日,由浙大城市学院文明与传播研究院主办的系列公开课《文明与传播讲堂》再次开讲。《中国青年报》原党组书记、社长陈小川,为城院师生带来主题为《今天需要新闻专业主义吗?》的讲座。文明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俞虹教授主持。
“今天需要新闻专业主义吗?”在短视频盛行的当下,信息流通渠道多样且大众化,甚至出现“这是个人人都能当记者的时代”的言论。陈小川认为,当今新闻一定需要专业主义,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具有专业能力与优秀新闻素养的记者,新闻工作为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追求专业主义,而专业主义要求新闻真实与客观。然而,当专业媒体的最大功能变成“证伪”时,意味着假新闻的影响力已渗透进人们的生活。
为什么新闻会“堕落”至此?陈小川指出,是科技造成了社会极化,高新科技的出现与发展影响了信息推送的速度与途径,使得抖音等快餐式媒体平台迅速占据了大众视野、左右个人判断,而主流媒体声音逐渐淹没在信息爆发的网络时代中,媒体公信力逐渐消减。
陈小川提到,杭州话中有句“刚刚好”,他笑称这是“凡尔赛“,其实“刚刚好”是一种温和且“留有余地”的态度,而非自傲。联系到国际关系,中国在八九十年代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可以称之为“刚刚好”,这代表了一种肯定过去、展望未来的期待与开放精神,因此,“刚刚好”的态度能够在缓和关系、平稳大众情绪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陈小川强调,作为专业传媒人,要牢记“用脚采访,用笔还原”,善于发现真实的新闻,警惕人造的流量热点;善于运用新闻工具,扎实专业基础知识。主流媒体要专注社会时事,不同于流量媒体关注文娱事件,主流媒体聚焦深挖新闻价值、传递民生信息,在深度上实现新闻的专业性。
讲座最后,陈小川寄语同学们,作为信息接受者,借用网络社区上讨论发声的同时,要保持对新闻的警惕性;在自媒体以及短视频等平台上要坚持客观、真实,维护新闻的专业主义,在信息时代保持理性。
小资料
陈小川,《中国青年报》原党组书记、总编辑、社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参与《央视论坛》等多档节目的评论工作,曾作为特别评论员参与了中央四套“世博会开幕”、“连战来访”等多次重大事件全程直播,以评论犀利、幽默风趣而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
来源 / 文明与传播研究院
责任编辑 / 孙亚飞
审核 / 徐婧
终审 / 李磊
出品:
tuī
推
jiàn
荐
yuè
阅
dú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