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睹为快!即将亮相央视!

5月25日起,央视十七套将播出《中国乡村编织大会》系列节目。我校艺术与考古学院教师刘宣慧将代表其项目团队,亮相第一集《老柳匠的编与变》和第五集《AI的柳编》,展现AI技术与传统柳编技艺碰撞后产生的火花。

山东临沭柳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也是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这门传统手艺也在不断进步,着力通过尝试新造型、新编法,激发新的市场活力。


在了解到临沭柳编发展需求后,我校科研处积极对接,组织了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艺术与考古学院、法学院等相关学科教师形成项目团队,以有组织的科研为柳编产业提供技术支持。项目团队尝试用AI赋能柳编产品设计,为手工艺人提供各种新潮的创意。“AI能够分析出当下最流行的设计元素。我们要做一次新质生产力的实践,用AI设计出最新潮的柳编产品,让柳编产生更高的附加值。”项目团队负责人、艺术与考古学院教师任伟谈到。

项目团队根据临沭当地柳编手工艺人和柳编企业的需求,运用AI设计生成未来感、传统感、实用性、国潮等不同的方案。然而,AI设计方案面临着不符合编织规律、违背实际物理特性、材料无法满足设计意图等问题,无法直接落地。项目团队又来到临沭,与柳编非遗传承人,以及柳编企业的设计师、销售员一道,讨论如何将AI设计方案转化为既富有设计感,又符合市场需求,又能够实际进行编织的柳编作品,使传统材料发挥更大价值。最终,AI天马行空的创意变为了令人惊艳的柳编作品,并成为了该企业的特色展品。

“通过这次尝试,我们看到了从手绘设计,到电脑设计,再到AI设计这个过程中,生产要素在不断迭代。” 刘宣慧表示,“技术能帮助传统技艺走得更远、更久。我相信,未来在‘AI+传统技艺’领域,还有无限可能。”


近年来,我校将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工业设计等技术引入到文物保护、数字考古、艺术设计等领域,并在文物复仿制、革命文物三维扫描、文物3D打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下一步,团队将继续积极探索新兴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复原等方面的应用,以学科交叉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播出时间

播出频道:CCTV17

网端:央视网、央视频

播出时间:

《老柳匠的编与变》:5月25日

《AI的柳编》:5月29日



欢迎报考浙大城市学院






推荐观看






来源 / 科研处、艺术与考古学院

责任编辑 / 孙亚飞

审核 / 陈雯婕

终审 / 李磊 

出品

tuī

jiàn

yu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