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罗雪村:《我画文人肖像》
点击上方“巴金故居“可订阅
一位行走的画家和文人 粗线条式地勾勒出了与祖国共历沧桑变幻的72位大家
内容简介
《我画人文肖像》是作家兼画家罗雪村的纪传体随笔文集。作者以点带面,选取人物富有表现力的一个或几个特点粗线条式地勾勒出了与祖国共历沧桑变幻的72位作家、诗人、科学家、漫画家、剧作家、语言文字家、文艺评论家、电影艺术家、编辑出版家及报人等人的真性情和真信仰,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作者饱含人文关怀的笔法和人物所表现出的人文情怀,与作者所画的简笔小像相互烘托,陶情逸志,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
罗雪村
生于1955年的冬天。北京人。“文革”失学,下乡务农三年。曾在北京幻灯制片厂、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日报》任美术编辑、文学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目录
选摘试读
以纯真情怀为文人画像
李辉
雪村兄半年前退休了,要见上一面,不容易。再过半年,我也该退休了,要再见上雪村一面,恐怕更不容易了。这不免让人想起清代的一幅名联:“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
过去每逢春节,文艺部总是会将退休的老编辑们请回来,与我们相聚。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叙友情,传帮带,一种文化传承,尽在其中。这几年被叫停,说是可能违反什么规定。从此,年轻编辑再也没有机会与前辈编辑相聚畅谈了。九十高龄的老主任袁鹰先生,甚至提议,可否由退休老编辑出钱,请大家春节相聚。他的理由很充分。因为,共事许多年的同仁,每年就期盼着一年一度的相聚,年岁已高者,尤其珍惜。袁鹰其情之深,其意之切,令人感慨。可是,如今盛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还在乎一个单位的文化凝聚力、情感感召力?一个人工作多年的地方,离开之后,如果不再留恋它,不再想它,还是具有文化氛围、富有人情味的地方吗?淡漠如此,何其悲哀。
一个延续多年的好传统,如此这般烟消云散。每念及此,多少有些惋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雪村从世界知识出版社美编室调到文艺部,彼此共事二十余年。很少有人如雪村性情如此纯真、透明,感觉有时他活在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身边许许多多鸡零狗碎的东西,纷纷扰扰的东西,不入他眼,不在他心,与他无关。
纯真,透明,当然也就十分较真。每周一部门例会,谈论上周版面。一次,谈到副刊发表的一首诗歌,一位口无遮拦的编辑脱口而出:“什么狗屁诗,太差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作品的评判各不相同,也是情理之中,只是这位编辑语气过分,措辞不当。未料想,责任编辑恰好就是雪村。他当场气得满脸通红。我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周,依旧例会,认真的雪村再提诗歌话题。原来,那次例会之后,他分别找几位诗人、作家,请他们谈对这首诗的印象,各位均给予不错评价。他一一念出,以此来证明自己作为责任编辑,并不失职。由于这一别扭,这两位脾气都很特别之人,好几年见面都不讲话。直到一次婺源之行,借着酒劲,我将他们两位拉到一起,碰杯畅饮,过往不快,被酒化解。
雪村就是这样认认真真对待自己所做的一切,任何事情,对他而言,必须弄得清清楚楚,水落石出,不然,决不罢休。
刚到文艺部,雪村是在美术组当编辑。每逢开会,他很少言语,手却从来没有停过。他不停地画会场速写,画坐在身边的同事。如到外地采风,他也不停地画,有几次,因为等他,出发总要耽误一些时间。大家熟知他,理解他,从来没有因为他的迟到而不快。在文艺部,勤奋者如斯,雪村首屈一指。
雪村一画就是二十年。他笔下的人物肖像,简洁而越来越有神。有幸与他同事,他为我画过好几幅。有一幅,简单几笔的勾勒,见过的人都说特别传神,我珍藏至今。
从美术组调到副刊组,可以说是雪村做出的一个最好选择。编辑副刊,可以接触更多的文人,他的天地为之一宽。与文人交往,他坦诚相交,闲聊与阅读,文化情怀愈加浓郁。二十年,画像不止,他学习丁聪肖像风格,又形成自己特点。雪村很用心,他把所画文人肖像,经常请那些文人在上面题跋,包括我所熟悉的不少老人,如萧乾、季羡林等。前几年,他将这些肖像与题跋集中一起,曾办过一次展览,观者为之赞叹不已。
在为许多文人画像的同时,雪村也开始写作。他体味文化,留意为文人画像的过程。二十年,他笔耕不辍,对历史、对笔下人物,体味颇深,有见地,其文字也越来越干净利落,恬淡而隽永。
早在几年前,我与雪村说,一定想办法为你编选出版一本文人肖像集。如今,这一愿望终得实现。
雪村所画文人肖像甚多。我建议他,最好每幅肖像能配上简略的文字,叙述笔下人物的印象。雪村非常认真地写下几十篇。这样一来,只好忍痛割爱,先将所写第一批人物的文章与肖像,结集为第一册。希望以后,他的这一系列还会继续编选出版。当然,这不只是为雪村,更是为了文人群体,为了我们共同经历的一个时代。我们在雪村笔下的文人肖像与文字的呼应中,感怀历史,将流逝岁月留存。
很高兴雪村兄给我这个机会,为他的第一本文人肖像集写下这些话。同时,借此对工作长达二十九年的部门,做一个告别。
一个部门或许不再令人留恋,同仁之间的情怀,却值得珍惜。
继罗雪村半年之后,与我同样属猴的邵剑武兄,将在五月一日退休。再过五个月,就该是我。
倒计时开始。
退休的好日子,终于快到了!
写于二○一六年四月二十日,北京
他的灯,也挂在了树枝上
罗雪村
在他晚年的《随想录》里,我看到这样一个巴金。
那是1965年6月,时任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的叶以群组织他写《评<不夜城>》的文章,他一再推辞,但最终还是答应了。因为他知道了那是宣传部的意思,当时的宣传部部长正是张春桥。
动身去河内采访前夕,他和夫人萧珊走到柯灵家,向他说明:“我写了批评《不夜城》的文章,但并没有提编剧人的名字。”此外,他什么也没讲,但已感到相当狼狈,虽讲不出道歉的话,可心里却有歉意。以至后来,他不愿意再看那篇批评《不夜城》的文章,甚至连文章的标题也一直说不清楚。
他还讲过自己在1958年大跃进时跟着别人说谎吹牛……运动中,他也曾跟在别人后面扔石头……
这些摘下面具、掏出良心的忏悔,让我看到一个少有的善良的人!
出于善良,他思考自己的软弱。他看清楚了,革命胜利后,必然要镇压所谓敌人。他恐惧,他屈服了,选择了忍辱负重,就像他笔下的觉新,内心清醒、矛盾,所以痛苦;他又不是觉新,晚年,他不再沉默,当人们都表白自己是文革的受难者时,他要自我忏悔,要偿还欠债……
我曾从武康路的巴金故居向西,沿着梧桐树下的便道走向复兴西路的柯灵故居,想起巴金说过的:“托尔斯泰好像在路旁树枝上挂起了一盏灯,给我照路……”其实他也是一盏灯,在为活着的人照着路……
巴金故居 罗雪村 绘
书籍信息
《我画文人肖像》/副刊文丛
作 者:罗雪村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1月
价 格:29元
讲座推荐
活动︱“猫博士”带你品故居——巴金故居系列互动体验课程4月开启!
编辑:忻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