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巴金故居“青少年《随想录》朗读大赛”获奖名单公布!
巴金故居“青少年《随想录》朗诵大赛”于2016年4月举行,每月一次网络投票,于2016年10月结束,共收到个人录音作品125件,嘉兴分赛区20多所学校近百名学生参与比赛,历经初选、复选,选出个人参赛作品30件,分赛区作品9件进入终选。
6月22日,巴金故居邀请三位著名配音演员、朗读艺术家为评委,经过三个小时认真听选、评比,得出最终获奖结果。评选结束后,三位老师肯定青少年朋友亲近经典文学作品的态度,对录音做了生动的点评,并对青少年朋友的朗读技艺提出许多切中肯綮的建议。
评委们认真细心聆听品,权威打分。
名师评委
方 舟
上海广播电视台 播音主持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播音指导;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科负责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上海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1994年6月,获首届全国广播电视十佳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1994年5月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95年5月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上海市第七届市党代会代表;第十届、第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曾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早新闻》播音员,主持过《太阳神天天点播》、《怀旧金曲》、《美文妙律》、《雀巢咖啡音乐时间》、《横滨上海新电波》、《飞越太平洋――上海洛杉矶友情双通道》等音乐和谈话类节目。曾多次担任上海重大文化活动的播音主持工作:担任1993年第一届东亚运动会现场主播,1994年上海国际电视节现场主播、2001上海APEC会议大型烟火晚会转播主播、世界著名轻音乐团曼陀凡尼上海音乐会的主持等等。
现场点评:
朗诵最重要的是“说什么、怎么说、对谁说”,拿到一个作品,需要从三个角度去思考。
第一,最重要的是“说什么”,要对作品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录音作品容易有一个问题,就是自言自语,读书调,这种语调没有把作品化为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从读到说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花的心思,用的功夫,要通过不断地熟读,了解作品之后变成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这时候就是一个真诚说话、真诚表达的状态。
第二,“说什么”。“怎么说”要在理解了“说什么”之后,我们的情感处理才会有依据,朗读才能感染人。情感的表达、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的处理,重音、节奏、停顿、连接都是要有依据的,这些依据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入表达的手段和方法。而读书调则是自由、随意的,模仿的语调则是情感没有依据。
第三,“对谁说”,录音作品多数像是自言自语。我们拿到了作品,读来自己非常感动,就要思考为什么要对别人说,想跟谁来倾诉我的情感、我的理解、我的感悟,所以要找到表达的对象,这样表达情感才有方向、才有感染力。既然是朗读大赛是有对象的、有听众的,需要跟对象产生情感的共鸣。
名师评委
刘家祯
著名配音演员,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节目主持人,国家一级演员。1988年考入上海电视台演员译制部任配音演员,二十多年里,他用自己的声音塑造了几千个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1993年2月起兼任《纪录片编辑室》栏目主持人,他诚恳、儒雅、稳健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博得了专家学者们的赞赏,该栏目荣获全国海外电视节目“优秀栏目”奖和首批“上海市媒体优秀品牌”。2004年调入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任专职主持人。目前主持的栏目有《纪录片编辑室》、《往事》。
现场点评:
有几个作品还是很打动人的,显然,他们是做过功课的。要想朗诵好一段作品:
第一,要研究作者。朗读的目的是什么?是打动人,至少是和大家分享作者的情怀、自己的情怀。如果不研究作者,恐怕很难开口,因为你不知道作者的身世,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写的文章,文章究竟要表明什么,表达什么样的情绪,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另外,拿到一篇作品后,要做基础性的工作,我们(配音演员)都有查字典的习惯,拿到文章第一件事,要把不太明确的字词,必须要搞明白,包括读音、语言的逻辑、语调的重音。
第三,要把自己的态度放进去,不能“千人一调”,大家互相影响,这就是没有把态度融入在作品当中,去丰富它。
另外是表达技巧的问题,嘉兴赛区的选手年纪略长,有了一些生活经历,理解能力强一些,表达手段相对于年少的孩子较为丰富,这样他们的感染力确实更胜一筹。
我们自己要时刻提醒自己,要有感而发,由衷地说话,真诚地表达,不要追求形式上的东西,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要符合艺术规律,要多听、多看、多学习,汲取别人的长处,尤其是电视、广播电台有经验的艺术家的。前阵子我看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栏目,有一期给我体会特别深,有一位作家,一个父亲,他念了一封给儿子的信,听得我是热泪盈眶、泪流满面,这位作家声音未必有职业演员好,形象也未必有职业演员好,但是为什么能打动人,因为他用心了,他质朴地、毫无造作说出了心里话,而且他在说的时候是有对象的,这个对象在他的心里,那就是他的儿子。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他表达出来了,而且是那样的真诚。所以这个值得我们学习,怎么就能打动人。
演员走上舞台,无论是扮演角色,还是朗读作家作品,目的是打动人、感染人,用艺术的手段、用美的方式最终就是打动人。如果任何一个作品出来,人们听得无动于衷,那等于没有。巴金、鲁迅写那么多的文章那是有号召力的,就像投枪、像匕首,给敌人以震颤,为什么?道理都是一样。作者用笔来表达,我们用语言、用肢体来表达思想、情怀,去感染人。
名师评委
赵 静
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上影演员剧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中国上海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上海朗诵协会副会长、上海书画院画师。1973年参加工作。1976年步入电影行列。拍摄的影片有:《新风歌》、《巴山夜雨》、《海之恋》、《车水马龙》、《笔中情》、《街上流行红裙子》等十多部电影、电视剧上百部集,并多次获奖。1985年至1987年至北京电影学院明星班进修。至今仍活跃在银屏、舞台上。
现场点评:
举办“青少年《随想录》朗读大赛”本身是件非常好的事情,特别有意义,是有主题的。今天听的都是《随想录》的选段,巴金在写的时候对事、对人、经历的事情有感而发的,能参加这个评选对我们也是学习。
第一,在朗读时,要跟着作者的笔触,跟着作者对事物的认知去体味作者的心理,理解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在理解作者当时情况、时代背景以后,再读出来是不一样的。前面听到最小的小朋友是9岁,她能把这样的作品朗读出来,总体是好的。学生朗读作品就是拿着课本在读,读顺了,当中没有断句、没有破句,仅此而已。在此之前,普通话标准、字词查明白,是基本功课。总体来说,没有特别的腔调,这是肯定的。要有“视像”,对面没有人,但要看到一个完整的人在你对面。比如讲到山、海、森林,在读的时候,我们脑子里要有山,是什么样的山,有没有树、草、生物,这都要想到的,如果你没有想到,这个就是朦胧的,读出来感觉不一样。目前,最主要对作品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引导者也要负起责任。我们作为语言工作者,如何把正确的四声表达,最基本的东西教给学生,生活中是怎么说话的,在朗读中不要再添加进去了,老师在教学生“应该拿个腔,拿个调”,干嘛那么说话呢?生活中没有那样,那是画蛇添足的。最基础的教学,老师应该走在学生前面,要带进去。
请你们重视语言,语言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重视自己的语言,才能教好学生。
表达技巧建议:
“语言的视像”,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到,然后表述出来。要有“视像”,对面没有人,但要看到一个完整的人在你对面。比如讲到山、海、森林,在读的时候,我们脑子里要有山,是什么样的山,有没有树、草、生物,想清楚了,感觉就会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一样。
除了对作者创作背景,对作者本身的理解之外,对整个文章本身要有分析,就知道文章结构铺排,重点在哪,起承转合是怎样的,理解了之后就变成了情感的抑扬顿挫,有准确的依据。在表达的时候非常重要的是对文字内在语的解读,对作者的弦外之音的理解,要情感中表达的寓意就很丰富。
“内在语”也是台词课上的重要一课,不要去念台词本身,而要念它的“潜台词”。台词本身的意思都理解,潜台词也掌握得准确,言外之意表达准确肯定是没错的。有些同学也知道一篇作品的起承转合,要安排一个高潮,在结尾之前有推上去,有余音绕梁的感觉,这种设计一听就听得出来,但未必准确,他还没有理解作品。有些作品并列的句子,把它处理成要推向高潮是没必要的,只要身临其境感受它就可以,都是细节的,就是淡淡的,说得很平常,结束了,仅此而已。要看到对象、听到回响、甚至闻到芳香,不要急着说下一句,感觉一下,再说出来还是回到最简单的,有感而发,要有语言的“视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
作品中出现的问题:
语言面貌:韵母n/ng等问题较多,前后鼻音,声母问题不大。而且为什么那么多孩子朗读全是一个调呢?上句读完就是下句,关键是没有过心,没有过脑,没有有感而发,甚至是机械地在读,这种机械还是固定模式,有的尾音永远是降调,有的尾音还上扬,同学之间还有影响,似乎这就是朗读。
字词读音的准确,比如:复(fu四声)杂读成(fu三声);爪(zhao三声)牙读成(zhua三声);张牙舞爪(zhao三声)读成(zhua三声);粗糙(cao一声)读成(cao四声);为(wei二声)私心杂念所困扰读成(wei四声),这里的“为”是“被”的意思,字音上出错率比较高的。
配乐方面,有些同学们选的音乐还是不错的,和作品比较吻合,因为他理解作品,所以对音乐是有要求的,至少选音乐的人是理解这篇文章。但有些蛮吃亏的,本身朗诵得还不错,但音乐在跟他PK,在你争我夺,本身音乐的意境和文章就不对,气氛就不对,而且音量那么大,同学们在上面太受压抑,太受影响,直接影响到他的比赛结果,这一点值得大家注意,。音乐用得好,起到烘托、渲染,帮助朗读者进入情境,更好地感染人,但用得不好真的是做减法,所以不要滥用音乐。
获奖名单
一等奖
金一诺
《寻找理想》
嘉兴一中
庄沪琪
《怀念萧珊》
上海市南洋中学
吉佳叶
再谈《望乡》
上海市南洋中学
二等奖
冯溢昕
《愿化泥土》
嘉兴一中
姚雨佳
《愿化泥土》
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
甘秉宸
《观察人》
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
李妍
《我的名字》
嘉兴市实验小学
孙怿飞
《说真话》
嘉兴一中
三等奖
赵雅琪
《鹰的歌》
嘉兴一中
唐怡清
《愿化泥土》
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高乐
《愿化泥土》
嘉兴一中
陈佳宜
《西湖》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郭书畅
《愿化泥土》
梅陇中心小学
潘玮玮
《再访巴黎》
翁景瑜
《愿化泥土》
平湖市稚川实验中学
沈歆艾
《怀念烈文》
上海市南洋中学
涂艺
《把心交给读者》
上海市南洋中学
朱乐怡
《遵命文学》
上海市南洋中学
鼓励奖
黄丽安
《寻找理想》
上海市实验学校
李子鸿
《友谊》
上海市南洋中学
冉小曼
《核时代的文学》
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
孙思婕
《友谊的海洋》
上海市南洋中学
赵煦
《再忆萧珊》
上海市南洋中学
杨诗琦
《友谊的海洋》
秦逸
《真话集—小端端》
上海市南洋中学
曹辰玮
《中国人》
上海市南洋中学
何易
《大镜子》
程钰雯
《小人、大人、长官》
工作人员已向获奖同学邮箱发送了正式的书面通知,请注意查收,以上没有回复确认个人信息的同学,也请您尽快回复邮件确认您的个人信息,谢谢!
本次活动的颁奖典礼将在八月举行,请密切关注巴金故居官方微信公众号,我们将对此活动进行后续报道。谢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更多精彩请点击:
活动 | 秦来来:“海派文化讲座——大世界的前世今生”于7月13日开讲!
憩园讲坛︱坂井洋史:郭沫若早期文学观重探——读《女神》《山中杂记》《文艺论集》(内容摘要)
资讯︱七十年,情系两岸的文学守望 ——《巴金和他的朋友们》图片文献展在台开展
整理:饶悦、茹佳
编辑:忻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