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8 | 王伟歌:我在“旧”书堆中遥望……
点击“巴金故居”关注我们
王伟歌
主要工作为资料整理和保藏
我 在“旧”书堆中遥望……
今春被两篇文章“扎心”了:《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和《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我的同龄人?我被时代抛弃了?我还脱发了,我……
我恐慌了,有好几秒!我开始遥望,在“旧”书堆中遥望……它们就像一座山,在不断增高,我站在山下,看不见又看得见远方。它们就是矿石,近在我身旁,不确切有哪些品种,等着被开采和闪光。我正是和这些“旧”纸堆为“伍”,看着书架一行行,一排排被摆满,其实,原来我也一直在采“矿”。好吧,这是写工作总结,那就挑两个小事简单说一下吧。
我把单位的复印纸用完了
今年一月份,我参与了《谌容文集》相关资料的整理工作。
前期主要是查找资料。那段时间常跑上海图书馆,由于去得比较密集,以至于有一次复印处的工作人员问,“你怎么最近好像天天来复印?我每次值班都能碰到你。”其实,除了复印,我还去图书馆信息处下载打印过。而且打印复印之前,我先找个角落或空地用手机把所要的信息拍照留存了一份,因为有些旧书刊装订的太厚,靠近书缝的部分印不出来或是模糊的。
上海图书馆借阅的短信通知
中期在《谌容著译系年1975-1983》的基础上,对1983年以前的进行补充和修改,并整理出谌容1984年以后作品系年。如果说复印属于“体力”劳动,那这个多少算“智力”劳动吧。由于1983年以前的系年,凡是书中有谌容文章或作品的都列举出来了,于是我也这么干了!但问题就出在这里,现在网络的发达,查找资料的便捷都是以前无法想象的。我把自己能找的到有关的书刊都一一补充进去。中间与领导沟通过,但陷在信息海洋中我“偏移了航向”。初刊处?我找得这个是最早刊登的出处吗?可不能错了啊!不行,再找找。就这样,像“强迫症”一样,用自己所有能查到的资源,原来6页的内容,我给扩充到了28页!自然又删减,最终形成了18页的《谌容创作年表(1975-2015)》。
最后《谌容文集总目》确定后要复印这些资料。其中那23厘米厚的书也是要复印的,打印和下载的资料总数没有确切统计过,但一个结果是,我把单位的复印纸用完了,还转借了一部分。这里面还包括我“犯错误”多印、漏印又补印的一个,蠢事就不具体展开了。
我们收到了“感谢”
7月初我们接收到了钱锺书侄女捐赠的书刊资料,全部共328册,其中中文书刊184册,外文书刊144册,戏剧录像带5盒。我们每本书刊登记了书名、责任者、出版社、版次、页码、定价、从书项、装帧、题签等十余项信息,之后再分类、上架。按一本书登记10字算,328×10=3280字,关键我用的古董电脑一上午最多的时侯死机了四次,四次,四次!
后来有一天我收到了一条信息,领导说对方“感谢对这批书理的非常细致周到。她们非常感谢!”虽然当时不是第一时间看到和回复,但丝毫抑制不住那个开心啊。哈哈。后来又一想,做的好是应该的,要是整理的不好,那就是失职了,冷静,冷静!
面对这如此丰富和不断增加的资料,前期的基础信息的登记,仅仅是第一步,最基本的一步。“钻石”之所以珍贵,除了稀有,更在于打磨中融入的“智慧”,是脑力结晶。我在守矿,采矿,但如何“整理”和“打磨”才能真正或更好的发挥他们的功用,洗尽铅华“心”从容,让它们拥有着好莱坞潜质的资源,向高分荧幕大片靠近,加油!2018已悄然离去,无论台前或幕后,无论失误与成功。
小
编
滴
话
小歌是故居的资料保藏与整理人员。她很少待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不是在资料仓库,就是在去资料仓库的路上;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许多珍贵的资料如民国时期的老书、巴金等文化大家的签名本、当年的写作手稿等都是经过她的手一一入库的,这双手揭开了时间的封尘,触摸了历史的结晶,可是值老鼻子钱了!
彩蛋
新歌推荐:书堆之上
作词:王伟歌(新华语乐坛天后)
编曲:自行脑补(参考《月亮之上》)
我在遥望,书堆之上,
有多少宝藏在这里被隐藏。
覆着灰尘,触到孤凉,
我和你相遇相伴在整理的路上。
生命已被牵引,潮落潮涨,
让你们发光,我心安放。
……
更多精彩请点击:
回眸2017 | 王伟歌:灭小强一只两只三只四只不停息,整书刊一本两本三本四本码整齐
回眸2016︱王伟歌:掐指一算,库房抗过“洪”,物品 “搬移”十次
回眸2015︱王伟歌&张竞文:“幕后惊魂夜”——抗战诗文朗读会侧记(二)
撰文:王伟歌
编辑:张瑞琪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