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春阅读-日进斗金(8) | 巴金:愿化泥土——随想录九十六

巴金故居 2021-02-13

点击上方“巴金故居 ”可以订阅哦!

编者语

  2019年春节来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迎新春,巴金故居在这期间,为您的精神世界增添财富,推出“日进斗金,每日读巴金”系列主题阅读,让巴金先生的作品伴随着您度过新春佳节。我们还邀请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先生为大家做了题解、注释和导读,让大家在美好的假期中,尽享阅读的乐趣。

  一寸光阴一寸金,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每日读巴金,点石能成金。


巴金

愿 化 泥 土

           ——随想录九十六

  1982年11月7日,巴金在书房中不慎跌跤,致左股骨隆间骨折,住华东医院治疗,一直到次年5月16日才出院;1983年10月23日又因帕金森氏症住院,到次年5月才出院。《愿化泥土》就是第一次出院后的产物。1983年7月初,巴金在致冰心的信中描述出院后的情况:“我出院一个多月,仍是一个病人。我的情况比您想的糟一些。在医院里无人管,出院后忙着治疗。现在才懂得我们有些制度的缺点。”“写字吃力,不发牢骚了。幸而我还能拿笔,还可以写我的《随想录》。”(《巴金全集)》第22卷第390页)在随想录九十七《病中》(一)中,巴金谈到生病住院的情况:

  整整七个月我不曾在书桌前坐过片刻。跟读者久别,我感到寂寞。我是去年十一月七日晚上在家里摔断左腿给送进医院的。在好心的医生安排的“牵引架”上两个月的生活中,在医院内漫长的日日夜夜里,我受尽了回忆和噩梦的折磨,也不断地给陪伴我的亲属们增添麻烦和担心(我的女儿、女婿、儿子、侄女,还有几个年轻的亲戚,他们轮流照顾我,经常被我吵得整夜不能合眼)。我常常讲梦话,把梦景和现实混淆在一起,有一次我女婿听见我在床上自言自语:“结束了,一个悲剧……”几乎吓坏了他。有时头脑清醒,特别是在不眠的长夜里,我反复要自己回答一个问题:我的结局是不是就在这里?我忍受不了肯定的回答,我欠下那么多的债,决不能这样撒手而去!一问一答,日子就这样地捱过去了,情况似乎在逐渐好转,“牵引”终于撤销;我也下床开始学习走路。半年过去了。(《病中(一)》,《巴金全集》第16卷第460页)

  在随想录一一三《病中》(四)中,巴金谈到了写作《愿化泥土》的情况:

  我重新拿起笔续写《随想录》大约在回家后的一个半月。我整天在楼下活动,大半在太阳间里。这里原先是走廊,我摔伤后住院期间给装上玻璃门窗,成了太阳间。坐坐,走走,会见探病的亲友,看看报纸,这就是我的日程。我通常坐的是藤椅,没有扶手我就起不来。太阳间里光线好,靠窗放有一架缝纫机,我常常想,不要桌子,在这里写字也行。后来身体好了些,我觉得手也得动一动,写字也是一种锻炼,便在楼上拣出一叠稿纸,端一个长方小木凳放在铺了台布的缝纫机前,坐下来开始写作。起初圆珠笔或自来水笔真像有千斤的重量,写一个字也很吃力,每天只能勉强写上一百字光景。后来打了多种氨基酸,疗程还未结束,精神特别好,一坐下来往往可以写两三个小时。本来我试图一笔一画地一天写百把字来克服手指的颤抖,作为一种锻炼,自己心安理得,不想有一位老友看了我的字迹很难过,认为比我那小外孙女写的字还差。他几次劝我改用录音器或者找人代笔,他忘了我是一个病人,我也无法使他了解我的心情。我只好照我自己的想法做下去。这样回家后的第一篇文章居然写成了。就是《愿化泥土》。为什么先写它?因为我在摔伤前开了头,写了这篇“随想”的前三段。八个月后我接着以前中断的地方续写下去,并不困难,我顺着一条思路走,我的感情是一致的。在病中我想得最多的也还是对家乡、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情。这些感情几十年来究竟有多大的变化,我很想弄个明白。……单单表示心愿是不够的,只有讲了真话,我的骨灰才会化做泥土,留在前进者的温暖的脚印里,温暖,因为那里有火种。(《病中(四)》,《巴金全集》第16卷第536—537页)

  本篇最初发表于1983年7月3日香港《大公报·大公园》,后收入《随想录》。

  最近听到一首歌,我听见人唱了两次:《那就是我》[一]。歌声像湖上的微风吹过我的心上,我的心随着它回到了我的童年,回到了我的家乡。近年来我非常想念家乡,大概是到了叶落归根的时候吧[二]。有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三年半了。我访问巴黎,在一位新认识的朋友家中吃晚饭。朋友是法籍华人,同法国小姐结了婚,家庭生活很幸福。他本人有成就,有名望,也有很高的地位。我们在他家谈得畅快,过得愉快。可是告辞出门,坐在车上,我却摆脱不了这样一种想法:长期住在国外是不幸的事。一直到今天我还是这样想。我也知道这种想法不一定对,甚至不对。但这是我的真实思想。几十年来有一根绳子牢牢地拴住我的心。一九二七年一月在上海上船去法国的时候,我在《海行杂记》中写道:“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三]一九七九年四月再访巴黎,住在凯旋门附近一家四星旅馆的四楼,早饭前我静静地坐在窗前扶手椅上,透过白纱窗帷看窗下安静的小巷,在这里我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却是北京的长安街和上海的淮海路、杭州的西湖和广东的乡村,还有成都的街口有双眼井的那条小街……到八点钟有人来敲门,我站起来,我又离开了“亲爱的祖国和人民”。每天早晨都是这样,好像我每天回国一次去寻求养料。这是很自然的事,我仿佛仍然生活在我的同胞中间,在想象中我重见那些景象,我觉得有一种力量在支持我。于是我感到精神充实,心情舒畅,全身暖和。

  我经常提到人民,他们是我所熟悉的数不清的平凡而善良的人。我就是在这些人中间成长的。我的正义、公道、平等的观念也是在门房和马房里培养起来的。我从许多被生活亏待了的人那里学到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意义。越是不宽裕的人越慷慨,越是富足的人越吝啬。然而人类正是靠这种连续不断的慷慨的贡献而存在、而发展的。

  近来我常常怀念六七十年前的往事。成都老公馆里马房和门房的景象,时时在我眼前出现。一盏烟灯,一床破席,讲不完的被损害、受侮辱的生活故事,忘不了的永远不变的结论:“人要忠心”。住在马房里的轿夫向着我这个地主的少爷打开了他们的心。老周感慨地说过:“我不光是抬轿子。只要对人有好处,就让大家踏着我走过去。”我躲在这个阴湿的没有马的马房里度过多少个夏日的夜晚和秋天的黄昏。

  门房里听差的生活可能比轿夫的好一些,但好得也有限。在他们中间我感到舒畅、自然。后来回想,我接触到通过受苦而净化了的心灵就是从门房和马房里开始的。只有在十年动乱的“文革”期间,我才懂得了通过受苦净化心灵的意义。我的心常常回到门房里爱“清水”恨“浑水”的赵大爷和老文、马房里轿夫老周和老任的身边。人已经不存在了,房屋也拆干净了。可是过去的发过光的东西,仍然在我心里发光。我看见人们受苦,看见人们怎样通过受苦来消除私心杂念。在“文革”期间我想得多,回忆得多。有个时期我也想用受苦来“赎罪”,努力干活。我只是为了自己,盼望早日得到解放。私心杂念不曾消除,因此心灵没有得到净化。

  现在我明白了。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它不是形式,不是装模作样。主要的是严肃地、认真地接受痛苦。“让一切都来吧,我能够忍受。”

  我没有想到自己还要经受一次考验。我摔断了左腿,又受到所谓“最保守、最保险”方法的治疗。考验并未结束,我也没有能好好地过关。在病床上,在噩梦中,我一直为私心杂念所苦恼。以后怎样活下去?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漫长的不眠之夜仿佛一片茫茫的雾海,我多么想抓住一块木板浮到岸边。忽然我看见了透过浓雾射出来的亮光:那就是我回到了老公馆的马房和门房,我又看到了老周的黄瘦脸和赵大爷的大胡子。我发觉自己是在私心杂念的包围中,无法净化我的心灵。门房里的瓦油灯和马房里的烟灯救了我,使我的心没有在雾海中沉下去。我终于记起来,那些“老师”教我的正是去掉私心和忘掉自己。被生活薄待的人会那样地热爱生活,跟他们比起来,我算得什么呢?我几百万字的著作还不及轿夫老周的四个字“人要忠心”。(有一次他们煮饭做菜,我帮忙烧火,火不旺,他教我“人要忠心,火要空心”。)想到在马房里过的那些黄昏,想到在门房里过的那些夜晚,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我多么想再见到我童年时期的脚迹!我多么想回到我出生的故乡、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马房的泥土。可是我像一只给剪掉了翅膀的鸟,失去了飞翔的希望。我的脚不能动,我的心不能飞。我的思想……但是我的思想会冲破一切的阻碍,会闯过一切难关,会到我怀念的一切地方,它们会像一股烈火把我的心烧成灰,使我的私心杂念化成灰烬。

  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

  我惟一的心愿是:化做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九日。

[笺注]


[一]《那就是我》,抒情歌曲,作于1982年。词:陈晓光;曲:谷建芬。歌词全文如下:


  我思恋故乡的小河

  还有河边吱吱歌唱的水磨

  我思恋故乡的炊烟

  还有小路上赶集的牛车

  我思恋故乡的明月

  还有青山映在水中的倒影

  噢,妈妈

  如果你听到远方飘来的山歌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噢,妈妈 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噢,妈妈

  如果有一支竹笛向你吹响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我思念故乡的渔火

  还有沙滩上美丽的海螺

  噢,妈妈

  如果有一叶风帆向你驶来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就是我


[二]自1960年冬至1961年初那一次回故乡成都之后,至写这篇文章,巴金已经有22年没有回故乡了。巴金最后一次回到故乡是1987年10月,也就是写这篇文章的四年之后。


[三]巴金在离开故国奔赴法国的时刻所写的文章,其中写道:“踏上了轮船的甲板以后,我便和中国的土地暂别了,心里自然装满了悲哀和离愁。开船的时候我站在甲板上,望着船慢慢地往后退离开了岸,一直到我看不见岸上高大的建筑物和黄浦江中的外国兵舰,我才掉过头来。我的眼里装满了热泪,我低声说了一句:‘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我恨你,我又不得不爱你。” (《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巴金全集》第12卷第9、10页)

导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祖国、人民的情感,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焦灼和如何通过咀嚼苦难来净化自己的灵魂的心志。古人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话,阅读这样的文章,最重要的是把握作者的情感的起伏,体会每一次情感变化的细微之处。有真情才有这样的好文章,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有准确地表达内心情感的语言。语言可以组织,但情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无法编造和刻意组织。

  作家方敬曾经谈到过巴金散文的特点:“巴金热爱生活,志在创造理想的生活。他正义、正直、正大的美德与他高尚纯洁的感情在他的作品里融合而产生了他的人格精神力量。”“作家与作品,就是真人与真文,先有其人,然后才有其文。巴金说:‘作品的最高境界与写作生活的一致,是作家同人的一致,主要的意思是不说谎’。”“一切艺术都不是玩弄技巧,而要的是真情实意,朴言素语,绝不是虚情假意,花言巧语。……露真我,勿隐我。作家是天真的,是不失赤子之心的。我曾在一首诗里赞美巴金的为人与为文,像生活本身那样真实,像语言本身那样朴素,像时间本身那样公正。”(方敬《巴金散文读记》,《巴金与中西文化》第311、311、311—312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版)

  关于《愿化泥土》,冰心也有过精短的评价:

  在《愿化泥土》这篇里,他说:

  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

  “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这使我猛然想起龚定庵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之句,它代表了一切热爱祖国,热爱后人的“温暖的脚印”的人的愿望。(《读巴金的〈随想录〉》,《冰心七十年文选》第623页)

新年快乐

HAPPY NEW YEAR

◆ ◆ ◆ ◆

编辑:张瑞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