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将我热爱的巴金研究坚持下去,以丰润自身之生命——青年论坛获奖学者感言
点击巴金故居关注我们
第十三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
为了纪念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以及他和他们同时人走过的岁月,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故居共同主办的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已结束了北京首站,10月19日巡展第二站在大连开幕。第十三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也随之于大连启幕,进行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
在悠扬的小提琴声中,大连展拉开了帷幕。开幕式上,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代表巡展主办方,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总编辑张田收代表大连主办方分别致辞。大连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人文学部主任张祖立教授,大连日报编委王晓飞,大连市政协委员、大连书画院院长李元,大连日报文化专刊部主任、高级编辑左正红,大连市文博艺术馆王瀛,巴金故居副馆长吕争作为主办方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臧永清、毛时安、余佐赞、张燕玲、刘红梅、李怡、坂井洋史、山口守、李存光、陈子善等数十位海内外奔赴大连参加第十三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者、专家,与辽宁文学界的数位知名作家、学者同时出席了巡展开幕式。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立民担任主持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背景音乐由沈阳音乐学院杨平副教授组织的求精艺术中心的小室内乐队倾情演绎。
参与第十三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随后转赴会议现场,研讨会正式开幕。
研讨会上,评审专家对本次青年论坛征文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青年学者进行颁奖并对他们表示祝贺。
左起依次为:陈诗琼、熊静文、操乐鹏、赵丹、许海洋、朱厚刚
一等奖
操乐鹏:
平明出版社的文学译介与出版活动考释——兼及文学翻译的当代转折
二等奖
赵丹:
与《社会日报》的论战——论左翼对无政府主义者巴金的收编
熊静文:
公与私:巴金小说中的家庭书写及其观念演变
三等奖
许海洋:
曹涵美绘巴金《家》连环画初探
陈诗琼:
论巴金《寒夜》中的“自我”问题
朱厚刚:
从“激流三部曲”看巴金的矛盾心理
鼓励奖
刘锐:
厦门地方报纸所见巴金文献摭谈——兼为《巴金研究资料汇编(1922—1949)》补遗
郭晓斌:
作为现代散文家的巴金的起点——《海行杂记》的创作与版本考察
张彤:
浅析《憩园》中的三重论辩主题
任贵菊:
论巴金“激流三部曲”的话剧改编
徐燕芳:
论巴金文学序跋的深层结构
一等奖
操乐鹏
平明出版社的文学译介与出版活动考释
——兼及文学翻译的当代转折
操
乐
鹏
平心读书,研究方向为翻译文学史、小说史。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在读博士生。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信息
论文摘要
1949年以后,出版体制的变更牵动着文学翻译的当代转折。在公私并存的出版格局中,私营的平明出版社一仍延续着民国出版的向例;以巴金为中枢汇聚起一批卓越的著译群体,拥有着甚至超过国营出版社的编校力量。在向苏联一边倒的文学译场中,平明出版社既有趋时的一面,又始终坚守着译介的文学本位与经典意识。1956年,与时代共名并不太合拍的平明出版社并入新文艺。至此,出版事业的民国遗续被截断,文学翻译结束了五十年代初期的混杂局面,进入了翻译计划化、一体化的框范。本文聚焦于平明出版社的成立运营、译介出版、组稿约稿、翻译校阅、翻译丛书、人事关系等,将关涉平明出版社的译家、译业与译事过程化、细节化,追索与呈现平明出版社同建国初期文学译场的合流与抵牾处。当代文学翻译转折的轨迹,于平明出版社的文学译介及出版活动中,历历可见。
获奖感言
感谢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青年论坛提供的平台!感谢巴金故居、巴金研究会诸位老师的勤谨工作!此次征文活动采用终评匿名评审的方式,不论“出身”、“辈分”与“亲疏”,在目下的学界会议机制中,自有一股正气与雅量。主办方揽过干粮、车马之资,体谅在读研究生的经济实况,也平添几分对晚学的厚意与温情。
拙文忝列其中,内心更多的是不安。触摸史料,时时感受着四五十年代巴老和他的翻译家朋友们的聚散与哀乐。如何在“转折”的历史纵深处敷陈与展演译家遭际和译业递嬗,怎样在文学史与翻译史的勾连质诘中体认“当代”文学的涵容和衍变,将待更具学理性的探勘。
数年前,有老友斩获上一届的青年论坛评奖,那时还未能读博的我曾耳闻会议景况。此番我也得以参与,向主办方再致谢忱!
愿青年论坛赓续巴金精神,常办常青!
二等奖
赵丹
与《社会日报》的论战
——论左翼对无政府主义者巴金的收编
赵
丹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访问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巴金研究,茅盾研究。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信息
论文摘要
在1936年与《社会日报》的论争中,巴金受到了激烈的人身攻击,谣言背后是“国防文学”的作家对作为对立面的巴金的批判和“收编”。小报以造谣的方式参与文坛,体现出其小市民趣味以及对民族解放运动的浅薄理解,这种倾向也受到鲁迅、巴金等文学家的批判。左翼作家以远离劳动大众和远离抗战文学批判巴金,不符合巴金的创作事实,是以阶级论的单一视角观察巴金的创作,巴金坚持的无政府主义立场之抗战观念成为其视觉盲区,体现出“国防文学”作家们出于宗派主义倾向导致的审美单一视角。
获奖感言
感谢巴金研究会授予我这个奖项,感谢巴金研究的诸位前辈对我的论文的审阅,以及对我的鼓励。能够进入巴金研究,与我爱的巴金文学日夜相伴已经是一种荣幸;能够亲近巴金研究会这样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更是让人倍感甜蜜。
与很多老师尽管才是初见,我却在日夜文献的摩挲中感觉与各位老师相交甚久;也感谢各位前辈的研究为我们后来者提供了无穷的便利,我便是如登台阶一般借助各位老师温润的话语,去触摸巴金更为真实的令人感动的面容。也因此更为感激我的导师孙郁老师,是他同意我以自己感兴趣的巴金为题,并不断给予各种支持和鼓励,感谢我的恩师钱振纲老师、周立民老师、李怡老师等各位老师在我成长过程中的不断帮助,还有更多老师不及提到;我现在尽管成绩仍旧很小,但是我希望能够将我热爱的巴金研究坚持下去,以丰润自身之生命。
熊静文
公与私:巴金小说中的家庭书写及其观念演变
熊
静
文
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现供职于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综合编辑部。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信息
论文摘要
家内与家外、公与私在中国人的思想与日常生活中是一个相互牵扯、不断衍生的话题。“五四”时期的伦理革命带来了个人、家、国关系的巨变,公与私在现代社会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影响着家中人的行为模式。巴金的家庭书写丰富了家/国、公/私问题的思考,“激流三部曲”中的新青年高扬“破家—革命”的公共话语,“爱情三部曲”中的公私冲突则让革命者在革命与家庭、爱情间纠葛往复,《憩园》《寒夜》中知识者对家内与家外的处理方式更为多元、丰满。笔者试图以“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憩园》、《寒夜》为核心文本,通过巴金的家庭书写,梳理巴金对五四家庭革命观念的演绎、修正、反思过程,探讨公私价值伦理的丰富内涵以及家庭问题的复杂性,期以对现代人的公/私、家内/家外的现实问题有所助益。
获奖感言
这次参加青年论坛征文能够获奖,我感到非常荣幸,感谢主办方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向学界的前辈老师们面对面地请教、交流,李存光老师、陈子善老师、李辉老师、周立民老师、坂井洋史老师、山口守老师等等,都是我非常仰慕的学者,能够近距离接触,我感到非常开心;感谢评委老师和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王伟歌老师统筹会务,通知消息、安排行程等,细心周到;另外,也要感觉我的导师朱晓江老师长期以来的悉心指导和家人朋友的支持。
巴金说:“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能够用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青年时代的思想,留存成长的印记,对我来说也十分珍贵。我希望自己以后能有更多的沉淀、更多的思考,也祝愿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和青年论坛越办越好!
三等奖
许海洋
曹涵美绘巴金《家》连环画初探
许
海
洋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师从陈子善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信息
论文摘要
巴金长篇小说《家》问世以来,各种艺术改编层出不穷。笔者新近发现了1942-1943年《海报》连载“曹涵美画巴金原著《家》”连环画。通过探察《海报》连载该连环画的背景和始末,分析曹涵美画《家》的风格和特点,同时引入1941年版《家》“连续画本”与之进行比较研究,讨论巴金《家》不同连环画的不同风格,进一步探明曹涵美绘《家》连环画的独特性,呈现巴金小说《家》图像化改编的魅力和影响。
获奖感言
与巴金先生的《家》初次相见,觉慧那敢于冲破一切藩篱、在重重矛盾与纠结中不断找寻自我的勇气,就深深感动了刚入大学的我。正因如此,我才决定继续深造。从椰林栉比、紫荆花香的海南师大,再到浪漫梧桐、金桂醉人的华东师大,尽管我所研习内容已从对《家》的接受研究,转向了中国新文学小说通俗化研究,但在不断搜集、整理相关史料过程中,总能与巴金及其作品不期而遇。
曹涵美绘巴金《家》连环画,一次意外又美好的相遇,使我获得了参加此次青年论坛的机会。巴金《家》在1940年代出现了多种艺术形式的改编,曹画以直笔勾勒的简洁笔法和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呈现为特色,不仅成为《家》重要的副文本,同时也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在中国现代连环画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此次获奖实属幸运,感谢此次会议主办方,更为感谢辛苦评审的各位老师,有你们对青年学子的鼓励与支持,我们才更有信心和勇气努力前行。
感谢我的博导陈子善教授、硕导邵宁宁教授,两位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一直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陈诗琼
论巴金《寒夜》中的“自我”问题
陈
诗
琼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信息
论文摘要
本文聚焦《寒夜》中的“自我”问题,说明巴金以小说的形式、以无政府主义者的身份控诉了40年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并对此制度下的“自我”寄与同情和批判。巴金以40年代抗战的现实和作家切身经验为契机对现代中国人的“自我”进行感性描摹,通过这部小说呈现了批判继承20年代“五四”精神的可能。
获奖感言
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认可和巴金研究会、巴金故居等主办单位为青年学人提供的平台,使我能有幸到大连参加今年的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聆听各位前辈学者和同辈学人的发言,这次的经历将是我后面学术研究的指明灯。
在写论文的时候,经历了写作的困难,感谢李国华老师的指导,张屏瑾老师以及其他老师也给予了宝贵建议,我的几位同学在资料收集方面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巴金是一位经历丰富、成就巨大的作家,巴金研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这次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个起点,将鼓舞我继续在巴金研究和文学研究的路上探索。
朱厚刚
从“激流三部曲”看巴金的矛盾心理
朱
厚
刚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专任教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小说与广西文学。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信息
论文摘要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文本内部常有矛盾,且作家不断的阐释语言跟文本又有冲突,文章试图分析这种分裂与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其携带的问题,以更合理的定位“激流三部曲”。“激流三部曲”与毁家的时代洪流纠缠,渐次升为巴金的代表性作品。
获奖感言
论文是在教学过程中有触动而写的,看到贵处的征稿启示就抱着姑且一试的念头,按要求调整好格式后报名,并没有想到会有下文。“中奖”的消息是《南方文坛》张燕玲主编转给教研室张柱林教授后被告知才知晓的,有点莫名地激动,在几乎淡忘时让我再次记起该文。
说实在的,论文较为稚嫩,没有引据任何理论,属于“接着说”的写法,探究的动力在于读小说时人物的矛盾、纠结甚至矫情,常常让我产生撰文驳斥的冲动。于是,有了这篇粗浅的论文。由此,也提醒我要更加注意作家在创作时与时代的博弈关系,以及背后携带着的时代问题。
路正长,衷心感谢会议主办方的评奖动议!真诚感谢各位评委专家的认可与鼓励!这份认可与鼓励无疑会坚定我前行的信心!
专家评委为青年论坛获奖者颁奖
坂井洋史(上图)与刘慧英(下图)对青年学者论文做点评
鼓励奖
刘锐
厦门地方报纸所见巴金文献摭谈
——兼为《巴金研究资料汇编(1922—1949)》补遗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师从杨联芬教授,主要从事鲁迅、学术史及现代文学文献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首先对新发现的巴金《〈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译者序》报刊本及译作《白痴》的另一版本《傻子》做了版本校勘及考释,其次辑校新发现的几篇巴金研究资料并释读,此中涉及到对巴金与福建关系的探源以及巴金与人毛一波、姜牙子、卢剑波三人间关系的考证,尤其着重考证了姜牙子其人及其与巴金的关系,并介绍了姜氏掌故类著作《望天楼随笔》。最后,谈了对巴金作品的版本校勘及研究资料辑佚的一点看法,认为对巴金作品的版本校勘,不能只停留在名作,而是要将其译作也包括在内全面展开,而巴金研究资料的辑佚,则要注重在地方报纸上发掘,以期真正达到求“全”的目标。
获奖感言
巴金研究并非我的学术专长,此前也从未涉足过此领域,但长期以来,被巴金“讲真话”的精神所感召,促使我在巴金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之际,将此前所得所思撰写成文,以此来纪念这位廿世纪伟大的作家。感谢评委老师们对拙作的认可,此外,还要特别感谢李存光、辜也平二位先生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所提供的帮助。最后,衷心祝愿第十三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郭晓斌
作为现代散文家的巴金的起点
——《海行杂记》的创作与版本考察
文学硕士,现为作家出版社编辑。
论文摘要
巴金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小说家声名太盛,掩盖了作为散文家的巴金;而写于当代的《随想录》声名太盛,也掩盖了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家巴金。对于巴金的早期散文创作,尽管也有一些研究,但仍然不够,尤其从文献的角度来说,仍有可以开掘的空间。本文对巴金创作的第一部散文集《海行杂记》进行创作梳理和版本考察,考证了《海行杂记》的写作时间与折射出的创作心态,并梳理了从新中国书局版《海行》到开明版《海行杂记》,再到香港的南国社版的版本变迁,以及文集版《海行杂记》的修改情况与版本差异,从而揭示《海行杂记》创作与版本的复杂情况与其重要意义。
获奖感言
巴金先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现代作家之一。2015年,我曾写过一篇小文追溯我与巴老的因缘,以纪念巴老逝世十周年。种种往事这里难以细述,概而言之,从11年前我在学校图书馆读到《巴金散文选集》开始,巴金先生,就成为我人生中的精神导师。巴老对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甚至我选择编辑这一行业,也与巴老不无关系。借用作家苇岸的话,我是生活在巴老“阴影”中的人。感谢巴金故居、巴金研究会和各位专家,让我有了一个向巴金先生致敬的机会。能获得此次青年论坛征文的鼓励奖,也让我感到莫大的荣幸。我愿意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入地走近巴老,并向各位专家学习,争取在今后能为巴金研究增添一点微薄的贡献。
张彤
浅析《憩园》中的三重论辩主题
北京语言大学2017级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女性文学。
论文摘要
《憩园》是巴金最喜爱的文本之一,作者通过让不同的人物平等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令文本产生论辩色彩。作品围绕着三重论辩主题展开论辩,巴金在多声部的喧哗中解剖人性,使读者通过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的叙述语言一步步逼近人性的真相。
获奖感言
我叫张彤,是巴金先生的一位忠实读者。从“激流三部曲”开始,我便由衷地被先生的真心真意打动。在我人生中进退维谷的艰难时刻,又是先生的《憩园》、《寒夜》和《随想录》伴我渡过难关,因此在理性的认识之上又多了一份深深的感激之情。研究生生涯开启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巴金做研究对象,本次获奖论文是我在读研期间完成的第一篇论文。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李玲教授的许多观点颠覆了我既有的知识体系,使我领悟到文学不仅仅是“教会我们一个道理”,更重要的是呈现人性的深度和广度,真理的反面依然可以是真理。巴金先生的创作便是这样呈现人性渊薮的深度文本,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我一步步发现深埋在作者心中的矛盾纠葛,为深入了解巴金先生迈出了第一步。最后,感谢此次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鼓励,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我会坚守初心,为巴金研究贡献自己微小的力量。预祝研讨会顺利举行!
任贵菊
论巴金“激流三部曲”的话剧改编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文学与文化,中国现当代戏剧。
论文摘要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分别被曹禺、林柯、李健吾改编成同名话剧剧本。三个改编剧本既有对原著艺术精神的认同,也有切身性的创造,它们在剧本文学和话剧舞台视阈建构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激流三部曲”系列。曹禺、林柯、李健吾的改编剧本与巴金的原著在文学体认和时代感知上的异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变革与文化转型中的文人生态与时代症候,透过“激流三部曲”的话剧改编可以再次定位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影响和意义,为巴金文学创作再评价提供另一种可能性。
获奖感言
我很荣幸参与巴金青年论坛的征稿活动,感谢组委会和诸位学者给我学习的机会。站在新时代回望巴金文学,其中的青年群像和时代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巴老的热情与真挚,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青年的关怀,都给予我鼓励和力量。作为一名青年文学研究者,我深感学识不足和前路漫漫,感谢一路以来信任和支持我的师友,我会继续努力。祝福组委会和诸位学者,祝福巴金青年论坛!
徐燕芳
论巴金文学序跋的深层结构
现为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
论文摘要
巴金的序跋有鲜明的对话意识,不同话语方式背后有其稳定的深层结构,即“对话式”。巴金期待读者,自觉关照读者,在序跋中设置隐含读者,并与不同层次的读者形成互动。当序跋面对不同时代的读者和自我,共时言说和历时言说也有所不同。序跋是一部作品内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是巴金与读者之间交流对话的共同领地。
获奖感言
研究巴金与其说是一种学术体验,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感悟。这种感悟在于他那呕心沥血的文字散发出的光和热,他描述的青春是美丽的,他对人生的定义是积极向上的,他对生命爱得深沉,这些无不深深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奋发前进。
感谢我的导师辜也平教授对我的关心、鼓励。辜老师学识涵养深厚,幽默风趣,对学生殷切关怀,循循善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经常抽出时间指导我的论文,关心我的学习生活。他是那么亲切和善,使我敢于表达自己幼稚的想法,不厌其烦地为我答疑解惑。我深知如果我取得一丁半点的成就,都有老师一半的功劳。在此表达对辜老师诚挚的感谢!
编辑:张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