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讯 | “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点滴》2021年第1期看点

巴金故居 2022-03-21

The Lantern Festival


那需要爱的,那摧残爱的”

——《点滴》2021年第1期看点

01

关于《伊尔的美神:梅里美选集》出版广告

陈子善

  梅里美是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大小说家,他以十九篇精心雕琢的短篇和中篇小说取得不朽的地位。卢那察尔斯基称他为“一位停滞时期的天才”,赞他为“一朵典型的和独创的花”。本集共收小说八篇,短剧一出,书简三通(即《西班牙书简》),都是珠玉般的作品。曾经轰动世界文坛的杰作《伊尔的美神》,《埃特律利的花瓶》,《玛特渥·法尔哥勒》等篇,均已收入,本集可以称为“梅里美代表作”,仅只读了它,对于梅里美也会具有相当的认识和了解。译者黎烈文先生是翻译界的名家,译笔不仅信达,且流畅有如创作。


  这则黎烈文译作《伊尔的美神:梅里美选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2月初版)护封前勒口上的广告,短小精悍,风格独具,令人“眼前不禁一亮”。陈子善先生考察了广告的用词习惯、语言风格、译作出版情况、黎烈文与巴金密切关系等多个方面,认为这则广告极有可能出自巴金先生手笔。


02

关于《哑了的三角琴》的“取材”

坂井洋史

  (哑)……“太太,没有乐器,我是不能够唱歌的,”他说,“如果你们可以给我一只三弦琴……”/“好,我给你找一只三弦琴来,”禁卒接口说,“你明天来这里拿好了。”

  (S)…… “I can’t sing without an accompaniment, Your Honor. If I had a balalaika now, — perhaps” /“All right ! I’ll get a balalaika for you. When will you sing?”/ “Whenever Your Honor pleases.”/ “He can come to the office when we’re ready,”said the warden.“Let me know when you’ve looked up a balalaika, and I’ll send for him again.”


  以上是巴金小说《哑了的三角琴》(简称《哑》)和佐治·克南的A Singing Bird of Prey(《唱歌的猛禽》,原文为英文,由坂井洋史译为中文;简称《S》)的一例文本对比。坂井洋史教授发现,《哑》所依据的“蓝本”就是这篇《S》,他通过两者十个片段的文本对比,考察了巴金“借用”原材料之际,如何对其进行“加工”,并给文本赋予了什么样的新的“质”。坂井教授认为,这部作品在巴金诸多短篇小说中算屈指可数的佳作之一,《哑》并非翻版而是具有原创性价值的巴金的作品。


03

再说沈从文与萧乾的决裂

周立民

  一九五七年,沈从文在文联大楼礼堂公开批判我,竟把我协助美国青年威廉·阿兰编了八期《中国简报》(这原是一份朴质地对外宣传中国新文学的英文刊物),耸人听闻地说成是萧乾“早在三十年代初就与美帝国主义进行勾结”。

  我感到,一九四七年五月五日我在《大公报》上刊载题为《中国文艺往哪里走?》的社评,惹了娄子,实际上连累了沈从文。正因为他和我的关系深,只有这样上纲上线,声嘶力竭地批判我,才能让大家知道他跟我划清了界限。


  这是萧乾在《吾师沈从文》中的一段话,谈到了沈从文在1957年批判他的情况。《吾师沈从文》是萧乾在北京医院的病房中断断续续写成的,搁笔于1999年1月30日,而当年的2月11日他就与世长辞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还是要把与沈从文的恩怨写清楚,也特别提到了1957年。萧乾认为,他与沈从文“二人之决裂,确实是大不幸”。周立民《再说沈从文与萧乾的决裂》一文引证大量书信、回忆文章,梳理了1949年后沈从文与萧乾渐行渐远的过程和决裂的种种细节。周立民认为,“现在重提这些细节,不是纠缠于前辈们的某些恩怨”,“重要的是我们要深知友谊的珍贵和呵护友谊的艰难,我们也要警惕那些摧残人间美好的事物的病毒侵入我们的生活里。”这正如巴金先生说的,“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


04

他想让诗更朦胧——访老诗人辛笛

陈漱渝

  1990年暮春三月,江南细雨霏霏,条条的雨丝织进了渐渐的朦胧。我跟友人丁言昭撑着折叠伞,艰难地跳过行人道上一个个小水洼,来到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一座旧洋楼,拜访四十年代以《手掌集》蜚声诗坛的老朦胧诗人辛笛先生。……

  辛笛告诉我,他父亲是个老举人,因此他从小就读了不少古诗词,尤爱李商隐、姜白石、龚自珍的作品。五四运动之后,受鲁迅影响,多读外国书,少读或者不读中国书。他开始创作时跟新月派的成员差不多,倾向于欧洲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思潮。三十年代,他在清华外语系就读,讲授英美诗歌的是叶公超先生;还有一位赵萝蕤,即陈梦家夫人。在他们的影响下,辛笛接触了不少西方现代派诗歌,还翻译了现代派大师艾略特的名篇《荒原》……


  三十年余前,陈漱渝先生在江南的细雨中访问了诗人辛笛先生。官能通感、古典诗歌、民歌传统、现代派、象征主义、抒情传统……这些关于诗歌的话题,老诗人用沙哑的嗓音娓娓而谈,“爽朗中有婉约,豪放中有沉思,谈笑中有微言大义”。







巴金伯伯给我的信及其他

文 | 郎平生


  抗战胜利后,外公沈仲九随陈仪去台湾工作,父母(郎伟和沈一林)带着我也到了台湾。大约是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暑假里,我第一次见到巴金伯伯。我记得:一,父亲说要和他的好朋友巴金伯伯去台湾环岛旅游。二,母亲守家未去。三,旅游时间在十天以上。四,很多时间在火车上。五,巴金伯伯常和父亲谈笑风生。六,巴金伯伯常带笑容,对我和蔼可亲。七,我们去过一处,宽阔的河面中央有一个大洞,河水不断往洞里流。八,听巴金伯伯跟父亲说,这次日月潭不能去了,(原因记不清,可能是枯水期?)九,父亲带着我回到家里是深夜,母亲已熟睡,把她吓了一跳。父亲当时是台湾书店经理。

  我小学四至六年级是在杭州市仙林桥小学读的。父母也带我去上海。有一次去霞飞路巴金伯伯老宅。老房子很窄小,看到房间里放满了书。有一块墙上挂着装玻璃的木框,里面有一排排大小不一、色彩各异的鸟蛋。巴金伯伯和伯母热情接待我们。大概就是这次,父母和巴金伯伯谈起我读书的经历,从老家蓝青殿小学(抗战时期母亲任教的学校,我才五六岁),到上海南光小学,又到台湾女师附小再到杭州仙林桥小学,跟着父母漂流。巴金伯伯笑着说,我给你取个绰号叫鲁滨逊。

  后来父亲在华东革大学习时过不了关,判回乡劳教三年。母亲为不牵累我,与父亲离婚。那大约是1951年,我上初一之时,才十二三岁。为和父亲划清界线,从此不见父亲。我工作后因政治的戒律不敢去看父亲,后结婚因经济的拮据不能去见父亲,直至1974年12月父亲去世我都未见到父亲。2004年12月我回老家为父亲修墓立碑,听当地老支书沈善来讲了巴金关心帮助父亲的事。老支书告诉我,父亲回乡放牛,工分很少,十分穷困,是巴金常给他寄钱,每次五元。有一年巴金来信让父亲去上海。巴金见父亲衣衫褴褛,当即给钱让父亲去买衣服换装。

  1960年代(“文革”前)暑假期间,我总是跟母亲去上海看我外公,他带我们去武康路巴金新宅看望,受到巴金伯伯和伯母的热情款待。伯母待人热情亲切,总对我微笑。

  “文革”中的1968年4月3日,外公病故。两个月后的6月19日,我接到电报说我母亲已亡故,我立即赶赴她的工作单位汾口中学(当时最快也要三天)。造反派小头目说我母亲畏罪自杀,我向他询问母亲的死因,他即恼羞成怒斥责我说,你想为母亲翻案吗?为此,这也成为我的一条罪状,于那年11月15日被停职审查将近一年。姨妈沈善生历史清白,素以医生为业,也因母亲牵连受到审查。1978年12月23日母亲才得到平反昭雪。

  1980年代,我与巴金伯伯恢复了联系。他很关心我们的家庭,知道我家经济比较拮据,女儿又上了大学,便征求我们同意后,每年给我们汇款。他还给我写来简短书信。现保存的有五封书信及一些汇款附言条。巴金伯伯对我的关爱,更倾注在精神与心灵方面,1980、90年代多次亲笔签名的赠书就是佐证。


一.五封信

1.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郎平生同志:

  去年我曾寄过一本《家》给你,不见回信,可曾收到?我还记得你。听说你女儿上大学了,家庭经济有点紧,我想帮助你,可以吗?

  盼回信。

巴金(口述)

83.6.23

[说明]此信由他人代笔。《家》是1982年2月赠给我的。我大女儿是1980年进的大学。

2.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四日

平生:

  信都读过,寄来的笔和糖也都收到了,谢谢你。本来你用不着寄这些东西来,你花了钱,我又不能用(我是个有病的老人)。但你的心意我明白,也很感谢。我杂事多,写字又困难,无法写长信,请你原谅。从来信中知道你一家的情况我很高兴。你好好地过工作吧,我不会忘记你。过两天我要寄点钱给你作为一家人过春节的零用。祝

安好!

  问候你全家!

芾甘 元月廿四

  以后请不要再寄什么东西来

[说明]年份是推断的。笔是湖州特产湖笔(毛笔)。

3.一九八?年三(或二)月四日

平生:

  你托朋友带来的东西收到了,很感谢你的好意。以后千万不要寄或带东西来,我们这里不缺什么。我不愿意给你添麻烦。

  问候

你全家!

芾甘三(二?)月三日

[说明]此信当写于1984年以后。信中所署月份难以辨认,似三亦似二。托朋友带的东西是湖州土产熏豆(本地人称青豆)。

4.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九日

平生:

  信收到。你不用客气。希望你们好好地过日子。

  不要来看我,我身体不好,事情多。你有事写信来吧。

  祝

你们全家安好!

芾甘 十九日

[说明]写信年月据邮戳。

5.一九八六年二月十六日

平生:

  信早收到。我无法写回信,请原谅。我需要休息,又需要在今年上半年写完第五册随想录。可是身体却这么坏,记忆力又开始衰退,没有办法,总得挣扎着活下去。你不用为我担心。

  你不用来看我。倘使将来出差过上海,可以来我家坐半个小时,我欢迎,还可以送你几本书。只是我精力差,谈话多了,感到很吃力。

  祝

好!

芾甘 十六日

[说明]写信年月据邮戳。


二.七条汇款附言

  其中,知道汇款年月日的有三条,时期均在春节前后;其他四条中的两条,据其汇款附言可知时期亦与春节有关。汇款大概始于1983年末或1984年初,持续至1993年初。

1.一九八八年二月九日(腊月廿二)

我最近身体不好,在家养病。寄上百元,请买点营养品食用。过两个月可能寄两本书给你。

2.一九九一年二月二十三日(正月初九)

我身体不好,一直未写信。一年又过去了。寄上人民币二百元,你们一家团聚过个愉快的春节,可能用得着。祝福你们。芾甘

3.一九九二年一月十九日(正月十五)

一年过去了,想念你,但没有时间和精力写信,请原谅。来信早收到。我寄给你的书收到没有?年终赠款二百元请收下,祝你们全家春节愉快。芾甘

4.日期不明

前两天寄来的信早已收到,现汇上百元,请查收。芾甘

5.日期不明

你好!汇上百元请查收向孩子们问好。

6.日期不明

平生:我今年身体更差,因此无法给你写信。汇上百元供你们春节零用,请收下。祝万事如意。芾甘。

7.日期不明

平生:我答应你,下次不汇款了。这一次算是例外,请你们吃一顿年夜饭吧。芾甘

[说明]这当为最后一次汇款,时期可能为1993年初,此时我的两个女儿都已大学毕业,独立工作了。

七张汇款人简短附言条


三.赠书之事

  巴金伯伯赠我《家》《巴金近作(四):心里话》《随想录(第一集)》《巴金散文精编》《家书》等多种自著,基本上每次都签名,1990年3月那次还附言“请原谅我久不给你写信”。

  巴金伯伯赠我的最后一本书大概是《家书》,只有这次他盖了个章。我看了随书发来的他侄女李国煣写的信,方知原由。信中写道:“巴金伯伯嘱我寄本新书——家书给你。他因患胸脊骨压迫性骨折,平躺在病床上不能动,故无法提笔签名了,只能盖个章。请见谅。”此信所署的日期是1994年12月23日。

巴金签赠的《随想录》


(此稿的完成得到吴念圣先生的大力帮助,在此深表谢意。他是我外公、父母的好友吴朗西柳静夫妇的幼子。)


载于《点滴》2021年第1期



  《点滴》是巴金故居内刊,每年出版六期,内容与巴金及其著作有关,也旁及巴金同时代的人和事。欢迎读者投稿,诸如书评书话,读书札记,忆人论事,行旅所见等,惟求文章有点史料有点故事有点趣味;要朴素,不要流俗、滥调,更不要庸俗;那些短小精悍、大刊物上不发的文章,只要是率性之作,也欢迎来稿欢迎。

投稿邮箱:dd675@sina.com


往期推荐

 做个女人,在春风里迎来自己的节日

 公告 | 初春第一份幸运名单,看看有没有你的名字

 新春阅读•大家读名著 | 张枣:中国新诗的现代性追求

 活动 | 回到一百年前,您是巴金笔下的谁?

 瞭望台 | 卓荦牛年:迎新文化大展

编辑:张瑞琪

图文:朱银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