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说安徽的螃蟹被低估了?

东篱 安徽日报 2021-08-06


世人谈大闸蟹
总绕不开阳澄湖

实际上,同为中华绒螯蟹,同育于长江水域。八百里皖江,北有沱湖、南有白荡湖,蟹多且质优。文人墨客的笔镌刻着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抵不过资本与品牌的光芒。

比起叹一句“秀才深山处,识人又几知”,今天,温一壶黄酒,端一盘徽蟹,请诸君细品,或许更有意义。


1

李白尝过都说好


 “螃蟹配酒,越喝越有”。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大概不会说这么直白的话。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月下独酌四首》
传闻中,彼时职场失意的李白流连今天当涂青山姑溪之外,光喝酒总觉得差点意思。

秋高气爽,螃蟹正肥,美味的螃蟹刚好是盘还不错的下酒菜。

当涂螃蟹好吃,连皇帝也深以为然。

《当涂县志》载:“花津釜山近湖者,金脚红毛尤肥美。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偶食其味,御封为蟹之王。” 

当涂出产的金脚红毛“姑溪河”大闸蟹曾是皇室贡品,与阳澄湖蟹、白洋淀蟹并称“中华三只蟹”。

 “姑溪河”大闸蟹曾是皇室贡品。资料图


如今我们习惯以“XX湖大闸蟹”区分产地, 但它们的故乡其实都在海里。  

大闸蟹在海里产苗,长大一点后洄游而上,其中长江流域的蟹迁徙到崇明岛,黄河流域的蟹迁徙到黄河口。

阳澄湖离长江口比较近,自然条件不错,品质高,闻名遐迩。同属长江中上游,螃蟹再往上游一点,安徽境内沱湖、泊湖等有着同样优越的生态环境,可惜差在了名气。

沱湖上养殖螃蟹的人。


安徽沿江沿淮湖泊众多,水质清澈,底质粉沙坚硬,是大闸蟹的最佳生长地区。
 “青背、白脐、金脚、红毛”,正是好水育出好蟹。

2

安徽吃蟹地图



明光市女山湖附近流传一句俗语:“吃蟹饭、住蟹房、娶蟹婆、嫁蟹郎”。

但吃蟹饭的,岂只明光。

安徽螃蟹产量及产值长年位居全国前三。2019年产河蟹9.86万吨。池塘养殖面积在80到90万亩,其中当涂26万亩,宣城宣州区22万亩,无为市15万亩。 河蟹产业的集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当涂县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0%以上,宣州区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三分之一。

当涂县湖阳镇,望不到边的蟹塘。 徐文杰 摄


细看这张安徽吃蟹地图
亦是一张中国河蟹养殖发展
贡献图
↓↓↓

李新友 摄


上一世纪70年代,在滁州,赵乃刚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实现内陆人工配制海水河蟹育苗。从此,螃蟹迁徙之路改变了,越来越多的螃蟹与饕客相逢,离不开这一份安徽力量。

五河县位于皖东北淮河中游下段,其名以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五河口而得名,是全国率先开展河蟹人工放流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螃蟹名气之大,以至于说“五河” ,“螃蟹”两个字必然顺带着说出来。

八十年代中期,五河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河蟹人工养殖技术开发》及《河蟹人工繁殖》,河蟹生产有了快速发展。

当涂是池塘养蟹的先驱推动者,是官方认定的“中国河蟹生态养殖第一县”。

 “种草、投螺、混养、稀放、控水”为核心的生态养殖技术被中国水产科学院前院长王衍亮总结为“当涂模式”

正是这种模式中的“生物修复技术”,成功改善养蟹水域环境条件,是中国河蟹产业从“大养蟹”转为养“优质蟹”的关键支撑。

精品蟹更受市场欢迎。Rabbit壹 摄


大水面河蟹生态健康养殖也发端于安徽。

“大湖面、原生态、稀放养、巧育肥、保品质”,这种水面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发祥于长江之滨的宿松县泊湖境内,被赞誉为“泊湖模式”,让中国大水面面河蟹养殖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你吃到的河蟹,童年可能都是在安徽度过的。

宣城市水阳镇,幼蟹养殖面积达到4.5万亩,年产幼蟹近16亿只,全国人均一只还有富余。

这些幼蟹常年销售到江苏、山东、湖北,水阳镇也是中国渔业协会认定的中国幼蟹之乡。

无为市吴大村河蟹养殖基地。吴文兵 摄


3

被忽略的螃蟹的一生


选一只优质徽蟹,蒸熟后,蟹黄红亮丰腴,膏如凝脂白玉。

吃一口,蟹黄甜香油滑,蟹膏糯糯鲜香。快意人生之感油然而生。这时便不难理解北宋词人苏舜钦所说:“蟹之肥美,抵得上江山之美。”

合肥,一位小姑娘在展示饱满的蟹黄。资料图


但安徽的螃蟹,或多或少,被世人忽视了。第一流的螃蟹,并没有第一流的待遇。我们不为螃蟹道一声冤,但为饕客感到遗憾。

今天,又有多少人知道“三只蟹”中唯一的贡蟹“姑溪河”大闸蟹呢?更不用说,1976年,尼克松访华,石臼湖螃蟹被列为国宴名菜。

令人垂涎欲滴的“姑溪河”大闸蟹。资料图


很长一段时间,当涂螃蟹都没什么名分,甚至很多被运到江苏当作阳澄湖螃蟹销售。这意味着,辛辛苦苦水里忙,钱大都被别人赚去了。

同蟹不同命,

问题是没有品牌。


专家和真正懂得吃螃蟹的人会明白,安徽名蟹多,但品牌小、弱、杂,未能形成真正的品牌优势。这让蟹农得不到利益最大化。但也是爱吃蟹人的福音:花一半的钱就可以在安徽吃到顶级的河蟹

安徽人善于养大蟹、好蟹。现在,安徽人还要学着培养品牌、市场运作,做大蟹产业。


这需要各地政府与企业携手对优势产区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品牌。


一方面,加大投入持续宣传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申请地标产品、注册商标授权使用等手段,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另一方面,还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打响企业品牌,让企业品牌与区域公用品牌良性互动。


4

长技以制胜


吃螃蟹的你,可能觉得这家伙很容易养活。其实不是的。河蟹养殖是出了名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门槛非常高,以至于普通的农户想改行养螃蟹,没有个几年,无法掌握基础的技术。

养殖技术直接影响河蟹品质。 资料图


现在的螃蟹养殖技术,发展到哪一步?

据了解,现在已可以通过调整技术方案,控制河蟹的群体、大小、口感,以及上市时间。而这些养殖的“微操”技术,是我省很多企业的短板。

比如,因为缺乏均衡上市配套技术,我省河蟹上市过度集中,河蟹企业在暂养育肥技术方面重视不够,技术研发投入不够,使河蟹品质难以保障。

因此,安徽要做强螃蟹这个产业,还必须加快攻克速生、抗病、晚熟大规格良种繁育技术、河蟹育肥技术、工厂化暂养技术,解决早上市和延迟上市问题。研制和推广环保、营养均衡的全价配合饲料,全面替代冰鲜鱼,稳定和提高养殖品质。

种苗也是一个问题。

虽然蟹苗产量大,但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好,没有自主培育的河蟹新品种和新品系。迫切需要加强与沿海繁殖厂家的密切合作,在良种选育、培育方面形成产业链条。

现在,长江河蟹全面禁捕,过去以“湖”为注册商标的国内知名河蟹品牌将会回归池塘养殖。而安徽的无为和当涂,都是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这是安徽螃蟹的机遇。

与此同时,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安徽螃蟹面对的是一个日益融合的高端消费市场。未来五年,安徽将突出乡村建设行动这个战略牵引,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安徽样板。这就少不了培育壮大强村富农的特色产业,河蟹们大有可为。

caroline菊子 摄


什么时候,
安徽的好螃蟹,
也能像阳澄湖的一样,
在市场上“横着爬”?
我们期待着。

策划文案 | 彭园园、史力
海报摄影 | caroline菊子
特别鸣谢 | 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编辑 | 何明 甘亮 马成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