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个“首次”,来之不易

山水经 安徽日报 2022-03-22

2月5日,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上,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讲到“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时,透露了三个有监测记录以来的“首次”——


2020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与过去“40+”“50+”相比,系首次降至“30+”,同比下降15.2%,降幅居全国第七位;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2.9%,系首次突破“80%”,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升幅居全国第三位;

    

 PM10平均浓度61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这三个“首次”,反映出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来之不易,得益于近年来生态环境“大环保”格局的形成、蓝天保卫战的持续强力开展。

  

“十三五”的五年间,我省齐抓共管“大环保”格局构建形成。通俗地说,生态环保不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


资料图(来源:视觉安徽)

    

我省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主任的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在全国首创省级领导包保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制度。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各地各部门紧密联动,形成了从环境保护“小环保”到生态环境“大环保”的转变。

    

这样的“大环保”格局下,蓝天保卫战尽锐而战。


以2020年为例,我省强化“五控”措施,即控煤、控尘、控气、控车、控烧——

    

完成工业炉窑淘汰及清洁能源替代88台、提标改造141台;

    

全省92条在产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达到水泥行业地方排放标准新要求;

    

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建立覆盖全省1800余家重点排放企业管理清单;

    

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7万余台;

    

秸秆露天焚烧和烟花爆竹燃放得到全面控制;

    

合肥市空气质量连续7年改善;

    

亳州市扭转了PM2.5浓度不降反升的不利局面等等。


长三角共保联治、生态环保督察、“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大气帮扶督查、智慧监管平台投用、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环境监管保持高压态势……一系列生态环境监管领域创新举措,为蓝天保卫战聚起了“硬核”力量。


资料图(来源:视觉安徽)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全面开启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征程。

    

生态美,离不开“让空气更清新”,因为这与每个人的每一口呼吸有关


如何让空气更清新?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会议“锁定”重点,2021年这么做,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提升行动——

    

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

   

继续推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锅炉与炉窑综合治理,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

    

强化新生产车辆达标排放监管,加速老旧车辆淘汰,加大对超标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执法监管力度;

    

积极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提高铁路货运和水运比例;

    

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

    

强化秸秆禁烧管控;

    

扎实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

    

深化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等。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升行动蓄势待发。


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表示,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生态美篇章。

    

记者:夏胜为

编辑:马成涛 关敬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