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这19篇特稿,读懂今日安徽→

安徽日报 2023-12-24

10月30日至11月27日

安徽日报推出19篇特稿
聚焦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
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
加快建设“七个强省”
落实“五大”要求
推动“六破六立”
的创新举措和生动实践

关注安徽的网友们
请跟着小编一起
从这19篇特稿
一起读懂今日安徽
↓↓↓

加快建设“七个强省”系列特稿

 加快建设“七个强省”系列特稿①|“强省”之问:安徽为什么能?


 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为什么是这“七个强省”?安徽凭什么能建设强省?


 当前,安徽发展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加快建设“七个强省”有基础、有优势、有机遇、有前景,更有清晰的路径和宏伟的蓝图。


 创新、教育、人才“黄金三角链”,为安徽铺就了一条通往强省的坚固通道。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制造强省、农业强省的关键路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安徽的最大机遇、最大红利、最大势能。文化、生态为强省建设提供了“天然禀赋”。


 强省之路,既是争当“顶流”的过程,也是将大势、优势转化为胜势的过程。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加快建设“七个强省”系列特稿②|科技:强中自有强中“首”


 安徽发展到今天,科技创新驱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科技自立自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迫。


 把科技强省放在“七个强省”之首,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战略举措,是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建设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安徽有资源、有优势,更有信心、有能力。


 科技强省,重在“五强”:科技体系强、科技力量强、科技企业强、科技供给强和科技生态强。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 加快建设“七个强省”系列特稿③|安徽:“中国制造”新势力


 以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为代表的安徽制造业的崛起,是近年来“中国制造”版图上令人瞩目的现象。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中国制造业由大向强迈进。安徽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既是自身发展的时势所趋,也是服务制造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


 坚持“科创+产业”“龙头+配套”等行之有效的打法,做强做大新兴产业;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安徽制造”前景可期、未来可待。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加快建设“七个强省”系列特稿④|农业:高质高效强根基

 江淮大熟,不仅是安徽的“压舱石”,更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安徽力量。以800亿斤为新起点,一个千亿斤江淮粮仓正在崛起。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中的农业大省,安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做好“三头三尾”大文章,是建设农业强省的必答题。


 从治理方式到乡村面貌再到文化生活,场景切换之间,一个不同于传统印象的安徽乡村,正在蝶变成长。


 安徽始终站在农村改革的潮头,也持续从改革中汲取动能,为全国贡献智慧,而一次次改革实践也不断诠释安徽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改革勇气。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加快建设“七个强省”系列特稿⑤ | 生态:“植”此青绿在江淮


 天然优势是“家底”,新征程如何守好并厚植生态优势,如何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正是摆在安徽发展面前的必答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如何持续改善?作为抓手,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生态是我们的宝藏。做好加法,我们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生态屏障筑得更牢。


 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空气、河流、土壤等方面,但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是治本之策。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加快建设“七个强省”系列特稿⑥ | 人才:潮涌江淮聚英才


 近三年,安徽实现人口“净流入”,这在城市“抢人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当下,是一个令人瞩目并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


 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出路在创新,基础在教育,根本还是在人才。加快建设英才荟萃的人才强省,是跨越式发展所需,更体现了人才强国建设中的安徽担当。


 蓬勃发展中的安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加强自身“造血”功能,才能实现人才供给自主可控。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科学合理,服务人才竭尽所能。如今的安徽,英才荟萃,群星闪耀。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加快建设“七个强省”系列特稿⑦ | 教育:人民满意是根本


■ 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倚重教育。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展现更大作为。


■ 教育部2022年度监测评估显示,安徽教育现代化指数位次在31个省(区、市)中,由2021年的全国第18位上升至第14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教育质量、聚焦全面发展是关键。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之基。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加快建设“七个强省”系列特稿⑧ | 文化:繁荣兴盛新时代


■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省,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文化繁荣兴盛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复兴地,安徽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具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在奋进新时代的新征程上,安徽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拥有充足的自信和充沛的底气。


■ 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新时代的安徽,下定决心做好文化铸魂、文化挖掘、文化供给、文化产业、文化传播五篇大文章。


■ 文化铸魂是一篇最值得书写的大文章。优秀的文化就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铸造灵魂。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落实“五大”要求系列特稿

落实“五大”要求系列特稿① | 思想大解放:永无止境的时代要求


人的思想,既能奔向星辰大海,也可能囿于旮旯之地。


思想的力量有多大?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一个小村庄的18户农民,一纸“红手印”,为中国改革开放作了里程碑式的标注。


改革开放45年来,解放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实践证明,打开解放思想的“总开关”,就能推动理论创新,释放发展活力。


没有持续的思想解放,安徽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没有新时代的思想解放,安徽就不会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就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安徽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殷殷嘱托,大胆地想、大胆地谋、大胆地干、大胆地闯,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解决前进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落实“五大”要求系列特稿② | 环境大优化:“栽桐引凤”的投资热土

近段时间,安徽很忙。
忙着接待四方宾客,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上高朋满座。忙着加快项目建设,安徽四季度开工重大项目共有1089个,总投资7074.6亿元。
重大项目为何落户安徽?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营商环境。
安徽营商环境的不断升级有目共睹。根据《2022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安徽的营商环境排名从2021年的16名提升到2022年的第8名;安徽省法治环境评价结果居全国第3位。
当前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好的营商环境,可以让企业家产生稳定的预期,愿意在一个地方扎根,敢于做长期投资。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安徽抓好环境大优化,春风化雨润泽江淮大地。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落实“五大”要求系列特稿③ | 能力大提升:“干事创业”的成功之道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作为。


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关键在实现干部能力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匹配、深度融合。


干部的能力从哪里来?过硬的本领如何练就?


没有生而知之,唯有学而知之。解决“本领恐慌”、补齐能力短板,学习实践是不二选择。


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重走“红军路”,感悟初心使命,磨炼坚强意志;在改革发展主战场、项目建设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经风雨、扛重担、解难题;在沪苏浙等地开发园区、车间厂房,学“打法”、取“真经”……安徽正以干部能力素养大提升,牵引经济社会大发展。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落实“五大”要求系列特稿④ | 作风大转变:“扬帆破浪”的硬核保障

连日来,位于岳西县的安徽青松工具有限公司,工人们状态“满格”,生产线高速运转,生产车间正开足马力赶订单。


订单火爆,也曾给这家生产车辆配套产品的企业带来“幸福的烦恼”——今年初,该公司打算扩大生产规模,但受困于资金短缺,扩产计划迟迟不能付诸实施。


岳西县金融办主动“敲门”,为该公司建立融资档案,推送到各金融机构,推动银企精准对接,快速解决了融资上的燃眉之急。


让企业和群众如沐春风的好作风,为经济社会发展鼓足劲风。


推进改革发展事业,关键在党,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优良的作风。我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抓好作风大转变,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落实“五大”要求系列特稿⑤ | 任务大落实:抓铁有痕的使命担当


初冬的小岗村,凯盛浩丰设施农业产业园内,面积5.6万平方米的智慧农业温室里,一排排通过大数据管理的各类蔬果长势喜人。在包装间,村民将高品质的订单番茄打包入箱,发往全国各地。

45年前的冬天,18户农民敢为天下先,按下了“大包干”的红手印,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惊雷。
从当年的农民按手印、承包土地到今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新时代的小岗村,正延续改革创新的基因,激发更大活力和创造力,努力推动农村改革再突破、乡村振兴再出发。
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省委强调,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以更大决心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大力度扩大开放,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潜能。
全省上下正落细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狠抓工作大落实,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推动“六破六立”系列特稿

● 推动“六破六立”系列特稿① | 勇于突破“跳出来” 对标先进跑起来

安徽的“逆袭”令人刮目相看,令人自豪。


由此,一些人,包括党员、干部,滋生出“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自满观念,淡薄了“走在前列、争先进位”的进取意识。


审视安徽发展,虽然交出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单”,但自身面临提升发展质量与做大经济总量、做强中心城市与促进区域协调、兜牢民生底线与推动共同富裕、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等诸多双重任务。


自豪,可以有;自满,要不得。


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之路“道阻且长”,还需要坚定树立进取意识,奋起全力往前赶,对标先进跑起来。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 推动“六破六立”系列特稿② | 观念突围勇“破冰” 聚力创新当先锋


破旧立新的创新意识、勇于担当的信心勇气,是点燃创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新征程上,对新的经济动能的开掘,对新的增长模式的探索,对新的发展机遇的创造,取决于敢不敢变被动选择和应对为主动打破和塑造,敢不敢变随大流漂浮为勇当弄潮儿。


不管问题多么复杂,保持为民初心,牢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百姓对民生改善的期盼,就能深入一线、直面问题、创新打法。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 推动“六破六立”系列特稿③ | 向海而兴,安徽满帆奋进


新发展格局下,“向海而兴”的对外开放正逐步向沿江、内陆地区展开,安徽已成为开放发展的前沿地带。


抢抓多重国家战略、深度参与国内国际产业协作、高效配置全球要素资源……思想破冰,行动突围。如今,安徽对大海、对开放的向往,频频照进了现实。


安徽还需勇于开拓开放发展的新赛道,勇于到国际市场的大风大浪中锤炼,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 推动“六破六立”系列特稿④ | 实干为笔 写好民心答卷


安徽一直尽心尽力地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把暖民心的事办细,把顺民意的事办好。


“官气”弥漫的地方,民生必然受损,风气必然受损,发展必然受阻。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安徽所面临的“时”与“势”,需要我们继续站稳群众立场,增强担当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忠实地为民办事、为民造福。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推动“六破六立”系列特稿⑤ | 向难而进 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


把握机遇、开创新局,需要我们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迎着困难上、奔着问题去,挑起重担子、啃下“硬骨头”,不仅要破除畏难观念,还要勇于自我加压,变积势为动能,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推动“六破六立”系列特稿⑥ | 锐意实干,做强省路上“追光者”


实干,是逆风求胜的务实果敢,更是触及灵魂的观念变革。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一抓到底、久久为功的实干意识,是抓好思想大解放的重点任务。


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的蓝图已经绘就。实干为要,把“科创+产业”之路走宽走实,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提升实力、攀登高峰,持续激活创新这个最大动能、最大潜力。主动作为、棋行先手,以动如脱兔的务实果敢,全力推进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皖北全面振兴。以改革为号角,以开放为鼓点,营造良好发展生态,向下扎根、向上突破,在实干强省之路上勇毅追光、不负时代。


实干,既是执着勇毅的深耕,也是目标坚定的追光。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进入安徽日报客户端专题页面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来源:安徽日报

制图:甘亮

编辑:马珺

文章好看,请点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