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为什么不如《燃烧》?|梅雪风专栏
《小偷家族》《燃烧》《寄生虫》,这三部电影先后两年成为戛纳宠儿、电影现象。
比起咱们的《药神》,显然两个邻国在“现实主义电影”的探索上,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我们在今天对比、评析这几部电影,当然也是基于一种更高的标准和视野。
PS:因为某位宵小的举报,我们的留言功能暂时被系统关闭,喜欢本文的,可以转发或直接发消息和我们探讨。
枪稿《寄生虫》赛诗会
◄◄ 开寅:《寄生虫》也是一部爆米花电影 ► 梅雪风:《寄生虫》为什么不如《燃烧》《寄生虫》不错,但《燃烧》更好
文|梅雪风
作者简介:男性。资深媒体人,数码产品发烧友,长跑及太极爱好者。曾任《看电影·午夜场》创刊主编。
01
这部电影的好与不好,都在于它太过于精巧和工整。
精巧的地方在于它完全是一个寓言。它的每一个细胞都是这个寓言里面毫无赘肉的组成部分。
比如,山顶上的豪宅,与主人公家住的半地下室,再到这个豪宅下面深不见底的纯地下室,这是整个阶级下行通道的精准画像。
一下大雨,“寄生虫”们的半地下室家里就被演了,女儿只能蹲在马桶盖上,压着汩汩冒出的污水抽烟。
比如平民阶层的寡廉鲜耻,和富豪阶层的天真浪漫。寡廉鲜耻是由于生存的恶劣,他们不得不坑蒙拐骗;天真浪漫是由于生存条件无忧,富人们可以大肆的浪费自己的爱心和柔情。
比如穷人,可以毫无破绽地装扮成他们想要装扮的艺术家,大学生、专业司机和专业管家,但有一点他们是无法装扮的,就是他们的气味——那个富翁所形容的、类似于在地铁上所闻到的气味。
比如,富豪家的小孩所看到的鬼,其实就是那个躲在他家地下室的平民。他是富翁,平民就是鬼。
他们的行迹暴露,也并非他们演技不佳,和富翁家的火眼金睛。而是由于他们两个无产者家庭为了争夺生存资源而狗咬狗,最终暴露。
金家行迹暴露,被前女佣雯光两口子罚跪。
影片最开始的,他们一家在家里接不到手机信号,与那位在地下室蜗居多年的人用电灯发出的摩斯密码不被人注意到一样——穷人,既接收不到信号,他们发出的信号也无人聆听。
02
影片中可供解读的地方很多,但他们的坏处就是太容易被解读了,以至于没有了余味。
真正有余味的地方是哪呢?
是两处杀人,一处是年轻小伙,要用石头去干掉地下室里面的人,这样他们就能永远保守这个秘密,永远居住在这个豪宅里面。另外一个就是老实巴交的宋康昊突然暴起,杀死了豪宅的主人。
这两处心理巨变,是影片真正动人的地方,也是影片并没有被拍好的地方。
石头的意象贯穿全片,从无用的摆设,到杀人的工具。
没拍好的原因是,你无法代入这两个人,你无法进入他们两个人的困境。说到底你就是无法感知那个年轻小伙,到底有多么想脱离那个底层社会?你也无法感知宋康昊被触怒的点到底是什么?
你当然可以解释,他被男主人那种永恒的距离感和冷漠所激怒。但他最后的那一下暴起,还是缺乏了一种情感上的铺垫。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我觉得是导演奉俊昊太想把整部电影寓言化了。这种寓言化从某种程度也就是去现实化,那种过于精巧的隐喻结构,实际上也就让影片少了现实的粗粝感。而影片中那种过于流畅的他们欺骗富豪一家的蒙太奇剪辑,也让影片少了一种现实中存在的凶险和滞重感。
富家男主人嫌弃地捏起鼻子,触到了穷人父亲的痛点,引发了最终的杀戮。
而这也是这部影片与《燃烧》的重大区别之一,《燃烧》里面你会被主人公的情感困惑和内心无因的愤怒所裹挟,能够目睹它慢慢发酵和爆发,也就会为最终他的报复感到爽快,以及为莫衷一是的结局,感到空虚。而这部影片不提供这样一个时间和空间以及情感的入口,让我们去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
03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影片对于阶级的理解还是太传统了一点。
这种物质极度匮乏已经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从这一点来说《燃烧》就要高级很多,《燃烧》讲的更多的不是匮乏,而是一种匮乏感。
总体而言,时代的进步让大多数人已经超出了温饱,有钱人与穷人之间的分野在于,两者自由度的差异。简而言之就是吃饭不再成为问题,而代表精神享受的差距却越来越显著。最显著的标识就是女人。
《燃烧》中的穷小伙暗恋女主角,可女主角却光速投入了新认识的富家子弟的怀抱。
在《燃烧》里面,富人具有无限制选择女人的权利,而穷人却是自己唯一喜欢的女人也会被夺走。这种愤慨,最终造成血案。而另一反向的血案是,富人由于能够完全自由的选择这些女人,而丧失了选择这些女人的乐趣。也就是没有限制,也成了一种新的限制。
他只有通过去打破禁忌的方式,来创造一种限制,来感知这种限制,而重新获得人生的快感,于是他选择了杀人,杀掉那些爱他的女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寄生虫》还是在讲前现代的一种阶级关系,而《燃烧》,则通向了更为现代或者是未来更为复杂的阶级关系。
编辑|郝伊任
排版|透纳
THE END
【枪稿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枪稿个体户,点击不迷路
点击枪稿→右上角···→星标⭐️
相关回顾: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