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9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复联4》今天停映,它留下了一言难尽的遗产|徐元

徐元reporter 枪稿 2020-09-07


密钥有效期31天,没有延期,《复联4》今日就此下映。


在“毛衣战”愈演愈烈、据传美国电影可能将要停止进口的此刻,它的离场,不期然地带上了极其复杂的况味。


而这部影片及其“系列”前作,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奇观。



复联的遗产


文|徐元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大家 ”】


作者简介:枪稿主编,记者、影评人。可怜的看片量让赛人笑话了3000遍。




1


上画31天整,5月24日,《复仇者联盟4》在中国下映,留下了42亿元票房,成为中国进口电影之冠。而在美国本土,《复联4》卖得7.7亿美元,仅次于《星球大战7》,成为美国史上第二卖座电影。


当然,不止中美,凡有上映,各国的票房纪录都在被《复联4》刷新。《阿凡达》坐了十年的全球票房榜头把交椅,眼看就要让位。


笑得最开心的,自然是“复联”系列的出品公司迪士尼——当年的一把豪赌,今天结出了硕果。


北京时间2019年 3 月 20 日,迪士尼宣布对 21 世纪福克斯 710 亿美元的收购正式生效。迪士尼帝国版图进一步扩大。


事情要说回十年前,彼时经营状况不佳的迪士尼,突然斥资42亿美元收购漫画企业漫威娱乐,美国财经传媒普遍认为价格太高;而三年之后,握有《星球大战》和《夺宝奇兵》版权的卢卡斯影业在出售给迪士尼时,作价“仅”40亿,传媒和大众不免又替星战之父叫屈,“怎么卖得比漫威还便宜”?


就当时而论,坊间的质疑并不过分:漫威不过是一家几起几落的漫画公司,值钱的电影改编权,还拆散卖给了好几家好莱坞制片厂,而它自己制作出品的《钢铁侠》真人电影,虽然成绩不俗,但无论其票房成就,或曰文化现象,跟《星球大战》及《泰坦尼克号》《蝙蝠侠前传2》等现象级影片相比,差距还相当大。


《星战》系列影响了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电影《星球大战》海报)


再反观卢卡斯影业,不但有大获成功的六部《星战》电影、几套动画剧集、上千册漫画和小说,更凭借覆盖了玩具、文具、服装、日用品等等的授权衍生品业务,建构了产值高达几百亿美金的“星战”产业链。何况,卢卡斯影业旗下还有《夺宝奇兵》这样的著名IP、工业光魔这样的实体企业。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有了迪爸爸的资源和平台,漫威不仅复刻了“星战”的成功,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拍出了数量多几倍且票房多几倍的电影及剧集,更卖出了更丰富更泛滥的授权商品。“复联”,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星战”。


超级英雄人物众多,玩具商也借机赚的盆满钵满。


2


最根本而且最神奇的是,漫威电影的成功,完全有别于从前的案例,或者干脆说,漫威颠覆了传统的好莱坞商业法则。


在以往,那些红得发紫的票房炸弹,诸如《乱世佳人》《音乐之声》《教父》《星球大战》《泰坦尼克号》《阿凡达》,基本上都可以认为是一锤子买卖,在上映前,没有人能料到影片究竟能不能成功。最典型的是《泰坦尼克号》,题材不流行、成本又太高,上映之前,整个好莱坞都在幸灾乐祸地等着看“大船是怎么沉的”(其出品公司20世纪福克斯早年间就因为《埃及艳后》沉过一次,险些破产)。


60年代的好莱坞一度流行拍史诗大片,

《埃及艳后》耗资巨大,但遭遇了票房滑铁卢。

(电影《埃及艳后》剧照)


至于1970年代的影坛金童子、好兄弟科波拉和卢卡斯,在分别执导《教父》和《星战》时,都断言自己的片子“不会卖座”。尤其是后者,在英国制片厂摄制时,当地员工看着各色奇装异服、激光枪对战激光剑,还有演员穿着金属戏服演机器人,公开表示,“这个儿童片”“是一堆垃圾”。


尽管被唱衰,卢卡斯仍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电影 《星球大战》工作照)


由此可见,中国影视圈动辄吹捧上天的“大IP+大明星+大场面+大营销+大数据”好莱坞大片策略,绝对谈不上是什么无往不利的成功配方。好莱坞领袖世界娱乐业已经百年,但“文艺作品”天生自带的手工感和偶然性,无论再怎么产业化、工业化也没法真正改变。


彼时,在大受欢迎的《国家的宝藏》和《加勒比海盗》系列之后,迪士尼再接再厉,用热门IP又炮制了一批视效大片,结果,没想到《纳尼亚传奇》《波斯王子》《创战纪》《独行侠》《异星战场》拍一个赔一个,特别是《异星战场》,2.5亿美元成本,换来的却是票房仆街、股价震荡、高管辞职、全行业嘲笑,至今仍是好莱坞史上数一数二的的反面教材。


这部“烂片”的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却是皮克斯的动画大佬,代表作有《机器人总动员》等。

(电影《异星战场》剧照)


由此可见,中国影视圈动辄吹捧上天的“大IP+大明星+大场面+大营销+大数据”好莱坞大片策略,绝对谈不上是什么无往不利的成功配方。好莱坞领袖世界娱乐业已经百年,但“文艺作品”天生自带的手工感和偶然性,无论再怎么产业化、工业化也没法真正改变。


所以,迪士尼真人电影连战连败,而昔年的行业老大米高梅则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也都算不得什么稀奇事。哪怕到了近几年,即便有漫威带了好头,但华纳兄弟有样学样的“DC漫画宇宙”系列(新超人及“正义联盟”等)、环球公司的“怪物宇宙”系列(阿汤哥的新版《木乃伊》等),也都谈不上成功。


虽然云集众明星,但依旧口碑平平,票房平平。

(电影《正义联盟》海报)


而漫威/迪士尼是怎么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呢?有人总结为“电影的电视剧化”,但这种论点显然失之于简单。乍一看,漫威的确是前前后后拍了20多部电影,而且角色统一、剧情连续。然而,又有哪个电视剧有这么多主角,各自分开来讲故事呢?其实,“电视剧化”,早就是好莱坞的手段之一,远的如《007》,近的有《速度与激情》,都是个中典范。它们无一例外,讲的是一个(队)主角的、连续的故事,而这才算是电视剧的规矩。


“漫威宇宙”,则是一种全新的复合配方,主角一大堆,然后再把他们放进各不相同的影片类型里,比如科幻的《钢铁侠》、谍战的《美国队长》、神话类型的《雷神》、“哈利波特”型的《奇异博士》、“太空歌剧”型的《银河护卫队》……总之,它们就像变形金刚里的合体金刚,拆开,各是各的飞机坦克;一旦组合,又能变成完全不一样的巨型机械怪物。


星爵是随时随地都能跟着劲歌金曲舞起来的Boy。

(电影《银河护卫队》剧照)


其实,20多部影片,品质良莠不齐,票房有高有低,有几部以“单片”而论,视之为失败也不为过。然而,这种电视剧式的集中套拍,演员、场地、服装、道具等循环使用,不但摊薄了成本,更形成了帮扶效应(比如,让高人气的钢铁侠进入美国队长电影,就有效改变了后者之前薄弱的处境)和广告效应,等到“复联”这种电玩式的英雄大乱斗合集出现,各项因素就彼此加成,进而形成化学反应,于是票房爆棚再爆棚。


以这样协同并进、伏笔千里的形式走向成功,漫威/迪士尼的决策者的魄力和财力当然了得,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更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必然。


原因无他,在于漫威几十年来开疆辟土,靠的就是不断推出新的超级英雄角色,进而形成一个个的“角色IP”,围绕这些IP而炮制的漫画,有期刊连载的长篇故事、也有单行本的独立短章、又有各种合集、特辑、重启重生新版等等,这些超级英雄不但在自己的世界里呼风唤雨,又每每合纵连横,出现在别人的故事里,或者组队抱团迎战外敌、或者各为其主大打出手,总之穷尽了各种的排列组合可能——而所谓的漫威宇宙电影,正是克隆了这种形式。


《复联》系列已经完结,

但新英雄惊奇队长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电影《惊奇队长》剧照)


美国漫画的特点是以角色为核心,图文创作分开,作者属性弱,又兼主打超级英雄类型,所以相当有别于日本漫画和欧洲漫画,虽然往前看,以上特点导致了美漫从未诞生过《丁丁历险记》或《七龙珠》这类高度作者化、风格化而风靡全球的煌煌大作,但反过来,曾经的这些短板,在如今却柳暗花明地让“真人漫画电影”打通了一条康庄大道。本来,新式分格漫画就是从电影借鉴而来的“纸上分镜头”,没成想,兜兜转转,终于有一天,徒弟促成了师傅的产业革命。


漫威美漫受众原本相对本土化,但随着改编电影的风靡,世界范围内的读者也越来越多。

(漫画《X战警》插图)


当然,美国漫画界从前的扛把子DC本来也有资本这么玩,不过如今它只不过成了漫威的跟跑者,原因之一,在于它之前的《蝙蝠侠》电影已经足够成功(而《超人》系列却连续走麦城),难免因循守旧又畏手畏脚。


原因之二,却不妨说是时局的造化: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两套《蝙蝠侠》系列,让DC与母公司华纳赚得盆满钵满,特别是2008年英国天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不仅在票房榜上势如破竹,更在品质上得到高度评价,为漫改电影挣到了“优质电影”的荣光,甚而一度被视为史上最佳电影(现在也仍是互联网影库IMDb网上由200多万观众票选的影史佳作第四名)。


可是,正所谓月满则亏,盛极而衰,《黑暗骑士》风靡全球的第二年,《钢铁侠》横空出世,于是改朝换代的大幕就此拉开。


钢铁侠诞生,电影产业风水轮流转,小罗伯特唐尼也凭此角色彻底脱离丑闻泥淖,登上事业巅峰。

(电影《钢铁侠》剧照)


3


任何行当、任何人物的成功,都离不开时代。


“漫威宇宙电影”,各具特色,然而从本质上说,它们无非就是当年星战片场工作人员所谓的“儿童片”。其种种关公战秦琼的故事,也就是堆满一地的玩具大乱斗的恶趣味。当《黑暗骑士》已经把“恶”引申到了哲学讨论、美学分析之高度的时候,“复联”系列仍旧乐此不疲玩着“世界要毁灭了”的把戏,而黄渤和沈腾在《疯狂的外星人》里的那句“毁灭吧,赶紧滴”,其实就是替众多的成年观众——或者准确地说,拥有成年心智的观众——说出了早就憋在心里,不吐不快的那份嫌弃。


然而,架不住大量的未成年观众——以及更大量的保有未成年审美趣味的成年观众——就是喜好这一口。二战、冷战、反恐的美国军国主义背景,成了砍怪升级路上的装饰品;极客、怪咖、肥宅的中二嗨点,日渐成了大众流行的主流。


Bill Maher在其脱口秀上diss漫威观众:

只有在一个大家都认为漫画书很重要的国家,

川普才能赢得总统选举。


从剧情上说,漫威电影其实极度暴力,动辄成百上千(地球及外星)人变成炮灰,更有一大把的兄弟相残、弑父弑母、杀子屠女的桥段,可是,这些电影又绝少带给观众以真实的痛感,因为它们的电玩质感、数码质感太重。


而2010年代泛滥的视听技术和大小屏幕,让胶片时代不可想象的重看、回看、混剪变得稀松平常,于是漫威影片中种种雕虫小技的彩蛋、客串,以及各部电影之间反复啰嗦的情节线、隐藏线,都得以被观众孜孜不倦地发掘和分享,进而变成一种与有荣焉的创作者/接收者之间的默契互动。此外,又有衍生而出的海量“同人创作”,以“基腐”为卖点,始终也在推高角色及影片的人气。凡此种种,当然都是此时代的特色。


网友自制,美队冬兵的爱恨纠葛


所以,22部“复联”电影,既是这个巨婴的、电玩的、社交网络的时代产物,而同时,它们也是造就这个时代的养料本身。这个自成一格、光怪陆离又包罗万象的“宇宙”,就像贪吃蛇一样无休无止,自我循环,在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间频繁穿梭,用极其繁复、极其宏大、极其认真的方式,实现着男孩版过家家的狂野春梦。


这个系列,改变了世界电影业的生态,让“大片”的商业成功变得可控且可预测,而其代价就是,好莱坞现实主义的极大萎缩、原创精神的极大萎缩、电影类型的极大萎缩。想想看,上上一个十年,好莱坞还有《黑客帝国》,而上一个十年,还有《黑暗骑士》,而到了今天,却只剩《复联4》或《海王》了,怎么会不令人一声叹息?


近几年,好莱坞作品乏善可陈。《绿皮书》已经算是高口碑影片,但仍被指责“毫无新意”。

(电影《绿皮书》海报)


当然,换一个角度看,这又是好莱坞再度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的一次产业跃升,当中国或欧洲也有资本和技术,能够拍出《流浪地球》或《星际特工》这样的“单体”大作时(本质上,这些电影不过是上一代好莱坞大片的模仿秀),好莱坞却把大片规模化量产化,组成了一个集团军。


而这个集团军不但在台前幕后吸纳来了世界各国的电影工作者,还巧妙地在这套最纯粹的娱乐产品之中,把铁幕冷战、北欧神话、女权主义、黑人平权、反恐与信息自由等等林林总总的主题表达杂糅到了一起,进而构成一种海纳百川的“软实力”,这时,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政经文创的最大霸权、就是川普豪言“再次伟大”的底气所在。


黑人英雄已经在《复联4》中接棒美队,意味深长

(电影《黑豹》剧照)


四十年前,《星球大战》把视野放在了广阔无垠的外太空,在那个“宇宙世界”里,“地球”或“地球人”从未拥有过姓名,影片中的正邪对抗,本质是在影射尼克松政府及越战。


而到了四十年后的“复联”世界,“保卫地球”(或者干脆说是“保卫美国”),却是每一部影片的主旨。而且,无论钢铁侠还是美国队长,他们都绝对服从美国政府的管辖,他们所谓的分歧,不过是驴象两党间的理论之争。


从反战、浪漫、积极进取的太空时代,到如今各国民粹主义抬头的新保守时代,电影,总是最不经意但又最清晰的注脚。




THE END



枪稿个体户,点击不迷路 

 点击枪稿→右上角···→星标⭐️



相关回顾:

美国大片新套路:又蠢又瞎的女反派 | 徐元

许晴李冰冰们为什么不停拍英语烂片? | 徐元

寻梦环游、赛车动员都在怼川普,谁说电影仅供娱乐?| 徐元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