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9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性侵狂的帝国是怎么建成,又是怎么塌方的?︱曹米糯专栏

曹米糯 枪稿 2021-09-26
“米兔”大概是新冠之外,最为震动世界的一件事了。

其间披露而出的奥斯卡最大推手、好莱坞大鳄哈维·韦恩斯坦犯下的那些罪过,最让人惊讶的不是其程度,而是如此的经年累月。

踢爆内幕的著名记者罗南·法罗写的那本书,最近出版了繁体中文版。


如果这是场阴谋,那我们都是共犯

文/曹米糯

作者简介:一不懂理论、二没有实践、三有点社恐、所以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写电影的路人甲。


1


因新冠疫情影响,去年年初的一则影坛大新闻很多人都忽视了:2020年2月24日,针对好莱坞大鳄——米拉麦克斯及韦恩斯坦影业的创始人——哈维·韦恩斯坦涉嫌强奸案,纽约法院作出了“5项指控中2项掠夺性性侵罪成立”的判决。

3月11日,最终量刑结果出炉,韦恩斯坦获刑23年,并被注册为性犯罪者。

哈维·韦恩斯坦住着拐杖,参与庭审。(图源:Deadline)

最早揭开韦恩斯坦真面目的报道刊发于2017年10月的《纽约时报》和《纽约客》,前者由《纽时》资深记者Jodi Kantor和Megan Twohey执笔,后者出自时任NBC调查记者的罗南·法罗之手。

在分享了普利策新闻奖之后,他们又分别出版了内容更为详实的书籍,Jodi Kantor和Megan Twohey的那一本叫做《She Said》,明显更强调女性及其话语权;罗南的那一本则复杂很多,标题为“Catch and Kill:Lies,Spies,and a Conspiracy to Protect Predators”

左为《CATCH AND KILL》书籍封面,右为罗南·法罗本人。

——又是谎言,又是间谍,又是阴谋,听起来像是一本侦探小说。

2


今年初,《Catch and Kill》的繁体中文版《性掠食者与它们的帝国》上市了,我好奇读了一下——不仅书名听起来像侦探小说,整本书的内容、写法也很像,甚至不需要怎么改编就可以拍成一部好莱坞侦探片。

Catch and Kill》台版书封面。

时间大概要退回到2016年年底,为了呼应隔年2月的奥斯卡颁奖季,NBC新闻网调查员罗南与制片人李奇·麦克修筹备已久的“好莱坞系列报道”正式提上日程——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躬逢盛事的报道,而是旨在揭露好莱坞种族歧视、恋童癖、性骚扰等负面问题的卧底报道。

当时罗南手上只有几条女艺人牺牲色相换取角色的线索,NBC名牌栏目《今日秀》的负责人诺亚·欧本海姆(同时也是一位编剧,代表作《第一夫人》)建议他关注一下女星罗丝·麦高恩(代表作《恐怖星球》),因为罗丝在推特上爆料了某大公司高层的不检行为。

罗丝·麦高恩曾出演哈维·韦恩斯坦和他的兄弟鲍勃所制作的电影《惊声尖叫》,也是因此她受到了韦恩斯坦的侵犯。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线索浮出水面,从90年代末与米拉麦克斯合作过的女演员到2015年出入过韦恩斯坦影业的非裔意大利女模特,时间跨度和涉及人数都远远超出罗南的想象。

如此之多的信息源注定了《性掠食者与它们的帝国》的庞大“体量”,书中至少有六条断断续续的线索,出场的人物大概有几十个。重中之重的线索又有两条,其一是罗南与女性受害者联络、搜集证据的过程,其二是罗南将选题上报、被NBC高层人为延后甚至搁置的过程。

看到这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眼熟”,这简直就是1999年由迈克尔·曼执导的《惊曝内幕》的升级版,“无良企业内部的丑闻”和“因揭露无良企业所引发的新闻行业的丑闻”先后上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堕落的、朽败的、迟早药丸的(但怎么还没完的)美帝形象。

《惊曝内幕》中一名CBS主持人(阿尔·帕西诺饰)和一个前烟草公司员工(罗素·克劳饰)准备揭发烟草公司制作的香烟对人体有害的内幕,结果不仅受到了烟草公司的威胁和打压,连主持人制作的电视节目也遭到电视台的禁播。

作为伍迪·艾伦和米娅·法罗之子,并且兼具着LGBTQ的小众身份,罗南的一生都处于名流、丑闻、争议的旋涡中心。伍迪涉嫌性侵养女至今仍是好莱坞的一大谜案,同性恋(尽管已经合法化)至今也仍是令很多人如鲠在喉的一大标签,某种程度上,罗南的确有资格与韦恩斯坦案当事人谈“感同身受”。

多年的媒体经验也让罗南非常清楚今时今日读者的需求和喜好,黑白分明的人物——够简洁,暗无天日的困局——够阴险,步步惊心的处境——够刺激。所以整本书中挥之不去的“倾向性”和“暗示性”也都在情理之中。

我倒不是质疑罗南的调查不实,否则他也不可能获得普利策奖的肯定,但他的表述和推断或许还可以更加严谨,换言之,其鲜明的“倾向性”和“暗示性”对严肃新闻本身是有所削弱的。

在罗南笔下,“性掠食者帝国”就是个地下迷宫般的魔窟,一旦失足跌入便永远也找不到出口。韦恩斯坦及其私人团队会以选角、招聘助理、合作等各种名目诱骗包括知名演员在内的年轻女性上钩,从骚扰到猥亵再到强暴,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事发后,韦恩斯坦往往会与当事人“和解”,即以一笔数目不小的“封口费”换取一份严苛的“保密协定”。

《纽约时报》2017年10月5日报道“哈维·韦恩斯坦多年来一直在用钱摆平他的性骚扰指控”,文章作者正是Jodi Kantor和Megan Twohey。

即便偶尔事情闹大,韦恩斯坦也有足够的资源——譬如律师团队、公关团队、情报公司、合作媒体等等——将一切摆平。

他神通广大到可以让地区检察官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堂而皇之地对外宣布“不予起诉”;他可以控制八卦媒体散布对当事人的不利消息,甚至无中生有地污蔑、诋毁对方;他可以动用圈内关系,以个人前途和人身安全威胁当事人;他可以令十几年来不同媒体的相关调查一次次石沉大海;他可以让美国“老三台”之一的NBC从“支持调查”到“放弃调查”,最终迫使罗南将已经成型的电视报道转投平面媒体《纽约客》。

MSNBC主持人瑞秋·玛多在节目中询问罗南·法罗,为什么最终把报道交给了《纽约客》而不是NBC新闻,法罗对此表示“关于此事的细节,你应该去问NBC的管理层”。

所以也难怪罗南会将这一切总结为“阴谋”,他从政治捐款、项目合作、律师以及公关团队的重叠等角度一再暗示着美国政界、商界、娱乐界、新闻界的同流合污,甚至连分属不同党派的克林顿家族和川普家族仿佛都有了“团结一致”的契机,与“性掠食者”韦恩斯坦站在一起。

3


不过,我们一般提到“阴谋”,往往会指向一个明确的、有利可图的、带有强烈诱导性的动机。

诚然,捐款、投资、合作之类都是政客、商人、明星所需要的,但长期与一位口碑不良的“性掠食者”为伍显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从这个角度讲,尽管罗南艺高人大胆,把共和党、好莱坞、NBC、甚至自己曾经服务过的民主党黑了个遍,但他的阴谋推论依然说服力有限,而且略显狭隘。

事实上,与其说“韦恩斯坦性侵丑闻”是个别的特权+阴谋事件,不如说是普遍的男权+厌女现象。也就是说,并不是美国政界、商界、娱乐界、新闻界早有预谋要联合起来压制甚至迫害女性,而是长久以来美国政界、商界、娱乐界、新闻界等等到处都存在着基于性别的不平等

2019年的美剧《早间新闻》围绕新闻界发生的性侵事件展开故事。

那些掌控着权力与资源的男性根本不需要预谋,他们完全有可能自发主动地互相包庇、互相掩盖。

认为我的结论太过夸大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这组数字——今年3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公布了一份从2000年至2018年规模最大的有关“暴力侵害妇女行为”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15岁至49岁女性(合计超过7亿人)在其一生中遭受过来自亲密伴侣或非伴侣的身体或性暴力。

WHO报道还称,四分之一有过亲密关系的年轻女性(15-24岁)到25岁时将已遭受过亲密伴侣的暴力。

可见,对女性施暴不止是韦恩斯坦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止是好莱坞的问题、娱乐圈的问题、美国的问题,而是全世界的问题。这也是由“韦恩斯坦案”所引发的“米兔运动”很快便席卷全球,甚至连男权观念根深蒂固的东亚三国都被短暂撼动的原因。

4


在“韦恩斯坦案”和“米兔运动”掀起的巨大浪潮下,《时代》周刊将2017年的“年度人物”授予了那些勇敢揭露性骚扰和性侵害事件的“打破沉默者”,而三年半之后的今天,“打破沉默者”的影响依然还在继续。

2018年,在《黑箱:日本之耻》的法文版自序中,以一己之力公开控诉日本职场性侵的女记者伊藤诗织表示“米兔运动”增强了自己的勇气:

“我感到,一直以来我们大声呼吁的东西,层层堆叠,形成了坚实的板块,这力量绷开,引发了地震。我也了解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正经受着同样的痛苦。”

2019年12月18日,伊藤诗织控告山口敬之性侵犯的案件胜诉了。

这样说起来,当初《纽时》和《纽约客》揭露韦恩斯坦案的报道已经远远超出了新闻的范畴,而更像是一次有关女性话语权的启蒙。

无论罗南·法罗笔下的“阴谋论”是否成立,更为重要的、也更值得我们坚守的都是“打破沉默”的立场和态度。孤立案件也好,系统性案件也罢,对待性骚扰和性侵害都是没有“沉默空间”可言的——“沉默”就等同于“共犯”


编辑/徐元
排版/手动贩卖机


THE END


相关回顾:

搞不搞对象,这不光是你的问题还是大资本家的问题︱三九专栏

爽片爽片,爽完了以后呢?

男人都死光,这个世界会好吗?︱枪稿每周电影优选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