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ne Fadul——拼搏进取的编程少年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家乡
美国新泽西州利堡
专业
计算机科学
2021届毕业生Zane Fadul来自美国新泽西州利堡。出国念大学是他早已下定的决心。在Fadul的目标学校名单上,上海纽约大学是纽约大学三所门户校园里的首选。“我之前从来没离开过美国,”他说,“我知道如果当时真的坐下来认真思考,肯定会找到无数个理由说服自己不要出国。如今回头看,我很高兴凭着这股冲劲来了上纽大。”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Fadul的父母反应各不相同。“我爸举双手赞成,他说,‘开学时我送你去报到。’而我妈却很不情愿,但我告诉她,‘我已经买好机票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Fadul终于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途。他和父亲在新生报到日前几天就抵达了上海,晚上一起逛了逛学校所在的世纪大道周边。转眼四年过去了,世纪大道如今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我当时超级激动。学校的紫色Logo在夜色中闪闪发光,看着简直太赞了。”他还记得迎新周期间,时常看到成群结队、身着紫罗兰色上衣的同学们在楼梯间上上下下。“感觉整个教学楼里都充满了能量。”
2017年新生报到日之前,Fadul和父亲Camilo Fadul在上海外滩的建筑群前合影
自从那天起,Fadul就决定在大学里专注于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大二那年,他报名担任迎新大使,帮助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还参演了学校一年一度的Reality Show(真人秀音乐剧)。
在2018年的Reality Show中,Fadul和其他卡司成员围绕抄袭、文化冲突和校车乘坐礼仪等话题,给大一新生送去了或严肃或轻松的建议。谈及自己在台上的演出,他说道,“我们要一直保持认真的态度,即便在演喜剧时也是这样”
Fadul还在大学四年推广并践行自己的人生理念,即每个人都应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受益者。他创办了校园社团Splice,计算机水平各异的学生均可参加。创办该社团的初衷是因为他自己在高中时才对计算机科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起步较晚。他后来在大三暑假自学了编程C语言。
在上纽大,Fadul看到了普及计算机科学这一学科的机会。“我想为人们打造一个开放空间,大家可以在这里自由地学习、成长,而不用担心会被评头论足,因为我感觉羞耻感和窘迫感是成长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他说道。
Splice社团的管理团队由中外学生共同组成。“我们希望确保中英文受众都能参加我们的编程工作坊,因为在学习编程语言时,不应该再有额外的障碍阻挡大家理解计算机语言,”Fadul说,“我会用英语解答大家的问题,而和我同级的好朋友秦楠枫是上海人,他会用中文解释一遍。”
2019年4月,Fadul和Splice社团与汇丰银行(中国)合作,在上纽大组织了一场为期三天的数据建模大赛Hack the Pearl。学生利用汇丰银行(中国)提供的大数据开发模型,预测客户是否会在三个月内购买投资或保险产品
在努力让各个水平的人都接触到计算机科学的同时,Fadul也在上纽大找到了拼搏进取的动力。他很感激互动媒体艺术教授Rodolfo Cossovich曾挑战他进一步完善游戏作品。“‘互动实验室’课程中有一项作业,我用一堆传感器和两千行代码重新设计了游戏Pong,”他说,“我当时自我感觉很好,但被Cossovich教授狠批了一通。后来我去找他,想问自己为何会受到如此严厉的批评。他问我,‘你觉得重新设计Pong是你能展现的最好水平吗?’”
Cossovich教授的这句话点醒了他。“我真的把他的话听进去了。在那堂课的期末项目中,我和同级的朋友Brandon Eap熬了好几个通宵,制作了一款利用传感器模仿手摇车的节奏游戏——它的灵感来自我俩搭乘了20个小时的通宵火车去西安的一次经历。
学生和教授在测试Fadul的游戏《打鼓去西安》(Drum to Xi’an)。Fadul和Eap在他们制作的木制手摇车杠杆中间放置了一个陀螺仪传感器,以模拟使用手摇车和保持节奏的动作。两人设计了游戏的数字界面,并为其创作了音乐。这款游戏也为了纪念他们此前去西安的 "难以忍受的20个小时火车之旅 "
Fadul凭借这款游戏获得了他有史以来分数最高的成绩,并得到了教授的赞许。“我感觉自己遇到了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挑战,它让我学会了如何迎难而上。”四年来,他花了不少精力自学C语言,如今,他已经熟练掌握了Python、SQL、JavaScript、Java、C++、Haskell、React和GML。
大三在纽约海外学习时,Fadul凭借丰富的计算机技能储备,获得了在一家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实习的机会,开始了每天一早从新泽西的家中出发去纽约上班的通勤生活。实习期间,他常常下厨做中国菜和家人朋友们分享,时而幻想回到上海的生活。
Fadul的中国菜烹饪作品:午餐肉加荷包蛋搭配小白菜、蒸饺、宫保鸡丁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原本的生活节奏。
和多数同学一样,Fadul接下来的大三生活只得在线上度过。去年秋季学期初,中国的边境尚未开放。无法返回校园的Fadul来到了宾夕法尼亚州,和一群上纽大朋友们一起学习生活。
“大家当时都是共进退的战友,得在凌晨三点起床去‘上课’,”他说,“回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因为大家可能觉得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应该很习惯这样‘宅’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当时是习惯了,但也会有季节性抑郁,我们每个人都有。”
阔别校园一年后,Fadul终于在今年1月乘坐经哥本哈根中转的航班回到了上海。返校前,他接受了核酸检测,并在宾馆完成了14天的隔离观察。
“重新踏上这片土地,我感觉这座城市对我来说有点陌生了。我很想念上海,但因为疫情管控措施十分严格,当时没什么机会表达激动之情,”他说,“但隔离结束后,我感到越来越兴奋。而当我终于抵达校园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终于到家了。”
随着毕业临近,Fadul期待未来能在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和游戏设计领域从业。
“我最崇拜那些可以独自完成游戏制作的独立开发者——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希望自己在毕业后能继续保持这份初心和动力。”
▼
推 / 荐 / 阅 / 读
Taylah Bland——逆流而上的苏世民学者
马家骥——通向耶鲁的马拉松
Click "Read More" (阅读原文) below for the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