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未来人社领域的这些变化, 与您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2017-06-09 广州人社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出台

   

  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市就业促进、社会保险、人才队伍、人事体制、劳动关系和相关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这些新举措、新变化将会影响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赶紧来看看《规划》到底谋划了哪些蓝图!


就业将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


  到2020年,全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成各类劳动者职业培训150万人次。

  1. 重点群体就业扶持力度加大。完善积极就业政策,落实好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鉴定补贴、职业介绍补贴、援企稳岗补贴等政策,支持劳动者灵活就业、流动就业和稳定就业,发挥就业专项资金引导、鼓励和支持更多劳动者就业创业作用。

  2. 创业人员首次创业失败有保障。改革创业担保贷款机制,扩大贷款补贴范围并提高标准,探索建立首次创业失败人员保障机制,开展“互联网+”和电子商业的创业担保贷款。改革创业培训,增加提升初创企业经营者素质、网络创业等新型创业培训项目,建立创业培训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改革创业服务体系,建立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补贴发放“一站式”线上线下创业服务平台,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和创业项目库等创业载体建设。

  3. 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全方位服务。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力度,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就业促进服务范围,资助引导企业、人才市场、科技中介、风险投资机构等社会资源帮扶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和城乡基层就业,实施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吸纳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

  4. 重点援助对象享受一对一就业服务。实施“就业服务进家到户,就业岗位进街到村”和“零距离就业,零距离服务”就业援助服务,建立公益性岗位优先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长效机制,针对重点援助对象开展以社工就业辅导服务为核心的“就业携行计划”和长期失业青年就业援助计划,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就业服务。

  5. 劳动者享受更精准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定期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发布培训需求目录,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模式。推 41 35674 41 14940 0 0 2895 0 0:00:12 0:00:05 0:00:07 2895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大力支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

社保将实现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85万人、461万人、466万人。

  1. 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系列改革。按国家和省部署,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制度,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

  2. 建立长期失能人员保障制度。在国内率先试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为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参保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保障。

  3. 参保人享受更多层次的补充保障。鼓励和推动各类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企业年金,构建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优化职工重大疾病医疗补助、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医疗保险重特大疾病、门诊特殊病种保障机制,加强社会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等多重保障制度的衔接。

  4. 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升。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科学合理提高各类参保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5. 医疗保险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动态调整机制,综合考虑医疗费用水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政府财政收入等因素,逐步提高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加大重特大疾病、长期慢性病和失能失智长期护理保障力度。

  6. 参保缴费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减轻用人单位和参保人负担。加大对特殊群体参保资助力度,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连续参保缴费激励机制,大力推进非从业城乡居民和各类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人才高地将实现更高水平和更具集聚力

  到2020年,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资源总量达404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195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2: 46: 42,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8万人,引进在穗工作外国人才1.5万人次。

  1. 人才流动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更加健全。健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才流动的政策衔接机制,为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交流互动机制和人才联合聘用机制。探索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使用机制,让人才在创新成果运用中有份额、有股权。

  2. 人才评价和职称制度更加优化。探索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分类推进中小学教师、技工学校教师、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领域的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向具备条件的有关社会组织转移职称评审职能,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大型骨干企业、行业领先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用人单位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3. 高端创新人才享受经费资助。对生产性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或新型研发机构担任应用研究和技术、产品研发重要职位的高端创新人才给予人才经费资助。

  4. 产业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享受政府奖励。对在企业中担任管理、研发、生产、财务、销售等岗位的产业高端人才,以及具有较高能力和技术水平、从事企业核心业务的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按其上一年度对我市发展的贡献给予一定额度的薪酬补贴。

  5. 引才成绩突出企业享受费用补贴。鼓励用人单位通过猎头公司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市外引进产业领军人才,按其引才成本费用给予一次性费用补贴;对每年引进市外产业领军人才数量居全市前列的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额外费用补贴。

  6. 青年人才享受经费资助。启动广州“岭南英杰工程”,建立健全两院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享受政府特贴人员的梯队培养选拔制度,设立专项工作经费予以资助。

  7. 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实施“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引进一批紧缺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在符合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园区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实施“外国专家短期来华邀请”及“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为外籍产业领军人才提供出入境及停居留便利,为人才绿卡持有人提供广州市民待遇。

  8. 留学人员创业就业政策更加优惠。设立天使股权投资资金支持优秀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实施留学人员创业扶持计划,依托“海交会”、“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引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9. 本地人才国际化培训力度增强。实施企业国际人才培训项目,资助企业、相关机构开展高级管理人才、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出国(境)培训和国际交流;实施广州市企业博士后国际培养计划,选拔优秀企业博士后人员出国深造;实施“菁英计划”留学项目,围绕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和紧缺人才需求目录,选派广州地区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学生到国外知名高校留学深造。

  10. 高技能人才发展平台更广阔。以世界技能大赛为重点,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多元化机制建设,完善社会化技能鉴定模式,开拓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种考核。建立以政府表扬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体系。


人事机制将更加充满活力


  1. 公务员分类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实施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分类改革,试行聘任制公务员制度,探索实施公务员分类招考、分类培训、分类考核,推行公务员导师制、网络平台培训、领导上讲台等公务员培训机制改革。

  2.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建立健全符合不同行业特点的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专业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和艰苦岗位流动的激励机制。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调整办法。探索制订高校、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办法。

  3. 事业单位人事招聘瓶颈进一步打破。改革事业单位增人计划管理权限,加大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分行业的紧缺专业目录(工种)发布机制。打造事业单位校园招聘“优才计划”品牌,推动“优才计划”向“互联网+”转型。

  4. 事业单位人员交流机制进一步畅通。健全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与企业间交流机制,做好科研人员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促进人才双向流动。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建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人才联合聘用机制,探索建立兼职兼薪办法。



劳动关系将更加和谐稳定


  到2020年,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6%,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1.5%以上。

  1. 劳动者工资实现均衡增长。建立最低工资评估机制,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物价变化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科学测算并适时发布工资指导线,推进企业工会组织职工与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工资保证金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加大欠薪惩戒力度。

  2. 劳动人事纠纷解决效能提升。缩短仲裁案件办案周期,建立健全集体劳动争议案件联动处理机制和仲裁特别程序,加快处理集体争议案件、拖欠异地务工人员工资等重点案件,提高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终局裁决比例。建立各方参与的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机制,推动调解结案率逐年提高。

  3. 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加大对黑职介、欠薪、欠保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建立执法过程全记录和执法信息公开机制,健全执法自由裁量基准,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完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动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增强信用信息在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中的运用。



公共服务将更加优质便捷


  到2020年,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保持在95%以上,社会保障(市民)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持卡人口覆盖率达90%。

  1. 公共就业实现“家门口”服务。构建“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在现有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基础上,推动公共就业服务网点向基层和高校延伸,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的作用,多渠道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2. 社会保险业务实现属地化办理。加强“一个平台、两级管理、三级经办、多点服务”的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市、区社会保险经办两级管理机制,提升市、区、街(镇)三级经办协作机制,强化基层平台服务能力,将面向个人的业务下沉基层经办。

  3. 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实现即时结算。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我市跨省异地结算系统经由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参保人跨省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4. 社会保障(市民)卡实现“一卡通”应用和异地用卡。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市民)卡的功能,全面拓展在政府服务和公共服务应用,实现更多政府公共服务和资金发放通过社会保障(市民)卡实现,并逐步推进社会保障(市民)卡异地使用。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通知(穗府办﹝2017﹞23号)》,网站链接:

http://www.gz.gov.cn/gzgov/s2812/201705/61f33bf848ba4477b45b2e7144bd120c.shtml

 


您还感兴趣的

广州职工医保惠民新政:这些病可以指定手术单病种医疗费用结算啦!


难?难?难?网上申报稳岗补贴一点都不难!


年假没休可换三倍工资!赶紧跟老板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