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勋细说红楼梦 | 第十三回(上、下)

蒋勋 丁中广祥 2019-04-15

【往期回读】

白说红楼梦8:制度比人性更可靠(第4回)

蒋勋细说红楼梦 | 第一回至第十回合集

蒋勋细说红楼梦 | 第十一回(上、下)

蒋勋细说红楼梦 | 第十二回(上、下)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十三回  上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959rmjpj&width=500&height=375&auto=0


秦可卿的死亡

 

我们的现实生活就像《红楼梦》里描写的一样,很多纷繁芜杂的事不断发生。如果在座的朋友是一个创作者,想用写小说的方法记录生活,可能会碰到一个困难,就是主线在哪里,怎么布局,旁枝出去以后怎么再拉回来?这就是我讲的结构或编织的意义。也许很多朋友说,我只是一个读者,我欣赏这本小说,自己并没有创作的野心或者欲望。可我认为不只是写小说的人是创作者,也许我们把一天当中自己生命里面的一些细节,稍微做一个反省跟回忆的时候,其中也要有一个纲架跟结构。我相信很多写日记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常常会觉得好琐碎,慢慢就觉得无趣了。在小学时写的日记很快就中断了,其实我觉得它也有一点像创作,就是把自己的生命理出一个头绪跟纲架来。

《红楼梦》从第一回一路看来,会发现好多人物在慢慢出场。在第十三回中,这个家族里最重要的女性之一秦可卿死了,秦可卿的死是小说里第一个重要的主线人物的死亡。《红楼梦》是一部感伤的书,它让人看到了繁华富贵的短暂和最后的幻灭。可是在十三回之前,基本上没有太多的虚幻之感,只在第二、第三回里借助于甄士隐的女儿被拐,家里又失了火有一点暗示,真正落到贾家,第一个重大事件就是秦可卿的死亡。

在秦可卿死亡之前是贾瑞的死亡。我一直很关心的是,这两个人物的死亡是交错在一起写的,中间的关键人物就是王熙凤。王熙凤对秦可卿有很多疼爱,给她治病,无论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同时又遭遇贾瑞来追求她。贾瑞需要喝“独参汤”治病,家里人去求贾家给一点人参的时候,王熙凤就是不肯给。在这两个死亡事件里面,用人参带出了王熙凤的好恶,我们看到她对贾瑞的鄙视和不屑,对秦可卿的疼惜和关照。作者同时在写两个死亡,而这两个死亡里面,秦可卿的身份和贾瑞身份不同,带出了富贵人家与穷困人家在等级上的差距。

秦可卿到十三回的时候死了,整个一章都在讲秦可卿丧事的豪华。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性的丧事,却豪华到了惊人的地步,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四大郡王全部到场,用现在的话说,党政军要员都来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古代封建社会丧礼不是个别人、个别家庭的事,而是整个家族在社会里的社交跟门面。丧礼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交应酬,大家都在关心谁到场了,谁没有到场,而不是对故去人的哀伤,所以秦可卿的死亡里隐藏着一种孤独。从寒门嫁过去的秦可卿,变成了这个大家族中花瓶里的一朵花,不过是用来装点门面而已。对秦可卿的死真心哀痛的大概只有宝玉,因为她是宝玉最早的性幻想对象,当宝玉知道她死了之后,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宝玉对人有一种真情,其他人不过是走过场。

曹雪芹在家败人亡之后写这部小说时,回忆当年的繁华富贵,这其中包括丧礼的风光,他有一点茫然,感觉到人事的空幻,所以在他笔下,死亡这样的事件也好像一场戏一样。

 

淫丧天香楼

 

秦可卿这一段,用今天的眼光来读,我们不是很容易懂,因为其中有豪门家族另外的一面。当然第十三回还隐藏着一个秘密,即后来发现的一直没有在《红楼梦》刊印版本里出现的一回——“淫丧天香楼”。大家找到了曹雪芹最早的《红楼梦》版本,这个版本里的好多内容没有刊出过,尤其是“淫丧天香楼”这一部分。里面描写了秦可卿的死亡,她其实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她的公公贾珍逼奸,最后在天香楼上吊死的。大家在读十三回的时候要注意,作者在十年当中不断修改,把家族里这个不可告人的丑事掩盖掉了。脂砚斋的评语里面说:“雪芹真正厚道之人。”意思是说家里的丑事,还是不讲为妙。其实前面已经有隐喻了,王熙凤带着宝玉去看秦可卿的时候,喝醉酒的家仆焦大就在骂“你们家爬灰的爬灰”,“爬灰”是民间很粗俗的话,就是公公与儿媳妇偷情。这里隐藏了这个豪门家族的风光富贵里面某些污秽肮脏的事情。它有一点像忏悔录,因为贾家已经败落了,或者其原型曹家已经被抄家了,作者对这个家族的败落有很多反省。第一次写时就直接写出了家丑,可是后来想到这个东西会被传阅。就像你今天写一个日记,如果你确定没有人看,就会写得很大胆,可是当你有一点担心,想到或许有人会偷看,可能包括你最亲的父母或者丈夫、太太、孩子会看的时候,你下笔就会不一样。曹雪芹刚开始写《红楼梦》时,是不太在意别人看的。他在人生最后的十年中回忆自己一生的悲哀,很大胆地写这部小说,原本是写给自己看的。可是小说写了一半以后,便陆续有人翻阅了,他忽然意识到有读者,下笔时多多少少会考虑到读者的反应。

在西方,比如萨特曾介绍过法国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让·热内写的《鲜花圣母》,他是在监狱里用做手工的纸写成的,萨特看到后认为从没打算给别人看的作品才是最精彩的。可一旦想到你的作品会有人阅读,就会有所顾忌,所以他会修订。

《红楼梦》修改了十年,其中透露出作者从完全率真地要呈现家族历史,到最后用很多神话把真事隐去,借用假语村言,在真和假之间做了调整。现在大家都希望了解《红楼梦》最早的版本和后来修改的刊印版本之间的差距,其实,其中差距最大的就是第十三回“淫丧天香楼”。如果这是最初的版本,恐怕秦可卿的死是这个家族中最令人震惊的大事,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上吊而死,以及上吊的原因。这个时候办这个丧事,即使再风光,也隐藏不住其中惊人的真相。

 

秦可卿托梦王熙凤

 

作者将秦可卿的死改成病死的时候,心里有另外一种痛。所以作者并没有直接去写秦可卿的死亡,而是很奇怪地写到王熙凤,说她睡了以后恍恍惚惚地看到秦可卿进来了。我认为《红楼梦》非常精彩的部分都是从真实入梦、从入梦到真实的过程。第五回也是如此,贾宝玉喝醉了酒,恍恍惚惚觉得秦可卿在跟他讲话,带他到了太虚幻境。他在太虚幻境经历那么多事,忽然醒过来。他由梦入真、由真入梦之间的关系非常自然。我们先来看秦可卿托梦前的这一段,念起来就会感受到作者文字的精准漂亮:“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每到晚间,不过和平儿说笑一回,就胡乱睡了。

“不知不觉已交三鼓,平儿已睡熟了。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面来。”王熙凤好像要睡着了,似乎又没有睡着,这时她看到秦可卿进来了。这是《红楼梦》写得最精彩的地方,一点也没有提王熙凤在做梦,就把读者带进了王熙凤的梦境。作者的精妙在于每一次真假的界限都是不分明的、懵懵懂懂的时候,你根本就搞不清楚到底是真还是假,可是梦不就是另外一种真实吗?

秦可卿的出现完全是用真实的,而不是用梦境的手法。在《红楼梦》里,梦从来不是跟现实无关的,梦常常是更真实的现实,所以秦可卿从外面走进来,王熙凤并没有大惊小怪,她好像觉得也很自然。秦可卿来了,含笑跟她说:“婶婶好睡啊!”这时我们才知道王熙凤其实睡得很沉,秦可卿是跑到她的梦里面来了。

一句“婶婶好睡啊”意思是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睡得这么好,其实有点抱怨的感觉。“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不得不走过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婶,别人未必中用。”

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这里有曹雪芹一贯的思想,他一向觉得男人没用,贾家的男人都是窝囊的,能干的一直都是女性。这可能从贾母那一代就开始了,因为贾母就是管家的。然后到王夫人,王夫人稍微柔弱些,可是很快就把管家的权力交给了王熙凤。宁国府这边是秦可卿,都是年轻女子在管家。所以你会感觉到曹雪芹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一直认为家族中的女性是非常精彩的,他在赞扬女性。

秦可卿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贾家已富贵了百年,经过了三代,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过贾家的上升之势已经到了极限,所以秦可卿提醒王熙凤说,月亮到了最圆的时候会慢慢变缺,水到了最满的时候会溢出来,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这是小说第一次暗示这个家族要出大事情了,秦可卿提醒王熙凤应该早做准备。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是一个自然规律。第一代的富贵通常是白手起家,所以会很谨慎。第二代往往就不那么谨慎了,因为他们是在富贵中长大的,他们觉得富贵是理所当然的,挥霍跟奢侈很难收得住,到了第三代就更不要说了。王熙凤从豪门嫁入豪门,觉得富贵是理所当然的。她很天真:“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她的想法是,我们可不可以想想办法,让贾家永保富贵、永不败落?这是王熙凤的思维方式,可是秦可卿批评了王熙凤,说要想永保富贵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想到,如果有一天做不成官了,不再富贵了,应该怎么办。

曹家在被抄家之后,家族落难到惊人的地步。据说,曹雪芹后来在今天北京的香山附近举家靠喝粥度日,穷到连饭都吃不饱。这个在十四五岁以前一直过着富贵荣华生活的公子哥儿,大概从来没有想到他有一天会落难到这个地步。他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生财之道,结局非常惨。其实秦可卿讲的这些话,正是曹雪芹为家族当年繁华时没有为未来做准备而发的感慨。

曹雪芹抄家后的领悟

我们来看曹雪芹的家族,曹寅是和康熙皇帝一起读书长大的,因为他的妈妈是康熙的奶妈。康熙做了皇帝,江南有一个肥缺,当然要找和他一起长大的亲信去做,就让曹家去做了巡盐御史。这个巡盐御史表面是一个肥缺,可是私下更重要的,还兼具皇帝眼线的角色,所以一定要是皇帝的亲信。康熙在位时间很长,所以曹家可以受到上百年恩宠。曹寅过世前,康熙皇帝亲自派御医快马加鞭地送药到他家,可见曹家当时受宠幸的程度。从曹寅一代到曹雪芹一代,三四代下来,雍正五年(1727)时曹家被抄家,因为雍正要启用自己的亲信,老爸的奶妈不见得和他有那么亲,曹家在政治斗争当中被弃用了。我们常听人说近代中国的一些政治人物最喜欢读的书是《红楼梦》,会觉得很奇怪,《红楼梦》不是谈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的吗?《红楼梦》当然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里面有很多权贵之间的关系,《红楼梦》对于人事关系、对于人世间的权势了解得太透彻了。这份透彻来自这个家族繁华过又败落过,只见过繁华,没见过败落,就不会如此透彻。曹雪芹在这里借秦可卿之口讲出家族的难题,有一部分可以跟作者的个人经验结合。

这一段是秦可卿临终托孤,所以王熙凤觉得她还活着,两个人在谈家族里的一些问题。“凤姐欲还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板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古代家族或者庙宇里面都有一个金属的板子,雕刻成像云朵的样子,俗话说“神三鬼四”,敲三下大概多是喜事,敲四下都是丧事。王熙凤听到四声云板响了,然后就有人传话说东府的蓉大奶奶没了,她才知道刚才是秦可卿给她托梦。这种写法非常动人,作者并没有直接写秦可卿死在病床上,而是写秦可卿的魂魄出了窍,跑来给王熙凤托梦。这一部分虽然很短,可文笔和结构的精彩全在其中了。

读到这一段,最大的悲哀还是说秦可卿这个寒门女子,生是贾家的人,死是贾家的鬼,临死了还要呕心沥血地为贾家着想,考虑退路。如果真的有这个角色的话,作者对她是抱有最大歉意的,因为秦可卿嫁到这个家族后受到的委屈最深、最难以言说。如果她是被公公逼奸而死的话,那她死后那个风光的丧礼,就变成了巨大的嘲讽。秦可卿在第十三回就死了,可是一直到八十回,她还无时无刻不在出现。每次贾家有什么事发生,就会听到有人在叹气,那就是秦可卿。秦可卿是一个死而不去的幽魂,她成了贾家最大的一个感伤。从秦可卿死的这一段可以感觉到,秦可卿的死不只是一个肉体的死亡,她还变成了一缕幽魂,幻化在贾家,其实秦可卿本身就在警幻,告诉你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幻象,必须及早领悟。

 

文学的场景描写

 

贾琏护送黛玉回扬州去探父亲的病,这里牵涉到地名。《红楼梦》一牵涉地名就非常暧昧,因为到目前为止,大家还不知道《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到底是在北京还是在南京。我们知道曹家三代曾经在扬州和南京做巡盐御史,大观园应该是在扬州或南京,而不在北京。北京是他们的原籍,他们是被抄家以后才回到北京的。现在有人考证,第一,林黛玉是从南方来的,她的很多口语是南方话,不是北方话;第二,从植物学上考证,《红楼梦》中所有的植物都是南方植物,不是北方植物,节气自然也是南方的节气。这里讲林黛玉回扬州去探病,也许林黛玉是回苏州,因为她的父亲在苏州做官。曹雪芹一般不愿意在小说中直接透露家族的背景,所以有时候会改写一下。

贾琏走了,王熙凤“心中实在无趣”,“无趣”代表的含意是什么?大概平常王熙凤没事就骂骂贾琏,现在她好像少了一个亲近的人。文字写得很精简,可是很委婉。我们常常会觉得,生命里面有一个人跟自己有切身的牵连,当这个人不在的时候,生活就会失去原有的秩序。“胡乱”的意思是没有日常秩序了。

“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熏绣被,二人睡下。”因为天气冷,所以房子里面生了炉子,王熙凤跟她的丫头平儿靠在炉火边绣花。古代的女人平常没事都是做女红的,可是此时,她们也不是那么认真地在绣花,所以用了“倦”这个字,好像随意在那里边绣花边聊天。在晚上睡觉之前,尤其冬天的时候,她们会烧一个炭炉,在炭炉里面放一点檀香或者沉香之类的香料,用一个竹子做的笼子罩住,把被子蒙在上面,被子在睡觉的时候是暖的,也是香的,这叫“浓熏绣被”。“早早的”意思是说本来还没有到睡觉的时间,可是因为无趣,就都睡了。可是王熙凤并没有睡着,在屈指算行程。古代人出远门一去就是几个月,王熙凤在想丈夫贾琏现在应该到哪里了,其实这是牵挂。短短几行字,丈夫不在家时王熙凤的落寞已经写出来了。王熙凤平常不见得跟贾琏有多好,可是当这个人不在的时候,她还是有点空落落的感觉。

“不知不觉已交三鼓,平儿已睡熟了。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面来。”王熙凤好像要睡着了,似乎又没有睡着,这时她看到秦可卿进来了。这是《红楼梦》写得最精彩的地方,一点也没有提王熙凤在做梦,就把读者带进了王熙凤的梦境。

 

可卿入梦

 

作者的精妙在于每一次真假的界限都是不分明的、懵懵懂懂的时候,你根本就搞不清楚到底是真还是假,可是梦不就是另外一种真实吗?秦可卿的出现完全是用真实的,而不是用梦境的手法。

在《红楼梦》里,梦从来不是跟现实无关的,梦常常是更真实的现实,所以秦可卿从外面走进来,王熙凤并没有大惊小怪,她好像觉得也很自然。秦可卿来了,含笑跟她说:“婶婶好睡啊!”这时我们才知道王熙凤其实睡得很沉,秦可卿是跑到她的梦里面来了。一句“婶婶好睡啊”意思是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睡得这么好,其实有点抱怨的感觉。“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不得不走过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婶,别人未必中用。”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这里有曹雪芹一贯的思想,他一向觉得男人没用,贾家的男人都是窝囊的,能干的一直都是女性。这可能从贾母那一代就开始了,因为贾母就是管家的。然后到王夫人,王夫人稍微柔弱些,可是很快就把管家的权力交给了王熙凤。宁国府这边是秦可卿,都是年轻女子在管家。所以你会感觉到曹雪芹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一直认为家族中的女性是非常精彩的,他在赞扬女性。秦可卿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贾家已富贵了百年,经过了三代,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过贾家的上升之势已经到了极限,所以秦可卿提醒王熙凤说,月亮到了最圆的时候会慢慢变缺,水到了最满的时候会溢出来,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这是小说第一次暗示这个家族要出大事情了,秦可卿提醒王熙凤应该早做准备。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是一个自然规律。第一代的富贵通常是白手起家,所以会很谨慎。第二代往往就不那么谨慎了,因为他们是在富贵中长大的,他们觉得富贵是理所当然的,挥霍跟奢侈很难收得住,到了第三代就更不要说了。王熙凤从豪门嫁入豪门,觉得富贵是理所当然的。她很天真:“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她的想法是,我们可不可以想想办法,让贾家永保富贵、永不败落?这是王熙凤的思维方式,可是秦可卿批评了王熙凤,说要想永保富贵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想到,如果有一天做不成官了,不再富贵了,应该怎么办。曹家在被抄家之后,家族落难到惊人的地步。

据说,曹雪芹后来在今天北京的香山附近举家靠喝粥度日,穷到连饭都吃不饱。这个在十四五岁以前一直过着富贵荣华生活的公子哥儿,大概从来没有想到他有一天会落难到这个地步。他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生财之道,结局非常惨。其实秦可卿讲的这些话,正是曹雪芹为家族当年繁华时没有为未来做准备而发的感慨。

 

否极泰来,周而复始

 

她问起如何能永保富贵。秦可卿就冷笑了,讽刺她说:“婶婶好痴也。否极泰来。”她说你怎么会这样想,你觉得我们家族还可以做官吗,她用了《易经》里的一句话“否极泰来”。《易经》里面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的卦象大部分都有起有落,坤在上、乾在下叫泰卦。否卦与泰卦正好相反,乾在上,坤在下,是六十四卦里不太好的一卦。

《易经》认为可以转动的状况是好的,天在上,地在下是正常的、不会变化的状况,而“否卦”到了极限,就一定会转好。

《易经》的思想是认为人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是永远好或永远不好的,而是循环变动的,所以下面就说“荣辱自古周而复始”。荣华富贵跟屈辱败落是周而复始的,是循环的。汉朝的皇宫都叫未央宫,“未央”就是不要到中心、中央。为什么?因为到了中央就要走下坡路了,所以最好保持在一个永远可以往上发展的状态,不要到头。“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这里的“极”都是指太过了。

秦可卿在这里说,贾家已经有一百年的繁华富贵,现在要走向衰落,要挽回是不可能的。但是秦可卿建议:“但如今能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说在今天荣华富贵还有能力的时候,你为什么不预先想到有一天败落的时候要到哪里去?她认为衰是必然了,所以至少在荣的时候先为衰的状况做准备,那时就不至于很惨。

《红楼梦》的八十回以后不是曹雪芹写的,所以到现在争议很多。现在找到的很多版本,认为贾家最后惨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贾家这些最富贵的女孩子,几乎都发落到军营里做妓女了,而不是高鹗所写的复兴的状况。曹雪芹并没有觉得家道可以复兴,反而写出了最悲惨的命运。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秦可卿的交代,是一种隐喻,隐含着作者对过去特别沉痛的感觉。

 

红楼梦的现代管理元素

 

秦可卿向王熙凤提了两点建议:“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我们看一下她怎么交代,希望大家可以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看待。前面有一段我们讲到王熙凤看到秦钟,没有带礼物,丫头汇报给平儿,平儿立刻就判断王熙凤跟秦可卿关系的亲疏程度,包了几种礼物送去,王熙凤就有了送给秦钟的见面礼,这在如今就是了不得的公关,我们的现代企业里还没有公关可以做得如此的到位。《红楼梦》里有很现代化的管理学,有企业的规划。她说:“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王熙凤就问什么事情,怎么样处理,秦可卿建议说:“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她一直强调,今天是在极盛时代,有的是人来帮你做祭祀,义学也可以维持,但是一旦将来败落,你从哪里出这个钱来祭祀祖坟和办教育呢?“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这完全是现代的投资学,就是在祖坟四周买田地房屋。她讲的“田庄、房舍、地亩”这些东西是在做一个打算,如果不做官,把土地租给人家,你至少有生产收入。把这个列为祭祀祖坟的名目,将来就不会被动用了。

“和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没有典卖诸弊。”让族里的长幼按秩序定了则例,以后按照顺序,就是大房、二房、三房之类,每一年让不同的房来管,管的时候包括这个地方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诸事都由这些家族来周流。她用了“周流”,其实是希望贾家这么大的一个家族,每一房管一年,大家都有参与感,一旦将来败落的时候,到底家族有多少土地,有多少房子、田庄,大家能够心中有数。前面讲到过薛蟠家做官做久了,回到北京的时候他家房子被卖掉都不知道,因为太久没有人管,也太不在乎。各房轮流来管,为的是让他们了解家族的账目,将来对自己的家业有所掌控。这一番话绝对是曹雪芹在家败人亡之后的感慨,因为他后悔当年家族兴旺的时候怎么没有人想到这一件事情,以致一朝落难根本没有地方可去了。曹雪芹把对自己家族的这份遗憾以托梦的方式补充在小说里。

秦可卿交代完毕,还透露了一个神话式的预言:“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不久的将来又有一件很大的喜事,可是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这个喜事是什么?就是小说十六、十七、十八回中写到的“元春省亲”。贾家的富贵跟长女元春嫁到皇宫有关,而且元春深受皇帝宠爱。皇帝觉得女孩子嫁进皇宫以后,一辈子再也见不到亲人,其实是有违孝道的,所以就恩赐贾贵妃回家省亲。贵妃回家是了不得的大事,这个家族要做非常多的准备工作,十六、十七两回就在讲怎么盖大观园以及工程的耗费之巨。其实回来也不过几天,这个花园用后就要封起来,再也不能让人进去。因为皇室来过的地方,一般平民是不能够用的。可是后来元春特别下令,让贾宝玉、林黛玉等人搬进大观园去住,原来的省亲别墅后来改成了大观园。这件事情秦可卿在这里先透露了。在清朝的历史里,很少有皇妃省亲这样的事情,所以这是作者编造出来的故事。可是他影射了一件真实的事情:康熙几次到江南巡视,都住在曹家。曹家至少接过四次驾,为此曹家花巨资盖了大花园,曹家的败落跟这个也有关。这里讲的是这个喜事,“烈火烹油”,好像很繁华,可是也因此而败落了。

 

三春去后诸芳尽

 

皇帝来住在你家,他可能赏赐银子给你,可是皇帝根本不知道民间的花费有多大,而且皇家赏赐的银子你还不能用,要把它供在供祖先的八仙桌上,表示这是荣宠。那个花费全部是不可能收回的,所以曹家后来就入不敷出了。凤姐很急,说到底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这是小说设置的悬疑,让人觉得好像还有故事,可是又不知道故事是什么。“只是我与婶婶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这个时候秦可卿真的是在生死之间,像活着,又像是鬼魂。她在讲一些现实的事,又在讲一些预言,真真假假交错着。秦氏说虽然天机不可泄漏,可是我念两句诗,你如果聪明,你会领悟的,她就念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三春”当然是指元春,春天过完,所有的花都会凋零,到那个时候就是树倒猢狲散,每个人要找自己的生路去了。这里面一方面在讲元春要回来,另一方面讲贾家势必败落。

两个人在谈家族里的一些问题。“凤姐欲还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板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凤姐闻听,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只得忙忙的穿衣,往王夫人处来。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叹,都有些伤心。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恤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秦可卿死了,年长的难过,平辈的难过,年幼的难过,连用人也难过。前面提到医生给秦可卿把脉时曾说,她这个病不是药可以医的,因为她心性太强,做人总想要做到完美,什么人都不得罪。从这几句话里,可以看出她做人真是做到了滴水不漏的地步,她活得也太小心了。虽然秦可卿是十二金钗里面第一个死的,可也是十二金钗里最完美的,好像没有一点缺陷。然而她没有缺陷是因为她一直在人前努力撑着,让人家觉得她是完美的,连最后死亡的时候还要托梦,把这个家族以后的事情做个交代。

第十三回  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955wafiv&width=500&height=375&auto=0

重读经典,收获的是生命的喜乐与平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