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勤俭书记的教育情怀
【往期回读】
江苏省委新书记娄勤俭,生长于贵州贫困山区,在恢复高考后进入华中工学院计算机系学习,参加工作后成为中国最权威的计算机专家之一。2010年,娄从工信部副部长任上,调任陕西省副省长,并从2013年开始担任陕西省省长。
娄勤俭在陕西任职共7个年头,在这期间,如果从2013年娄勤俭任省长开始计算,陕西的GDP从1.62万亿元上升至1.92万亿元,根据计划,2017年陕西省GDP预计将稳步踏入2万亿大关。
更重要的,他有浓浓的教育情怀。
2016年1月3日,陕西宣布从2016年秋天开始,实行十三年免费教育,这使它成为中国率先实行十三年免费教育的省份。这13年免费教育除9年义务教育之外,还包括1年幼儿教育,和对公办普通高中免收学费。由于此前陕西已经实施学前一年免费和小学初中义务教育,所以此次陕西13年免费教育最大的变化就是高中免学费。
在政治场中,这是不同寻常之举。对陕西而言,推行十三年免费教育,提高教育水平,不一定能推动立竿见影的经济增长,但这是地区发展的长久之计。也就是说,它所涉及的不仅是陕西内部的区域不均衡问题,可能还包括陕西未来发展的根本竞争力从何产生。
一位陕西省的官员说,是娄勤俭本人推动了这项计划。免除孩子们高中期间的读书费用,当地政府为此需要额外支付大约十几亿元的财政费用。这位人士解释说,对于一个财政支出在千亿规模的省份来说,这其实不是什么大钱,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很容易实现。
如果陕西有能力这样做,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省份都有这样的能力。所以这个现象的出现不在于支付能力问题,而在于:陕西为什么要这样做?做出这项决策的推动者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他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最简单的解释是,娄勤俭本人有这样的“情怀”。娄出生于贵州桐梓县狮溪镇,贫困山区,从十几岁开始,他在山村担任民办教师,直到1978年恢复高考后,娄考入华中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学习。他曾回忆说,自己做过民办教师,曾经走7公里去学校教书,现在媒体上报道的最贫苦的学校都不一定有自己教的学校贫困。
有一位人士说他曾经见到娄在一次活动中垂泪:那是在某次陕西省政府与大学生的座谈活动,就在省政府的食堂举行,也没有什么媒体参加,当时娄谈起早年经历中贫困山村孩子读书的不易,谈着谈着,就停了下来,他因为诧异抬头,才发现娄本人竟在这样一个场合落泪了。
情怀,是很有意味的现象。它表面上完全是个体的体验,但个体性的背后仍是社会性:譬如前述情怀的产生,虽然与其个性有关、与个体经历有关,说到底仍来自于个体在社会中的经历,来自于个体所亲历的地区之间以及人之间的巨大差异。